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現代戲 《朝陽溝》 星光不負 未來可期
張世群
豫劇現代戲《朝陽溝》是河南省豫劇三團一部具有里程碑式的經典優秀劇目。盡管60多個春秋過去了,但他的藝術魅力不減,活力四射,它仍然是豫劇中最好聽、最受歡迎的劇目之一。
豫劇《朝陽溝》之所以經演不衰、永葆青春,除了其生動的劇情所傳遞的向上、奮進的精神,具有鮮明個性和人物形象以外,其音樂、唱腔融現代與傳統于一體,優美動聽、新穎別致,更是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每當演出該劇時,許多唱段依然常常出現臺上演、臺下和的情景,廣大民眾耳熟能詳,成為戲曲界的一道靚麗景致。這一特質與現象,不能不說是河南省豫劇三團幾代演職人員同心協力、勤耕不輟的結果。
《朝陽溝》是河南省豫劇三團著名編導楊蘭春,音樂設計王基笑、姜宏軒、梁思暉等創作的,于1958年5月搬上舞臺,1963年又被長影拍攝成戲曲藝術片上映,備受全國戲迷觀眾喜愛。冬去春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朝陽溝》已更替了四代演員,演出逾8000場,至今仍是三團的招牌戲、看家戲、叫座戲,他的魅力與影響已不僅僅是一部戲,更是一代代戲迷與觀眾心中的精神家園。
對《朝陽溝》追根溯源,不能不說最早的1958年舞臺版。當時的第一代《朝陽溝》主要演員有王善樸、馬琳、柳蘭芳、高潔、楊華瑞等,這是最早的演出陣容。其中,拴保由王善樸飾演,馬琳、柳蘭芳分別飾演銀環。1963年,長春電影制片廠將豫劇《朝陽溝》拍攝成戲曲藝術片。拍攝中,經過試鏡,魏云的形象、氣質、聲腔也是三團那個時候女演員中較為出眾的一位,更適合這一角色人物,便被導演定為銀環的扮演者。電影版《朝陽溝》的上映,讓這一豫劇劇目很快紅遍大江南北,也更是成為久演不衰、備受觀眾青睞的經典劇目。
值得提及的是,1963年,王善樸在電影版《朝陽溝》中扮演拴保時34歲,魏云扮演銀環時只有27歲。王善樸扮演的拴保,身上既有青年文化知識分子的氣質,又有農民的勤勞、本分、善良、質樸的特質,比較符合這一角色,而且唱腔渾厚明亮、樸實無華、韻律委婉,情感真摯、飽滿,也是創新男生使用大本嗓演唱的先河者。魏云扮演的銀環親切自然、可敬可愛,她嫻熟的表演,圓潤、清新、醇厚、濃郁、動聽的唱腔,塑造出的光彩照人的銀環形象,已深深的烙印在觀眾的腦海里。
歲月流轉,進入七十年代初期,根據上級要求,省豫劇三團在原劇本的基礎上又進行了創新改良,豐富了《朝陽溝》中的內容和唱段,尤其對拴保角色立為男一號,增加了拴保、銀環的二重唱,以及大合唱、伴唱等許多優美的唱段,觀眾也習慣地稱為七七版豫劇現代戲《朝陽溝》。劇中的拴保由韓玉生飾演,銀環仍由魏云和張月婷扮演。這一版的《朝陽溝》,無論從唱腔還是音樂,都進行了大膽創新,融入了現代戲曲的元素,應該說是又一次藝術上的升華,越發深深地影響著廣大觀眾。其中,飾演拴保的韓玉生,時年38歲,他的大本嗓唱腔洪亮、雅致、富有激情,音質清越動聽,富有濃郁的河南鄉音的特色,給人煥然一新的感覺。魏云此時已41歲,可以說,她飾演銀環演技更加爐火純青、揮灑自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表演風格。
在1977年演出的《朝陽溝》中,韓玉生與魏云的對唱聲情并茂、默契自然,音質清澈渾厚、委婉、挺拔、韻味十足,富有感染力,尤其“雙上山”“新一代要繼壯志汗灑高山”唱段,備受戲迷觀眾喜愛,可謂現代戲的一座高峰。
1978年,該劇以“河南演出團”的名義赴京匯報演出,受到首都觀眾空前歡迎。時任中宣部副部長賀敬之在《人民日報》發表評論,特別指出豫劇男生唱腔在該劇中獲得的成功。
2001年河南省豫劇三團復排的《朝陽溝》,第三代拴保飾演者盛紅林,時年38歲,銀環飾演者楊紅霞33歲。盛紅林是河南大學音樂學院畢業的高材生,他頗有陽剛之氣,傳統、現代戲表演都很出色,飾演的拴寶,角色把控游刃有余、恰到好處。楊紅霞,無論是唱腔還是表演,包括扮相都有魏云當年的影子,給人以清新的面貌,被廣大觀眾所接受。她和飾演拴保的盛紅林這一“雙紅”搭檔,也成就了該版從2001至2023年20多年的熱演。
這里不能遺漏、更值得提及的是,徐俊霞早在2012年以前是以演現代戲為主,是豫劇三團《朝陽溝》中第三代銀環的扮演者之一。她悠揚婉轉的唱腔、舒展大方的表演、清雅俏麗的扮相、灑脫飄逸的圓場、舉手投足間由內而外的那種靈動,充滿了藝術感染力。她飾演的銀環具有別樣的風采,同樣備受觀眾好評。
河南省豫劇三團長久以來,注重大力培養新生代力量,確保經典劇目的傳承、賡續、發展及演員隊伍的有序接力。2025年新春伊始,省豫劇三團又先后在省藝術中心、三門峽市文化宮等以全新陣容演出《朝陽溝》,而且三套人馬輪番上演《朝陽溝》劇目,讓觀眾既看到了三團演員的實力,又過足了戲癮。三組銀環、拴保組合中,分別是劉雯卉、張軍濤;康莎莎、孟振華;薛海燕、楊歷明。從演出直播看,三組銀環、拴保,讓觀眾眼前為之一亮,他們朝氣蓬勃,充滿了青春活力,而且唱腔各具特點,表演也是規范到位,尤其是一級演員、梅花獎獲得者劉雯卉唱念俱佳、嫻熟自然,帶給觀眾面貌一新的感覺。
《朝陽溝》是省豫劇三團的門戶和旗幟,更是三團的魂與根。三團不斷開闊視野、解放思想、沖破一切藩籬的束縛,使《朝陽溝》這一經典中的經典劇目得以很好地繼承、發展。
思想一變天地寬。接下來,三團不妨在全省乃至全國豫劇院團進行海選,從年齡、學歷、唱腔、五官、身體條件、包括職業道德與品行諸方面都要嚴格把關、精挑細選,尋找新一代優秀的拴寶、銀環角色,真正把《朝陽溝》這一經典劇目一代一代傳下去,并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使其藝術更好地薪火相傳,繼往開來。這不僅是對經典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期許。當年的“七七”版《朝陽溝》不也是在全省范圍豫劇院團中進行選拔的嗎?還有豫劇《香魂女》不也是公開選拔的嗎?包括2001年第三代拴保、銀環的飾演者盛紅林、楊紅霞,不也分別從河南大學、鄭州市豫劇團選拔出來的嗎?而不是局限于三團本身。
其實,豫劇《朝陽溝》早在七十年代初期,就在全省豫劇團中公開選拔該劇銀環、拴保等主要角色。全省八個專業豫劇院團曾在鄭州對此劇進行演出,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大檢閱、大選拔。經過角逐,銀環依然由風采依舊的魏云老師飾演,韓玉生憑著自己的實力,被選中成為第二代拴保的飾演者,并由省豫劇一團調入省豫劇三團。一個好的劇目,必須有綜合條件好的演員來擔綱,這是對作品藝術的負責、對經典的負責、更是對觀眾的負責。唯此,劇目才有藝術生命力,經典才能不斷煥發生機。
《朝陽溝》之所以能夠成為經典,傳唱至今仍生機勃發,主要還來源于豫劇三團的唱腔風格與團隊精神,是幾代演職人員的深耕不輟、前行不怠、繼承創新并不斷賦予新的時代內涵的結晶。
豫劇《朝陽溝》是永遠的經典!向經典致敬,為經典唱彩!
愿豫劇《朝陽溝》未來可期,永放光芒!
2025年3月16日寫于開封
作者簡介:張世群,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書法家協會會員;開封市政協委員、開封市戲劇家協會原副主席。長期致力于文學藝術、書法創作和戲曲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