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熱播,讓文物修復這一小眾技藝走進大眾視野。
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
其實,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中,這樣的“冷門絕學”不在少數,古籍修復正是其中之一。
古籍不僅承載著知識和文化,還記錄著時間的痕跡,蟲蛀、霉蝕、水漬、火損,無一不在侵蝕著這些珍貴的紙頁。
首都圖書館副研究員、古籍修復師王嵐,在首圖修書十余年,日日和古籍背后的記憶打交道,這里有著曾經的紙張、當年的筆墨、不朽的藝術、一個時代的審美……
其中萬千的思緒和感動,使她下決心要把故事寫下來,這就是《微相入:妙手修古書》的緣起,“微相入”意為補紙與原書頁微微交疊,幾乎無法察覺修補痕跡。
書有毀裂.……裂薄紙如薤葉以補織,微相入……(賈思勰《齊民要術》)
為了立體呈現古書煥發新生的種種細節,王嵐更親手繪制百余張插圖,使這本書更具可讀性。
一、劫、器、紙、修、緣
全面呈現古籍修復的那些事兒
古籍文獻傳至今天,其價值已經超越古籍本身。這本書圍繞 劫、器、紙、修、緣 五個方面,串聯起王嵐的日常與思考,全面呈現了古籍修復的方方面面。
一本飽經風霜的書,可能經歷過蟲蛀、霉蝕、水淹、火損,紙頁脆弱得像一碰就化的落葉,而修復師的工作,便是在這些殘缺之中尋找平衡,讓它們盡可能“原樣”地活下去。
左:蟲蛀,右:蟲繭,上:水漬,下:火燼
修古籍需要手工操作,修復師的工具往往是自制的,或者同行間互贈。比如裁紙用的竹啟子、扎書眼用的針錐,都是各家手藝人的獨門武器。
王嵐珍藏的一把竹啟子,便是中國書店徐曉靜老師親手削制,柄部系著金色流蘇,象牙扣小巧精致,光是看著就已經覺得這門手藝充滿儀式感。
朋友手贈的竹啟子
修復古籍,紙是關鍵。翻開一本老書,它的紙質如何,幾乎可以決定它能活多久。為了找到合適的補紙,王嵐曾翻遍紙庫,甚至跑去造紙坊實地考察。
她去過云南麗江,看東巴紙是如何誕生的;也去過安徽涇縣,在悟草閣觀察紙張染色,她提到自己親眼見到工匠們重復枯燥的勞作,讓她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匠人精神”。
但書不是光靠紙就能修好的,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病”,病害形形色色,修書的理念也在隨著時代變遷,以前缺字缺畫的地方必須補上,如今則偏向于“最小干預”……
這些傳統技藝可能與大多數人并無實際聯系,但是當你聽說或見到它們時,仍不免被撩動心緒,忍不住想去了解、想去靠近,去理解修書人精神上的這份鄉愁。
二、修復一紙詔書的故事
情況遠比我們想象的更復雜
修復古書有多難?我們從修復書中修復一紙詔書的故事就可見一斑,這是一份光緒三十年(1904年)元宵節為慈禧太后賀壽的詔書。
破損詔書
詔書內容以各項特赦及恩賜為主,象征皇恩浩蕩。然而,當時的大清帝國已風雨飄搖,詔書如今展開,已是破損、卷翹、霉斑斑駁。
修復的第一步是“尋色”。詔書的黃并非普通古籍泛黃書紙,而是象征皇權的明亮帝王黃。傳統修復紙難以匹配,王嵐嘗試用黃檗、黃櫨、槐米等植物染色,反復調試后卻始終不夠精準。
尋找詔書的黃色
染出的顏色始終與詔書略有偏差,或太淺,或太過生硬。更大的問題是,植物染料遇水易褪色,而修復過程中需噴水、托裱,補紙若掉色,將影響整體修復效果。
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專家建議下,她尋訪涇縣染紙師楊玉杰,對方用姜黃染色,并添加草木灰平衡pH值,確保補紙不掉色且符合修復標準。前后調整數次,終于染出最接近詔書的帝王黃。
這一過程,前后耗時一個多月,而一切的精心準備,都是為了讓修補痕跡盡量隱匿,讓百年前的詔書恢復昔日風采。
三、修書為了繼往開來
為了把感動一代一代地傳下去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埋頭在故紙堆里去修古書還有什么意義?超大容量存儲器就能夠保存那些文獻資料,該替代的總要被替代,該沒落的總要沒落。
而在王嵐看來,我們了解過去,并不是要回到過去,而是要讓往前的力量更有信心、根據和踏實感。所有的現在都不能離開過去獨立存在。與其說我們通過修復在追尋和保存歷史證物,不如說修書實際是在留存我們自己的記憶。
書籍修復演示:接補書頁邊緣
直到今天,對舊物的眷戀依然滋潤著我們的精神世界,讓我們在追求理性分析與邏輯清晰的視角之外還能保有一份孩童般的純粹與天真。
這種美可見于修書人調配脫酸溶液的專注上,或用鑷子細細擇去補紙搭口的耐心中,在攪打的糨糊里,在修復完的書冊上,在手工從業者每一分、每一秒對工作的全身心投入中……
這種傾注于物件塑造的專注就是“匠心”,匠心的締造不是一蹴而就,它蘊藏在匠人們想要臻至完美的每一處細節上。
小北的讀者中有對古籍修復感興趣的嗎?
你之前了解和體驗過這件事嗎
在留言區和各位書友分享一波吧
2位優秀留言留言讀者將獲贈此書
古籍修復師手繪一百多張圖
立體展現古書如何煥發新生
公號粉絲專享,新書6折包郵優惠
掃碼進群,更多福利
-End-
觀點資料參考:《微相入:妙手修古書》
轉載及合作請發郵件:scb01@pup.cn
▼點擊名片 ?標關注我們▼
愿“冷門絕學”綿延不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