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隴南的文物“四普”隊伍中,有這樣一支不可或缺的隊伍,她們不畏艱苦,無論酷暑難耐還是嚴寒刺骨,背負行囊穿梭于鄉間田野、高山荒林以及城鎮街道;她們嚴謹專業,有條不紊地開展定位、拍照、測量、記錄等一系列工作,全力探尋每一片陶片、每一塊殘磚、每一處遺跡背后所承載的歷史記憶;她們信念堅定,憑著對文物事業的滿懷熱忱,為詳盡摸清隴南文物資源的實際狀況,在人跡罕至的偏僻角落,用腳步丈量歷史,用奉獻綻放芳華。
無阻,源自心中熱愛
70后的張馨月是一名參與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的“老文物”,在“四普”中,她勇挑重擔,擔任成縣普查隊副隊長。面對時間緊迫、任務繁重的普查工作,她發揮工作經驗豐富的優勢,克服身體不適的困擾,經常是白天帶領隊員廣泛深入進行野外調查,晚上抓緊時間整理第一手調查資料,主持完成了成縣150余處野外文物點的全面調查。為高質量完成“四普”工作,她主動承擔起“傳幫帶”作用,帶領隊員查閱了大量關于成縣歷史文化的書籍與資料,進一步深入挖掘文物價值,鼓勵隊員學習更多的文博專業知識,不厭其煩地幫助隊員解決普查中的各類棘手難題,更好的服務于“四普”工作。她時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我們必須秉持對歷史負責的嚴謹態度,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與使命感,高標準、高質量地圓滿完成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
同樣是70后的曹曉梅同志,為了確保普查數據的全面性、準確性,堅持深入武都區每個文物點實地調查,經常和普查隊員們連續兩三天在一片遺址上一步一步丈量定點。她鼓勵隊員們要克服一切困難,不錯過任何一條線索、不漏掉任何一個文物點,用腳步丈量每一寸土地,用心守護每一處珍貴的文化遺產。
堅定,只因心之所念
郭景麗是徽縣一位80后的文物工作者。四普工作啟動以來,她從學習普查標準開始,制定、細化工作方案,爭取人、財、物方面必要的支持與保障,抽調人員組建普查隊伍,參加全市文物普查培訓,再到開展田野調查,全程無歇的投入到四普工作中。她深知,文物普查工作不僅是對基層文物數量、保存現狀等有更加全面精準的了解,更重要的是為后續的保護與研究提供科學依據,同時也可以鍛煉培養一批年輕的基層文物保護工作骨干。徽縣境內蜀道(甘肅段)文物資源是此次文物普查的重要內容,這些調查點多位于密林無人區,她與普查隊員們身背普查樣表與設備,在茂密的山林中艱難穿梭,山路崎嶇坎坷、異常難行,密林深處甚至無路可走,她與隊員們溯溪而上,攀爬陡峭的崖壁,手腳并用,艱難行走,短短半年,他們實地調查完成不可移動文物179處,其中復核“三普”不可移動文物95處,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84處,尤其是新發現的明代修路碑刻等文物,歷史信息極為重要,填補了地方志記載的一些空白,新發現的文字磚及碑刻,填補了徽縣野外文物中缺少唐代以前文物的空白。這些新發現文物對于研究徽縣境內三國文化、明清歷史文化、古道分布與建筑文化、民間傳統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樣是80后的王妮、左惠、李玉婷,她們不僅是文博事業的積極踐行者,更是普查工作中極為亮眼的存在。面對極具挑戰性的普查點,面對無路可走的困境,她們毫無怨言、毫不退縮,毅然選擇一邊砍伐荊棘一邊艱難前行,或是通過多人協作的方式,相互托舉助力。面對荊棘樹枝劃破扯爛的衣服,她們以樂觀詼諧的態度笑稱普查工作讓她們變得更加時尚;面對僅有一腳寬且下方是萬丈懸崖的狹窄山路,即便雙腿顫抖、不敢轉頭,她們依然相互鼓勵、彼此攙扶,努力抵達崖頂。到達崖頂時,盡管喘著粗氣、全身顫抖不已,她們卻仍用顫抖的聲音笑著感慨:“風好大!”;面對每日無法按時就餐,只能聽著肚子咕咕叫的尷尬情形,她們風趣幽默地說:“交響樂奏響了,我們得踩準節拍加油干!”盡管每日汗流浹背、身體疲憊不堪,甚至連回家上樓都成為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但第二天她們依舊精神抖擻地背起行囊,踏上新一天的普查征程。
傳承,皆為心有所向
90后的杜祉蘭、張媛媛,都是近兩年加入文物保護工作的小青年,正好趕上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她們跟著老文物工作者一個點一個點的打卡,牢牢記住每一處文物的詳細位置,每到一處文物點,她們都迅速記錄路況,細致到路面坑洼、彎道角度等情況,為后續復查提供精準指引,保證轄區內的文物點在她們這一代每處都能在野外精準實地定位。在實地調查中,她們充分顯示出年輕人熟練運用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優勢,把先進的設備充分利用起來,使用無人機、GPS定位、測距儀等儀器,對文物進行了精準的影像與數據采集。年輕人用超贊的拍攝技術累計拍攝了千余張珍貴影像資料,從整體輪廓到細微紋理,不放過任何關鍵細節,為文物留下了大量的影像資料,盡可能全面詳細的記錄文物的每一處的信息。在完成實地數據采集工作之后,緊接著對所有數據進行初步的整理與分類,為后續系統錄入和研究工作奠定了堅實可靠的基礎。
00后的李雪燕是2024年剛入職的小女生,為了更好的實踐自己的專業知識,義無反顧積極投身到文物普查工作中去,她也是全市“四普”隊員年齡最小的隊員。她跟隨普查隊伍不懼野外工作的艱難,翻山越嶺,一一將普查信息記錄在案,野外環境的描述、文物點的實際現狀、碑刻的具體內容、古建筑的構造細節等關鍵信息都在她筆下詳細記錄,每日野外調查工作結束之后,她便迅速整理資料,詳細梳理當日的工作內容,完善日志的細節部分,系統分類歸檔,建立起完備的資料索引體系,以便隨時能夠快速查閱。一旦發現數據存在疑問,便及時查閱權威資料進行核實確認,確保普查不走彎路和錯路,并且妥善準備好次日普查工作所需的相關資料。
在隴南“四普”工作這一廣闊的平臺之上,還有眾多像她們一樣的女同志。無論身處何種崗位角色,她們皆以高度的責任心與敬業精神,全力保障了普查工作的順利有序推進。她們以堅定的信念、高度的責任心以及無私的奉獻精神,為普查工作的順利開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普查工作中書寫下屬于自己的動人篇章。
(圖文來源于“隴南文旅”,侵刪)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文物平安立場
文物平安投稿:wenwupingan@126.com
文物安全,社會參與,人人盡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