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成長是一個復雜的、多維度的過程,包括了生理、心理、社會和情感等方面發展變化。從小到大,這些因素相互糾纏與影響,最終使得一個人從依賴到獨立、從不成熟到成熟。
圖片中的觀點(以下簡稱“該觀點”)描述的并不是一個人成長的全維度,僅僅是從社會成長的角度來說明經歷和反思兩個因素與個人成熟之間的邏輯關系。
下面同樣針對一個人社會角色的成熟進行討論。
該觀點重點強調了反思在個人成長中的核心作用,從邏輯思維和第一性原理的出發,可能存在以下錯誤。
1.對“第一性原理”的錯誤應用。
反思只是一個工具或手段,不是成長的根本因素。最重要的是,反思這種工具的基礎是一個人的思考能力。該觀點成立必須有一個隱含前提:這個人具有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把“反思”這一工具性的行為等同于成長的第一性原理,混淆了發現根本因素與采取行動之間的關系,成長的本質是“社會經驗和能力的提升”。這種社會經驗和能力的提升還可以繼續進行分解:
知識積累:沒有知識的積累,反思也就沒有了基礎;
獨立思考:不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討論反思無異于空中樓閣;
思維工具:缺乏理性的思維工具,反思無法保障其合理性;
認知機制:試錯學習、模式識別、知識整合;
外部反饋:環境對行為的獎懲機制,這種機制源于社會的多元化與包容性。
反思僅僅只是加速成熟的一種工具性行動,而非本質驅動力。
2.“經歷”具有不可替代性
該觀點把反思與經歷進行對立表達,忽視二者的互補性。這種割裂反思和經歷二者關系的表達,有“虛假二難推理”這種邏輯謬誤的嫌疑。
Kolb學習循環包括四個階段:獲得經驗、反思、理論化和應用。雖然說學習可以從上述四個階段的任一階段開始,但是不能否認,經驗與反思是學習過程的兩大支柱,缺一不可。
3.經驗≠有意識反思的產物
該觀點中的核心觀念“重復踩坑10年≠有經驗”強調了反思的重要的,但是忽略學習他人經驗等經驗獲得途徑也有可能避坑。經驗的來源有很多途徑:
習得性經驗:歷史是最好的老師,他人的經驗也是自己的知識來源;
程序性經驗:通過重復訓練形成的“條件反射式”技能,如司機避讓障礙物的本能反應;
反思性經驗:通過反思總結的顯性知識(如項目管理中的復盤報告)。
無反思的經歷可積累程序性經驗,但通過學習和反思能加速經驗的生成。
用“無效重復(反復踩坑)”來否定經歷的真實價值,這種表達可能存在著“幸存者偏差”。
動物行為學表明,蜜蜂通過試錯(無反思能力)優化采蜜路徑。在現實生活中,人的行為也存在類似表現。
4.“反思”的有效性
形式化復盤存在局限性。“每天5分鐘復盤”可能流于形式而沒有實際效果。
思維負載:復雜問題(如決策失誤、復雜人際關系等)可能需要深度分析,甚至需要團隊共同分析,并非短時間能夠完成;
錯誤歸因:快速復盤(反思)的能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輕易獲得,需要長期訓練。如果思維能力不足,容易陷入“后見之明”的偏差,最終因為反思出現誤差而導致錯誤歸因等邏輯謬誤。
5.反思質量依賴于多種因素
關鍵因素的發現、識別問題真相的能力、外部數據或第三方視角、個人的知識儲備,以及使用理論工具分析問題的能力,等等。
如果缺乏上述決定反思質量的條件,過度反思則有可能無效甚至有害(如過度自我批判導致焦慮)。
6.獨立個體的認知與不同情境存在差異
不同個體的認知習慣具有多樣性。比如行動者(Doer)與思考者(Thinker)的差異:
行動者常常會通過試錯而快速改變自己的行為,思考者通過他人或自己經驗事先規劃來減少風險,二者并無優劣之分。
——強迫行動者過度反思可能對其行動或決策效率產生影響。
不同(情境)領域具有不同的特異性。比如在需要創意的領域(如藝術、設計),試錯的隨機性與個體的直覺可能更為重要,過度反思或扼殺其靈感;在高風險領域(如航空、醫療等領域需要盡量避免出錯),結構化反思(如模擬訓練、事故分析)至關重要。
總結
原觀點部分正確(反思可加快經驗與能力增長),但是存在諸多問題:經歷與反思并非對立關系、經驗來源多樣性、影響反思能力和效果的因素很復雜……
這種僅僅適用于少數個體和特定情境的第一性原理應用的表達方式,很可能對普通人形成嚴重誤導!不符合第一性原理的要求。
在個人成長方面,第一性思維需要從成長的生物學與認知科學基礎出發,而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式表達。
后記:反思工具的幾個應用場景
學生的錯題分析:
無論是考試還是平時做題,對錯題進行分析就是反思這個工具的具體運用。通過分析為什么會錯,可以看到在學習方法和知識點掌握方面的弱點,從而針對學習中的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訓練。
日常工作的改進:
員工在日常工作中,如果只是完成任務而沒有學會反思工作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以及可能存在的改進空間,就很難實現能力的提升。機械地經歷事情而不進行反思,可能會在同樣的錯誤上反復犯錯,無法從中獲得真正的收獲。
例如,一位銷售人員在每天工作結束后復盤當天的銷售情況,分析成功和失敗的案例,就有可能總結出更有效的銷售技巧和方法。
提高團隊協作效率:
一個團隊通過在一個項目進行的任何階段或項目結束后進行總結反思,可能會發現某些環節存在的問題,比如溝通不暢、工作流程缺陷等,就有可能在下一個項目中采取措施,通過改進溝通方式、優化工作流程,從而提高團隊整體效率。
反思的質量是關鍵
反思的深度和方法:如果反思只是停留在表面,沒有深入挖掘問題的根本因素,很可能難以找到有效的改進措施。例如,“一切責任都在美帝”這種說法就是把所有問題都歸因于外部因素,而不是認真分析自己的不足,這樣的反思毫無意義。
反思需要避免情緒和主觀因素的影響:在反思過程中,人的情緒、主觀因素、意識形態以及道德立場等等因素,都有可能影響到反思的結果。例如,處于情緒低落或焦慮狀態時,很可能會對自己的經歷進行過度否定或片面的反思,從而得出不準確的結論。
第一性原理系列文章導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