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藍字關注「聯勤集結號」加入我們光榮的隊伍!
“苔花如米小
也學牡丹開”
做賡續雷鋒精神的聯勤追“鋒”人
“哪怕默默無聞,
也要如苔花一樣用力綻放!”
在聯勤保障部隊第900醫院
有這樣一群白衣戰士
他們在任務中摔打磨煉
在平凡中追求不凡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他們信念篤定、矢志追夢
爭當弘揚雷鋒精神的
“播火者”和“傳承者”
今天
帶你走進他們的故事
學習雷鋒
“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雷鋒日記》
“強軍征程上,我希望成為一顆鉚在戰位上的‘螺絲釘’!”近日,在分享自己的強軍故事時,馬華洲的這番感悟深深打動了身邊戰友。
去年夏天,一級上士馬華洲作為通信技師跟隨野戰醫療隊,赴某地域參加了野外駐訓。“通訊信號中斷,馬上檢修!”半夜,馬華洲受領命令后,立即帶上檢修設備執行巡線檢修任務。
此時,帳篷外仍然下著傾盆大雨,泥濘的山路寸步難行,雨水很快打濕他的作訓鞋。夜色很黑,他打著手電筒穿梭在指揮組和班組帳篷之間,沿著此前鋪設的線路逐一測試信號,爭分奪秒地探查故障點。
“戰場上每延遲一秒,都可能關乎成敗!”馬華洲利用平日苦學練就的“破障法”,不到十分鐘便“定位”到故障點。牽線搭橋、精準鉸接、線路加固……經過專業細致的操作,指揮通訊信號迅速恢復正常。
“我愿做一顆永不生銹的螺絲釘!”這些年,他擔任過通信員、駕駛員、炊事員等,無論在哪都像螺絲釘一樣鉚在崗位,成為一專多能型骨干。
學習雷鋒
“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雷鋒日記》
“挺身而出是軍人本色,危急時刻我必須站出來!”前不久,該院燒傷整形科主任王宏坤因見義勇為榮立三等功,成為戰友眼中的榜樣。
當講述起上次勇救落水少年的經過,他依然態度堅定:“我不后悔!”當時,在休假期間的他陪家人來到駐地一處景區,恰巧發現一位少年溺水,正在溪流深水區苦苦掙扎,身邊同伴趕緊向岸邊的游人發出求助。
千鈞一發之際,王宏坤未有絲毫猶豫便脫鞋跳入水中,快速游到落水少年身邊,隨后在岸邊群眾幫忙下將溺水者艱難拉上了岸。跳水施救過程中,他嗆了好幾口水,腳底也被石頭劃傷。
上岸后,他發現溺水少年眼神空洞、牙關緊咬、不省人事,于是趕緊為其打開呼吸道清理污物,讓其盡量把水吐出來,然后按壓胸腔進行心肺復蘇。20次、40次、80次……經過約兩分鐘的搶救,溺水少年有驚無險地脫離了險境,逐漸恢復了神志和心跳。
“當人民群眾需要時,我希望能伸出援助之手!”駐地公安局為他舉行見義勇為頒證儀式,王宏坤手捧見義勇為的證書,見證了榮光時刻。
學習雷鋒
“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雷鋒日記》
“每一縷微光都能給生命以希望,而我希望成為這道微光……”身為急診醫學科女軍醫,劉潔瑋渴望成為重癥戰友眼中的那道“微光”。
“快!建立深靜脈通路!”深夜,急診ICU迎來一名完全處于休克狀態的戰士,體溫41℃,46項體征指標亮起“紅燈”,ICU里的氣氛緊張至極。由于持續高熱,加上亞低溫治療,小伙子的凝血功能迅速惡化。面對危境,劉潔偉一直堅守在病床旁,根據實時數據快速分析著指標變化,不斷調整最佳“參數”和治療方案。
凌晨三點,急診ICU依然燈火通明,儀器設備的警報聲此起彼伏。“快,患者的股靜脈穿刺點滲血嚴重!”她再次摸排發現“險情”,果斷用紗布按住出血點。未想到,這一按便是整整一個小時。“血止住了!”像這樣經歷了五天五夜的救治后,她和戰友最終打贏了這場生命保衛戰。
“微光亦是光,我們永不言棄!”在急診ICU奮戰的600多個日夜,她在生死關頭敢挑重任,傾盡全力救護患者生命,照亮了他們的重生之路。
學習雷鋒
“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潤了一寸土地?”——《雷鋒日記》
“只要人人獻出一份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在醫院檢驗科,主管技師吳守法二十余載參與無償獻血,成為享譽全院的“熱血英雄”。
回憶起無償獻血的初體驗,吳守法仍記憶猶新。26年前,醫院器官移植手術較多,臨床用血需求極為緊迫,聽聞一位患者生命岌岌可危、急需用血,恰好與他的血型匹配,他沒有絲毫猶豫,毅然獻血400毫升。
愛心是一種“發酵劑”,在他心底“生根發芽”。完成第一次獻血后,他發現自己多了一份“使命感”:急癥患者輸血告急時,他會自告奮勇獻出涓涓熱血;醫院開展無償獻血活動時,他會主動請纓積極參與……
二十六年來,他累計捐獻全血46次,總量達15800毫升,相當于4個人的血液總量。他榮獲“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其感人故事刊發在《福州晚報》“好人榜”欄目。
“獻血如救命,愛心永不停!”如今,年過五旬的吳守法依然沒有停下獻血腳步,希望在年齡許可條件下延續這份愛,為患者傾注更多愛心。
學習雷鋒
“你既然活著,你又是否為未來的人類的生活付出你的勞動,使世界一天天變得更美麗?”——《雷鋒日記》
“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多上幾次雪域高原!”前不久,在該院奮斗故事分享會上,文職人員羅彩芳和隊友們援藏幫扶的故事感動了許多人。
聳峙的雪山、荒涼的戈壁、刺骨的寒風……來到海拔4750米的西藏班戈駐點幫扶后,羅彩芳與隊友們經歷了一次次刻骨銘心的難忘時刻和驚險瞬間。
“一名戰士突發急性肺水腫!”一天夜里,準備就寢的羅彩芳接到急救電話。顧不上高原反應,她抓起氧氣瓶便沖出門。此時,寒風呼嘯而過,積雪沒過腳踝,到了病房她臉上已結滿冰晶。
病床上,一名年輕戰士面色青紫、呼吸急促,急診護士面對塌陷的細小血管正焦慮萬分。“我來試試!”因雙手凍得發麻,她先將手按在暖氣片上,隨后借著手上的溫熱探查血管,終于捕捉到那根隱隱跳動的靜脈,并成功建立生命通路。急診室的窗外,風雪仍在咆哮,戰士的呼吸卻漸漸平穩。
“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怕吃苦!”身為該院第一位援藏幫扶的護理骨干,她不僅在雪域高原播撒了真情,也在世界屋脊留下了愛的足跡。
或許他們很平凡
但都在各自崗位上奮力成長
或許他們很樸實
但都在逐夢之路上努力付出
學習和踐行雷鋒精神
就要像他們一樣
雖為“苔花”
卻能在風雨中
綻放最美的光
聯勤追“鋒”人!
總 監 制:邢高峰
總 編 輯:袁百舸
主 編:王照亮
編 輯:宣 子
作 者:張文明 林育紅 林 晨
攝 影:廖淑敏 李佳佳 張 容
刊 期:第 4894 期
來 源:本號原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