近期,貴州一男子,自稱釣到“魚中蘭博基尼”!網友看后卻爭吵了起來:這難道不就是黃辣丁嗎?還“蘭博基尼”!
2025年3月16日,貴州遵義一位網友@魚情未了,在網絡上分享了自己釣獲的幾條體型細長、通體金黃的魚,自稱這是淡水魚中的“蘭博基尼”!
我們來看看這都是幾條啥魚。
從男子發(fā)的一段視頻中,能看到這幾條魚身體細長,和網友們說的昂刺魚、黃辣丁很相似,只不過好像是“加長版”的黃辣丁,體長差不多在30-40公分左右。
通常我們見到的昂刺魚,體長大概在10-20公分,超過30公分的都不多見。
如果按照長度來對比一下,男子釣到的這些魚,確實有點不一般,和平常的“黃辣丁”要大很多。
對這樣幾條魚,男子稱是“牛尾巴”魚,堪稱魚中的“蘭博基尼”。
經釣魚男子這么一番吹噓,有網友不樂意了,直呼:“哦豁,還‘魚中蘭博基尼’,吹得挺大,我看不就是黃辣丁嗎?”
常言道:馬中赤兔,人中呂布。這里又來了個“魚中蘭博基尼”,難道這種網友口中的“加長版黃辣丁”,有什么特別之處嗎?
從外觀上看,它確實不像是黃辣丁。因為黃辣丁的身材沒這么修長,但凡釣過魚的人應該都知道這一點。
看到有人稱這是“黃辣丁”,有網友出面解釋道:“這確實是牛尾巴魚,不是黃辣丁。”
看來,還是有網友經常會將這兩種魚認錯。
經過小編仔細查證,牛尾巴魚和黃辣丁顯著的區(qū)別有兩點:
第一,牛尾巴魚的身體修長,大個體的牛尾巴魚,可以長到50-60公分,最長可達1米,它們的身體活像黃牛的尾巴,因此得名“牛尾巴”。
不過,在體長沒有長到20厘米之前,牛尾巴魚和黃辣丁幾乎沒有什么兩樣,一般人很難分清楚二者的區(qū)別。
第二,兩種魚的尾巴形狀,有著明顯的區(qū)別。牛尾巴魚是扇形尾,尾巴邊緣比較圓潤,而黃辣丁則是剪刀尾,尾巴就像一把剪刀一樣。如果實在區(qū)分不清這兩種魚,掰開它們的尾巴,仔細端詳一下就明白了。
圖:黃辣丁,可以看出是剪刀尾
事實上,這種“大號黃辣丁”的學名為擬鲿,分布在黃河流域的被稱為“黃河擬鲿”,分布在烏蘇里江的被叫做“烏蘇里擬鲿”,它們與黃辣丁同屬鲿科但不同屬,就連老釣友都常看走眼。
擬鲿,也就是網友口中的牛尾巴魚,生活習性和黃辣丁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有一點不同,它們更喜歡生活在流水水域,比如黃河,里面的牛尾巴魚數量就不少。
對此,一位網友這樣說:“黃河就這牛尾巴多,去年和朋友一晚上釣十幾斤。”
本人對這一點深有感觸,黃河水流急、泥沙含量大,很多魚類都不適宜生存,但牛尾巴魚卻如魚得水,在一些壩頭的急流區(qū)域,它們經常躲在石頭下面,食性兇猛,魚鉤上掛上蚯蚓或者蠐螬,它們就有猛地咬鉤,有時候能釣上半米長的牛尾巴魚。
下面這條牛尾巴魚,就是在黃河花園口附近的水壩附近釣獲的,釣位處的水流相當急,其它魚根本不咬鉤,但這種魚卻總能來一次“一口悶”,一下就把魚鉤上掛的蚯蚓吃掉。
不過,在靜水區(qū)域,卻很少能見到它們的影子。越是那種那種水流打著旋渦的區(qū)域,牛尾巴魚的個體越大。反而在水流很緩慢或者凈水區(qū)域,黃辣丁的數量反而偏多,這可能是它們生活習性上的一個差異。
可能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牛尾巴魚難以養(yǎng)殖。大家在菜場上可以見到黃辣丁,但很少能見到牛尾巴魚。估計正是由于這個特點,上面這位貴州男子才將其稱為“魚中蘭博基尼”。
對于這種奇特的牛尾巴魚,一位貴州網友稱:“這魚可以長到兩三斤,黃骨魚(黃辣丁)最大七八兩。”
一位重慶網友也表示:烏江中有超過一斤重的牛尾巴魚。
黃辣丁和牛尾巴,都屬于小型淡水魚,能長到2-3斤重的牛尾巴魚,確實屬于巨無霸了。
不知道各位網友,有沒有見過這么大的牛尾巴魚?反正我是沒見過。
牛尾巴魚數量并不太多,而且往往只生活在一些水質較好的區(qū)域,希望垂釣者釣獲它們之后,一定要留大放小,切記不要“大小通吃”。一起保護魚類資源,應該是我們釣魚人該盡到的一份責任,大家說是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