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姚俊倩
撰稿:姚俊倩、余俊茹
責編:余俊茹
大家有沒有覺得,以前一些行之有效的常規獲客方式不好使了?
以前大家都找大企業、大客戶,但現在卻發現,這些企業身邊一堆律師,還全搞低價競爭,自己擠都擠不進去……
前幾年靠做網推、做互聯網投流,能收獲不少互聯網案源線索,但現在投流卻越來越貴,開始投不起了……
伙伴們,為啥?
因為做律師賺錢的邏輯,變了。
每個紅利都是有一定的風口期的,過了這個期限,紅利就無法復用了。
你聽聽,在當下,律師賺錢拓客是不是這個理。
01 常法市場:從“搶蛋糕”到“卷低價”02 線下拓客:從“拼酒量”到“拼專業”03 線上案源:從“撿便宜”到“買不起”
01
常法市場:從“搶蛋糕”到“卷低價”
都說無常法不穩,這個現象,在常法業務上,也體現得尤為明顯。
過去,法律服務市場還沒那么卷,客戶和律師之間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對等的情況。
律師們還都處于“搶蛋糕”的狀態,特別是那些上市公司、優質大企業,簡直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能搶占下來,律師一年的創收就基本都穩了。
但現在律師人數迫近100萬,一個企業身邊就能圍著一堆律師,年輕律師想要擠進去,卻發現根本排不上號。
對絕大多數普通律師來說,想拿下一個優質企業的常法業務,簡直難如登天。
而且,除了同行,還有法律咨詢公司、網推所這些潛在競爭者,大家卷來卷去,就卷到了價格上——低價競爭,成了不可避免的趨勢。
500強企業身邊圍滿了人,市面上動輒幾百、幾千塊的常法價格戰,在這樣的邏輯下,律師想要拓展常法客戶,思路真的得變了。
別忘了,我國有5000萬+的中小微企業,這可是片藍海,機會多得很!
很多人覺得中小微企業“不值得”,因為它們支付能力低、支付意愿也低。但這只是表面現象。中小微企業的基數大得很,是500強企業的十萬倍!
如果能抓住這個市場,機會可不少。
中小微企業一般沒有法務,也很少請常法顧問,因為傳統法律顧問服務太貴了,交付太復雜了。
這也是現在大家卷低價常法的一個主要原因。
對這些企業來說,一年可能就10多份合同,簡單的問題用微信咨詢就能解決,花5萬、10萬買常法服務,確實不劃算。
但這就是年輕律師的機會!
既然中小微企業支付能力有限,需要“低價常法”的噱頭。那我們就做輕量化的常法服務,每家收個小幾千、小幾萬。
降低客單價,但提升客戶數,收入也不比服務大企業少。
就像我們推出的,只保留最剛需、能批量交付的服務內容,做成基礎套餐。
這樣,律師成本降下來了,價格也更親民,不僅能讓中小微企業消費得起,還直接滿足了他們的剛需。
至于非剛需、不能標準化的服務,我們設置成專項服務,有需要的企業可以單獨增購。這樣,客戶有了自主選擇權,購買意愿自然就高了。
02線下拓客:從“拼酒量”到“拼專業”
過去,老一輩律師一個很常見的獲客思路,就是飯局上通過各種社交、拼酒量來碰到資源、搞定資源。
但現在,年輕一代的律師,基本都怎么不愛和客戶吃飯,甚至可以說是有些抵觸。
一來,飯局上的規矩基本都是上一輩人立的。
如果不會喝酒、不會酒局社交,就只能傻愣著夾菜轉桌,看著別人喝酒聊天,真的特別尷尬,更別談去搞資源了。
二來,酒桌文化真的太盛行了。
喝酒傷身體,不管是年輕人還是老一輩,為了獲客把身體搞垮,太得不償失了。
所以,在當下,“拼酒量”行不通了,我們得“拼專業”。
這里說的專業,并不是說你需要展現出你有多少榮譽、多少title,也不是要讓客戶看到你的專業能力有多強,這些專業對客戶來說太虛了。
想讓客戶能放心把案子交給你,還是得讓他認可你的專業價值,讓他信任你。
如何用更高效、更體面的方式,展示律師的專業價值呢?
推薦大家多和渠道機構合作,嘗試這兩種方法:
合作推廣法律體檢
借由政府、司法局、街道辦、創投、園區等等舉辦活動契機,或者與這些機構合作,為來參加活動的企業,提供法律體檢。
對企業來說,做個5分鐘的法律體檢,檢測下自己企業存在的問題,根本不費事兒,還有渠道方做信任背書,配合意愿也會更高。
而對于律師來說,如果能通過法律體檢測出的風險結果,給客戶展現出我們的專業價值,再去持續跟進,給企業講明利弊風險,后續再簽約常法、轉化專項的可能性也會很大。
合作開展普法講座
每年渠道平臺機構,都可能會有相關主題的普法任務和目標。
通過和他們合作,開展普法講課,律師不僅從求著客戶成交的乙方,變成了受人尊敬的老師,建立起信任基礎,更能通過聚焦他們最關心的風險點、利好點,向客戶展示你的價值。
客戶通過你的普法課,意識到了自己的法律需求,又有了一定的信任度,自然就更愿意找你來解決。
不論是哪種推廣方式,不僅能達到咱們展示專業價值的目的,更是能實現機構、律師、企業的三贏——渠道能讓其客戶享受到獨家會員福利,企業得到普法培訓和法律體檢,律師獲得潛在案源,大家都獲益。
而且,這樣的客戶鏈接,都是一對多的,可比一次飯桌酒局的獲客效率要高多了。
03線上案源:從“撿便宜”到“買不起”
最近,就有不少做自媒體IP和網推所投流的伙伴和我吐槽,互聯網案源越來越不好做了。
不管是自然流,還是花錢去投流,流量越來越難得,線索越來越貴了。
早已不是前幾年短視頻自媒體平臺剛剛興起時的行情了。
所以,律師們,咱們想要從線上挖掘案源,思路就又得轉換一下了。
我一直非常推薦大家,想要線上拓客,一定要從朋友圈入手,把我們身邊親朋好友的案源給吃透了。
你要做的,就是多發朋友圈,多在你的親朋好友面前刷律師的專業存在感,成為朋友圈親友最信賴的律師。
比如,最近在3.15和最高法新發布的《關于審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這雙重熱點下,向朋友圈里的企業老板科普可以拿來即用的紅線清單:
這些實實在在的干貨普法知識,不僅能讓潛在客戶看得進去,更能讓他從心底里認可你的專業。
只要你持續不斷地刷這樣的專業存在感,時間一久,你就會在潛移默化之中,成為他腦海中第一個能想到的專業律師。
這樣的案源線索,可要比你花大功夫做自媒體、花大價錢投流,要高效、省事得多。
04結語
律師伙伴們,現在賺錢的邏輯,變了。
過去我們覺得那些靠譜管用的獲客方法,很可能真的已經紅利不在,沒有新的增長點了。
在內卷當下,想要突圍,一定要找到變量中的新思路,開拓新方法,才能走得更長久。
期待本文對你有所啟發。
文中提到的產品,出自LegalMVP的、、以及。能助力大家抓住當下的時代紅利,實現高效獲客。
感興趣的律師,可以掃碼聯系芒芒咨詢/購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