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圖片▲立即收聽
“過去禁采水晶后,東海人轉向海外淘晶,為產業續命二十年。新的行業轉折點到來時,東海人能再次找到新的續命曲線嗎? ”
文 / 巴九靈(微信公眾號:吳曉波頻道)
“水逆克星白水晶”“招財神器黃水晶”“情緒調節海藍寶”“學會自查五行水晶:缺金戴白,缺水戴藍黑,缺木戴綠,缺火戴紅,缺土戴黃”。網絡上,諸如此類的話術成了年輕人社交的“萬能藥”。
作為“現代玄學”和“情緒治愈”的重要載體,水晶這種曾經相對小眾的寶石,在年輕人中掀起了一股熱潮。
2025年,讓傳統水晶產業與年輕世代再次產生奇妙共振的,是DeepSeek這類時下最流行的語言大模型。
許多人年輕人開發了其新用法——用AI算生辰,推五行,并給予契合的水晶推薦。小紅書上,“DeepSeek玄學”的詞條里已有上萬篇筆記。
當DeepSeek用AI算命為不同用戶匹配“專屬水晶”,傳統玄學與智能算法合力,給這場熱潮再添一把火。
2025年,水晶熱度高漲,蟬媽媽數據顯示,近30天水晶手串銷量超100萬。批發市場上,水晶按克賣,部分水晶克重單價媲美黃金,單串售價輕松上萬。
水晶手串
現象級熱潮背后,疑問接踵而至:水晶魔力究竟何在?熱度是虛是實?萬元身價如何煉成?為此,小巴特地前往一線,尋找答案。
東海縣的玄學生意
在海外,水晶因人賦予的療愈功能和能量色彩,廣受追捧。TikTok上,帶有“#Crystalhealing”(水晶治療)話題的作品瀏覽量將近40億,用戶熱衷分享水晶帶來的“神奇療效”。過去幾年里,外國人每年要從中國買走兩三百億元人民幣的水晶。
在國內,水晶手串與“心理療愈”“轉運”“磁場”等關鍵詞緊密綁定,年輕人將“五行缺金”“八字喜水”的焦慮投射到水晶手串上。 小紅書成千上萬條筆記編織出了超過150種水晶手串的功效神話。
國內國外、線上線下,所有關于水晶的風潮涌動,皆匯聚于中國蘇北地圖上的一點。
從連云港站出發,路途盡頭兩側,小工廠林立,招牌或“水晶廠”或“石英廠”。行程終點,是一座以天然水晶產業為經濟命脈的蘇北小城——東海縣。
東海縣水晶儲量約30萬噸,在全國儲量中占比超70%,硅含量達99.99%,儲量質量全球領先。
目前,縣內常住人口約120萬人。從事水晶開采、加工銷售的超過30萬人。
2024年,全縣水晶交易額突破460億,4.5億件制品從這里流向世界。其中,又以主打“水晶能量”的手串制品最受歡迎。
2月26日,農歷正月廿九,東海最大成品集市——新水晶大集開集,地點在東海水晶城背面的淘晶廣場。
按慣例,每月農歷“四”“九”,當地人駕車運貨至此,鋁桌白布次第鋪開,水晶手串、珠子、雕刻件及部分小件礦石原料、礦標隨意擺放,供各地商人、代購、散客挑選。攤位密集,目測超百個。
新水晶大集
圖源:小巴拍攝
下午四點,臨近散集,現場仍然熱鬧。大量拿著手機支架的年輕主播在攤位間穿梭,為直播間客戶遠程選貨,身份特征明顯。
這些人是東海水晶產業生態中這幾年不可或缺的角色——“走播博主”。
水晶手串是一種非標準化商品,每一串手串、每一個水晶珠都獨一無二,色彩紋理皆由自然雕琢,無一雷同。
因而對手串的挑選與個人喜好和審美密切相關。很多水晶愛好者無法親臨現場逐一挑選,于是就誕生了“走播博主”,開視頻和直播為消費者挑選、代購,從中賺取差價。
他們游走在集市中,遇上客戶滿意的商品,就拿起另一臺手機,敲好數字,給攤主看:“這個價能拿不?”
據做白水晶雕刻的90后攤主楊楊回憶,去年年底開始,許多外地游客和生意人涌入集市,大集右側主賣水晶手串的區域人山人海,擠得走不動道。
但繁榮背后冷熱分明。水晶手串攤位前人潮川流不息,而其他攤位則相對冷清。攤主縮在攤后玩手機,有的三五成群打起了撲克。
局部熱現象在淘晶廣場背后的東海水晶城里表現得更為明顯。
東海水晶城,2016年建成使用,建筑面積45萬平方米,設有3個交易場館,七千余家水晶商戶入駐,是東海水晶集中展示和銷售的最大平臺。
但館內部分商鋪大門緊閉,大多數店鋪門可羅雀,唯獨集中設置的“電商雙創基地”人聲鼎沸。觀察下來,這里是水晶城水晶手串最集中的區域。年輕的代購主播們聚集于此,為客戶挑選手串。
東海水晶城電商雙創基地
圖源:小巴拍攝
一些老水晶商家也隨之調整經營策略。館中一家走中高端路線的水晶商家,店鋪裝潢高級、燈光柔軟。店主人張雪從事水晶行業已有二十年。她以丈夫的水晶內雕作品為傲,店內木質柜臺擺滿水晶雕刻件。
一家店鋪內的水晶雕刻品
圖源:小巴拍攝
現在,店鋪最顯眼的位置卻擺放上了水晶手串。“你不擺這個,沒人到店里來。”她說著,手里不停歇,穿著水晶手串。
在朋友圈里更新“能量水晶”已經成為新的必修課。“現在(年輕人)喜歡這個,你得跟著需求走。”張雪笑著,但語氣略顯無奈。
年輕人的“精神創可貼”
在東海水晶城,許多商家也將“能量水晶”的招牌擺在店鋪最顯眼的地方。
在一家主打“能量療愈”的商鋪,95后女孩小林正在挑選水晶手串,她特地和朋友從上海坐高鐵過來。2023年初,她入了“水晶手串”的坑,剛入坑一兩個月,就買了幾千元的水晶手串。后來熱情降了,她短暫“出坑”,還轉賣了部分手串。直到去年,水晶手串熱度快速攀升,她再度“回坑”。
根據航海加電商數據,2024年電商平臺水晶的銷售額最高預計在30億元。
其中,手鏈和手串是最熱的銷售品類,市場份額為36.06%,銷售額同比上漲了319.84%。2024年12月10日,明星徐藝洋專為東海水晶手串開了一場直播,手串定價在200—3899元不等,當天銷售額累計100萬—250萬元。事件拉爆水晶手串的互聯網熱度。12月12日,“水晶”單日搜索量達到1.2億峰值。
這一次入坑后,小林在社交媒體的普及下,直接跑到東海縣,從“源頭”買水晶手串。交流時,她正在挑選一條超七水晶(一種包含七種不同礦物質的稀有晶體),她向小巴解釋:“這條超七具有的能量能改善我的社交恐懼。”
小林這樣的“水晶女孩”正是水晶市場的消費主力。根據新浪新聞“圖數室”的盤點,水晶購買人群年齡集中在18—30歲。18—23歲年齡段的人群對水晶的偏好度最高,其次是24—30歲的人群。這些年輕人將水晶視為“精神創可貼”。
正在挑選水晶的顧客
圖源:小巴拍攝
此前,簡單心理聯合CBNData發布了《2023—2024心理健康及行業人群洞察報告》。調查結果顯示,大眾最想解決的心理問題是“焦慮”。
當“焦慮”成為普遍的心理狀態,“情緒消費”也成為當下消費領域的熱點。新京報、貝殼財經發布的《2024中國青年消費趨勢報告》的調研結果揭示,近三成受訪年輕人會因為情緒價值療愈身心而進行消費。
在這場情緒消費熱潮背后,水晶恰好填補了傳統宗教退潮后的精神空缺——不需要復雜儀式,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的水晶手串就能提供“被宇宙眷顧”的心理暗示。
更深層的需求折射在消費選擇上。據當地商家透露,這兩年銷售最好的水晶品類主要是象征財富的黃水晶、象征健康的白水晶、守護愛情運的草莓晶、象征事業運的超七。這些水晶品類的寓意恰好對應著年輕人最焦慮的經濟、健康、婚戀、職場四大議題。
在小紅書上,這幾類品種的商品都超過10萬件。商家們熟練運用“能量磁場”“頻率共振”等話術,順應年輕人的心態,將水晶包裝成解決現實困境的答案之石。
圖源:小紅書
水晶兇猛
消費端的熱度點燃價格引信。
在多個商家的記憶里,水晶手串價格從去年開始大幅度上漲。超七水晶是當下水晶市場的明星。此前,在市場沒火起來時,高品質的超七水晶單克價在幾十元到幾百元不等,現在好品質的超七水晶單克價能上千。
價格漲勢之兇猛,趕上黃金。因此一些人夸張地在社交媒體上形容水晶手串是“2025年最賺錢的風口”,渲染水晶手串是利潤率2000%的生意。
對這些說法,商家們有些嗤之以鼻。
水晶產業鏈分上游原料供應、中游產品加工、下游市場銷售三部分。需求增加盡管帶來了水晶制成品出貨價格的上漲,但另一方面,原料價格也在猛漲。
石磊是東海本地人,此前從事房地產相關的生意。前兩年,受行業影響,他被朋友拉著開始做水晶生意,投了上百萬買原料、設備,在水晶城西側十公里外辦了一個小的水晶廠,專門加工制作白水晶珠。
2025年,水晶愛好者開始追求“牛鼻子(即一種不穿珠的打孔方式)白水晶手串”。品質上乘,晶體透凈的白水晶,供不應求,價格也水漲船高。
白水晶
圖源:小巴拍攝
他的廠里請了五六個工人,其中大多數是剛剛入行的年輕學徒,由一個大師傅帶著。工廠一天能產出四十公斤左右的水晶珠,以白水晶為主,供貨給固定的合作伙伴。按照他的說法,現在白水晶是有多少貨,合作伙伴就要多少,供不應求。因為供給不足,工廠還在急招工人。交談過程中,石磊的電話響起,對面傳來年輕的男聲,來詢問做學徒的事情。
張雪在朋友圈叫苦,稱白水晶“高攀不起”,價格早中晚都在漲。石磊也回憶說,從去年年底到現在,白水晶的原料價格差不多翻了兩番。
原料價格飛漲暗合雙重邏輯。需求端主因是水晶手串熱銷的影響,從伊能靜的“月光充能儀式”到DeepSeek的“AI算命配水晶”,流量和算法聯手將水晶塑造成“現代人的精神圖騰”,支撐起萬元單價的消費信仰。
供應端則同水晶本身的物質屬性有關。天然水晶是不可再生資源,形成條件較為苛刻,需要在特定的地質環境中,如偉晶巖型、熱液型和矽卡巖型礦床中形成。隨著開采的深入,天然水晶的存量已越來越少。同時,由于全球對礦產資源保護意識的增強,許多國家都提高了開采和出口天然水晶的門檻,天然水晶供應也在減少。
從供需兩端出發,水晶手串價格暴漲,是一場“稀缺性+玄學賦能”的合謀。所以盡管水晶市場熱度居高難下,老水晶商家們依然步行謹慎。
石磊在投入回本后考慮過擴大規模,但水晶瘋狂的漲勢,讓他有些躊躇,最終計劃擱淺。張雪也有相同的顧慮,從需求端,她明顯感受到了白水晶的熱度,但她仍然糾結要不要將資金壓在白水晶上。“萬一年輕人又突然不喜歡了呢?那我們囤的料子就要堆積在手上,現金流就吃緊了。”張雪說。
他們的焦慮反映了當下水晶熱的另一面。水晶手串的熱銷更大程度上是一場由情緒經濟催生的“爆款消費”,但這種消費羊群效應明顯,剛性需求弱,易受干擾,財富效應來去匆匆。流量紅利還能持續多久,誰心里都沒有底。
在情緒消費的波動性和資源收縮的確定性之間,多數從業者選擇謹慎下注。
各類水晶手串
圖源:小巴拍攝
造富神話?
在走訪商鋪、加工廠等地后,可以總結當地的產業特點,東海水晶是一種“家門口經濟”,以小作坊為主,經營多是個體戶。
曲陽鎮興西村是東海晶礦的主要聚集處之一,靠礦吃礦,村子里家家戶戶都做水晶加工,但整個村子并沒有形成一個較大型的企業。村民的工作坊都開在自家的房子里,買來的毛料堆在家門口或者房間里。樓房前后左右找個地方,搭上臨時的棚子,里面放上一兩臺機器,切割、打磨、拋光水晶原石。
曲陽鎮水晶大集
圖源:小巴拍攝
做好的水晶半成品要么自己拿去水晶集市上賣,要么就等代理來收。
在一戶村民自家搭的暖棚里,丈夫戴著乳膠手套,抬著厚重的水晶石,沿著機器的切口一點點磨,妻子站在旁邊,觀察另一臺機器里打磨好的水晶球拋光狀態,棚子里,機器哧哧作響。夫妻搭配,兩個人就是一個小作坊。“這邊都是這樣(的模式)。”看出小巴眼神中的疑惑,帶路的東海本地司機師傅解釋道。
切割水晶的機器
圖源:小巴拍攝
因東海縣礦產分布極為零碎,過去人們將東海晶礦稱為“雞窩礦”。如果套用這個比喻形容產業,即為“雞窩廠”,意思是零碎分散,“不成氣候”。
這種模式極為質樸,有利有弊。利在對村民而言,自由度更高,資金周轉更靈活。如東海縣水晶產業發展研究會副秘書長吳清峰在所著《水晶收藏與選購》一書中的描述:(村民們)忙時干農活,農閑時加工水晶。產業長期如此運作,持續幾十年。
但弊處則在當下更為突出。在“小農經濟”中,如果各家各戶分散經營,自然都自得其樂。但一旦有大資本涌入,把握產業鏈上游的資源供給,家庭作坊就會因為原料稀缺而陷入被動狀態,平衡隨之打破。
當前東海水晶原料漲價的另一層原因即在于此。多個商家都向小巴透露“內情”:這兩年東海來了很多外地商人,這些人的資本厚,有“底氣吃料”,很多高品質的原料在國外礦場的時候就被人定走,留給東海商家們的大多就是邊角料或者次品質的毛料。
東海水晶原料
圖源:小巴拍攝
可供考證的數據或許能證明這一點。2023年底,東海縣新登記私營企業7641戶,新增注冊資本165.03億元。年末全縣登記的私營企業16.23萬戶,同比增長13%。資本雄厚的“吃料大戶”正重塑游戲規則。
從產業發展角度而言,長期的“雞窩廠”模式拖累了水晶加工的迭代升級。
在石磊的水晶廠,工人們要先將大的水晶原石切割成小塊,再一點點將小塊水晶體打磨成水晶珠,后續挑揀、分類、拋光等等流程,皆需人的參與。其他作坊加工流程亦是如此。盡管在東海水晶行業中,水晶加工有一基本原則——“保重”,即最大化利用一塊原礦石。但當水晶手串走入大眾消費,需求量驟增時,“保重”標準下的人力密集型生產,顯然過于耗時耗力,在自動化浪潮中也有些格格不入。
正在挑選水晶原料的商家
圖源:小巴拍攝
如何跟上技術迭代,做好水晶加工的智能化、自動化轉型,是一個關鍵命題。而除了這些短期性的問題,東海的水晶產業還有一個更致命的長期問題:如同所有資源性產業所必然面臨的困境一樣,水晶開發完后,產業要如何繼續維持?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晶礦開采開始,東海水晶產業傳承至今已歷三代,也經歷過多次跌宕起伏的產業變化節點。
上世紀90年代,東海水晶開啟商業化歷程。1991年東海縣舉辦了首屆東海水晶節,貿易成交額4.6億元,引進資金2180萬元。
但因國家礦石資源保護紅線限制,東海早在2001年就停采水晶。縣內資源消失,東海人就轉赴非洲、巴西尋礦,然后運回東海加工制作后再銷往全球。目前,東海在全球各地的采礦者將近萬人。這種產業運作模式讓東海成為如今全球最大的水晶集散之地。
過去禁采水晶后,東海人轉向海外淘晶,為產業續命二十年。新的行業轉折點到來時,東海人能再次找到新的續命曲線嗎?這個問題的答案,或許是決定東海水晶產業是造富神話還是海市蜃樓的關鍵。
水晶集市
圖源:小巴拍攝
后記
盡管行業困境突出,但小巴對東海水晶發展的看法總體樂觀。這種樂觀心態源于兩方面。
??一是當地較為完善的商業基礎設施建設。
東海水晶城主館附著保稅倉、跨境電商產業園、直播電商等配套設施,方圓兩公里內,覆蓋有包括原料采購、文化創意、設計加工、展示收藏、專業市場、電商平臺、包裝物流在內的完整產業鏈。在便捷、快速的銷售和物流體系建設上,東海已然是縣城中的優等生。
??二是水晶本身的價值。
水晶漲價一是短時供需不平衡推動,而另一方面則有美學屬性的溢價。在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吳兆娥的店鋪里,小巴被店內精美的水晶藏品震撼到:商鋪內的玻璃展柜中,擺放著各類水晶觀賞石,一個和足球差不多大小的金發晶,晶體在射燈下泛著金色光澤,內部的金絲隨著光線折射產生流動幻象,這種視覺美學讓水晶超越了商品屬性,成為藝術品存在。
金發晶
圖源:小巴拍攝
古代即有“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李白《玉階怨》)的水晶美學,而現代自然不會缺乏為美好一擲千金的市場。古往今來,人們對美的追求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普遍性和恒久性。
*文中人名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從新手到行家:水晶收藏與選購》,吳師傅
2.《2025年,集美們瘋狂迷上盤串》,圖數室
3.《江蘇東海:“水晶之都”扮靚“晶”彩生活》,人民日報
4.《2023年東海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東海縣人民政府
5.《第一屆中國東海國際水晶節》,東海水晶博物館
本篇作者 | 田偉鳳 |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
2025年3月30日—4月6日,再次前往德國,參加2025漢諾威工業展,前瞻世界工業“風向標”;走進世界級標桿企業、德國特色“隱形冠軍”企業,聆聽大師赫爾曼西蒙獨家定制課,探尋世界頂尖智造“精髓”。
點擊下圖▼立即加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