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輝
二〇〇二年清明時節(jié),與丁聰先生一起,前往楓涇,為他父母掃墓。這是他多年后第一次重返故里。吉林衛(wèi)視“回家”欄目,此次專程拍攝丁聰?shù)墓枢l(xiāng)之行。
“小時候,父親帶我到故鄉(xiāng)去看祖父的墳,可是沒找著。是在嘉善楓涇,地處江浙兩省交界,現(xiàn)劃歸上海市。父親十二歲就背著包袱來到上海,當了十年當鋪學徒。在此期間自學畫上了畫。后來既畫諷刺社會現(xiàn)象的政治漫畫,也畫月份牌上的時裝女人,成了當時的出名的畫家。二十年代劉海粟創(chuàng)建中國最早的美術學院上海美術專科學校時,請父親擔任教務長,教過素描。接著,成家立業(yè),生兒育女,為養(yǎng)一家老小,在煙草公司上班畫廣告畫。”
秋雨時節(jié),我們又一次來到上海老弄堂——黃陂南路八四七弄。
“這里過去叫天祥里三十一號,我們家住第五弄第九家,后來又改叫恒慶里,然后叫現(xiàn)在的名字。”
“我生在南市,八、九歲時父母搬到這里。”
我們穿過窄小的弄堂,找他的家。丁聰走到家門口,指著右邊門墻說:“父親當年組織了中國的第一個漫畫協(xié)會,招牌就掛在這里。五十年代才捐給博物館。”
“你看,那個跨街樓,葉淺予當年就住在二樓。那個窗戶就是。樓下住過陸志庠。特偉住在后面。”“這是張光宇住過的。當時叫十九號。”
丁聰與父親丁悚
丁家一時間成為明星、藝術家們會聚的場所。每到周末假日,這里儼然是上海一個熱鬧的沙龍。張光宇、葉淺予、王人美、黎莉莉、周璇、聶耳、金焰……
黃苗子先生回憶過一九三二年第一次走進這里的情形:“那天大約是個星期六晚上,一大堆當時的電影話劇明星分布在樓下客廳和二樓丁家伯伯的屋子里,三三五五,各得其樂,她們有的叫丁悚和丁師母做‘寄爹’、‘寄娘’。由于出乎意外地一下子見到那么的名流,我當時有點面紅心跳,匆匆地見過丁家伯伯,就趕快躲到三樓丁聰?shù)男∥堇锶チ恕!?/p>
作為長子的丁聰,雖然還在上中學,卻已成了這些明星們喜歡的小成員。他坐在他們中間,聽他們談笑風生。聶耳來到丁家,與年少的丁聰成了好朋友。
一次他曾這樣對丁聰說:“你想過沒有,為什么你姓丁,我姓聶,寫起來,一個最簡單,一個最麻煩。”丁聰也曾纏著聶耳走進在“亭子間”里的小房間,給他講一個個恐怖的故事。
“有一次聶耳喝醉了酒,走到天井里,順著墻爬到閣樓上去睡覺。”走到天井,丁聰指著墻角告訴我:聶耳就是從這里爬上去的。
聶耳一九一二年二月十四日生于昆明,籍貫玉溪。一九二七年考入云南省立第一師范學校。一九三〇年到上海,參加反帝大同盟。一九三三年初,聶耳由田漢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一九三四年,田漢與聶耳合影,這應該是他們的第一張照片。聶耳兒時開始彈奏三弦,后來成為著名的音樂家。他為田漢歌詞《義勇軍進行曲》譜曲,頓時引起轟動。
聶耳一直愛寫日記。從一九二六年,一直寫到一九三五年。我策劃的日記文叢,由大象出版社出版,二〇〇四年便出版了《聶耳日記》。
一九三五年四月一日,聶耳準備啟程前往日本。在日本期間,他一直在寫一些日記。最后一頁日記是七月十六日。誰料想,第二天聶耳在日本海濱下海游泳,不幸溺水身亡,年僅二十三歲。多年之后,一九五九年,導演鄭君里拍攝《聶耳》電影,由趙丹出演。
這一天,楓涇丁聰祖居揭幕之日,可謂最為開心的時刻!參觀過程,意外發(fā)現(xiàn)周璇寫給丁悚先生的三封信。
周璇一九二〇年八月一日出生于江蘇常州,一九三一年加入明月歌舞團,因演唱歌曲《民族之光》而受到關注。一九三二年發(fā)行個人首張唱片《特別快車》。一九三四年憑借歌曲《五月的花》成名。一九三五年進入電影圈。一九三七年主演的劇情片《馬路天使》成為其表演生涯的代表作,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亦在華人地區(qū)流行。一九四六年周璇赴香港發(fā)展,一九四七年主演愛情片《長相思》,由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夜上海》成為華語歌壇的代表作品之一。一九五〇年從香港返回上海,一九五一年因突發(fā)精神病而被送入醫(yī)院治療。一九五七年九月二十二日在上海病逝。
周璇逝世才三十七歲,整個中國文藝界為之傷痛,周璇的治喪委員會名單有諸多愛戴她的同仁。唐大郎先生得知噩耗,寫下一詩緬懷周璇。
送周璇入殮
悠悠從此失香魂,各把深憐付淚痕。
但使泉臺銜舊恨,再難張眼沐新恩。
每一個朋友在送周璇入殮的時候,幾乎都是這樣互相嘆息說:她過盡了壞日子,現(xiàn)在遇到好日子了,病又不讓她過了!
周璇的飾終典禮,都是由生前好友籌劃的。身上的衣服,也是經過大家設計。給她穿了深綠色的絲絨旗袍,帶上白手套,加上項珠,手里捧著一束玫瑰花。
她在幾個月前,神經失常癥醫(yī)復以后,已經養(yǎng)得很胖,但得了腦炎癥以后,又瘦了。
(香港《大公報》一九五七年十月五日)
一個美麗的周璇女士,就這樣離開了我們。
五天之后,唐大郎又寫下另外一篇文章,談他一年之前去黃宗英家中。唐大郎與兄妹兩人聊天,這時,幾個孩子回家。唐大郎寫道:
宗英是那樣愛惜孩子。但是,她突然問我,你知道這孩子是誰嗎?我奇怪起來,反問她:難道不是你的孩子?她點點頭,又輕輕地說,不是的,是周璇的兒子。
……過了片刻,我同宗江兄妹,一道出門,上文化俱樂部吃茶點。在茶座上,我又問起方才那個孩子的情況。宗英才告訴我,他是周璇生的,孩子生下以后,母親已經得病,無法管理孩子,所以她把孩子接受過來,代替周璇盡了撫育的責任,已經好多年了。
從孩子身上,宗英又給我談起了周璇的病狀。當她的病在不正常的時候,“上影”廠的朋友們,都會自告奮勇地去服侍她。很多人都受過病人的“虐待”, 但絲毫沒有怨言。她們只盼望周璇能夠早日恢復健康,使她在新中國的銀壇上,再露幾年光芒。
可是周璇終于不治。
在萬國殯儀館里,朋友們向她臨吊的時候,宗英帶了周民(周璇孩子的名字)也向靈前參祭。在本文附刊的這張照片上:金焰正在讀祭文;黃宗英悲痛地帶著周民站在旁邊。盡管周璇之死,舊社會給了她萬千創(chuàng)痛,但她若地下有靈,知道自己留下的一塊肉,在她生前的友好家中,被照顧得十分周到時,也會稍稍瞑目的吧!
(香港《大公報》一九五七年十月十日)
唐大郎筆下所寫的周民,一直由黃宗英帶到家中,由她細心照料周民,盡自己撫育的責任。
周璇在三十年代寫給丁悚先生的三封信,都沒有寫具體日期。
第一封信
老丁先生:
好久沒見你老人家了,想必安好。
我在廿三日早車到杭州,廿四日就是健子的紅日,也怪熱鬧的。等結婚照印來也送丁先生的。還有健子說她看看丁先生,假如丁先生去杭話,可請到她處玩,一定要去玩的。
廿六日早車我也回上海了,因為晚上時間太晚,恕不能來拜望你,丁先生與丁師母請原諒!
那天我到公司補戲,陳先生告訴我,說是兩姊妹袁美云,不想我演這妹妹一角色,她自己要演二角色,他要我別生氣,也不要說。我曉得告訴丁先生是不要緊的,大概丁先生也知道吧!本來單子上也印好了美云與我的名字,現(xiàn)在她同徐蘇靈先生說是不愿與我一塊兒演戲,她要自己演。我不會生氣的,同時我只要別的戲努力,對嗎?
假如丁先生有什么事要我來的,那么,丁先生叮囑通知我一聲,下午來府上玩。
《化身姑娘》還沒拍完呢,等太陽好,就要拍外景了,所以這幾天沒時間。
因不能來府拜望,只得來信問候!請丁先生丁師母原諒我這孩子!
丁先生丁師母哪天來我家玩吧!
靜安寺愚園路慶云里一號,三號也是。
小周子草上
周璇致丁悚先生第一封信 (1)
周璇致丁悚先生第一封信 (2)
第二封信
丁先生:
好久不見了,你老很好吧!璇因拍戲忙,沒工夫來拜訪你老!新華拍戲工作倒很好,這幾次老拍到天亮回家。那邊鄉(xiāng)下地方空氣真好,阿斐住在那邊倒是真開心呢。因時間急促,每次都沒機會去望她。有一次我請一個人去叫阿斐來公司玩,誰知他們都不在家。我倒有好久不見她了,你老替我望望她。
這二張照片是拍狂歡之夜時拍的,不像我了吧?寄來給你老看的。問丁師母好!
周璇草上
周璇致丁悚先生 (第二封)
第三封信
老丁先生:
照片給你寄來了,本想星期六帶來,后因幾位朋友他們快回杭了,所以,我得同他們玩,不來你丁先生家了。
這張小照,是席與群先生昨天送了我五張,知道丁先生喜歡,所以也送你一張,不過幾個字弄壞了。
對于去南洋事,昨天張少甫先生來同我說,不過我是不成問題的,新公司答應就好了,你丁先生愿意否?我希望這次去,能很快活地回來,對嗎?好了,有話我還要同丁先生說呢。祝丁先生
好!丁師母好!
璇草
周璇致丁悚先生第三封信
在秋雨時節(jié),我一直在聽丁聰講述著這間房子里的故事,講述父親的故事。
“母親不到十六歲生我,九十四歲過世。生我那年,父親二十五歲。他們一共生了十來個孩子。我長大后,家里每多添一個孩子父親就要給我道一次歉。他的意思是我是老大,以后要負擔他們。一九三五年中學畢業(yè)后,家里困難,有一大堆孩子要養(yǎng),我就沒有繼續(xù)上大學。第二年由黃苗子介紹我進了《良友》。我掙的錢,統(tǒng)統(tǒng)交給父親。離開上海后,固定往家里寄錢。”
丁聰還說到了父親的死。
“文革中,我父親被打成‘反動學術權威’、‘鴛鴦蝴蝶派’,我們家也被說成是‘特務聯(lián)絡站’,因為我的一個大妹妹在國外。有次抄家,父親很生氣。他吃完飯后上樓洗腳。過了一會兒沒有動靜,上去一看,人死了。他患有肺氣腫。叫了輛黃包車送去火化。我和弟弟當時都在干校。”
“父親去世時我在北京的‘牛棚’里,沒有和他見上一面。”說完,他長嘆一口氣。
清明時節(jié),丁聰與沈峻終于回到楓涇,拜祭父母。這是我第一次看他在父母墓碑前面,淚流滿面……
丁聰與沈峻
從此,丁聰與沈峻落葉歸根,回到故鄉(xiāng)楓涇。
丁聰先生二〇〇九年五月二十六日逝世。
經過幾年時間,丁聰祖居終于落成,二〇一九年五月二十六日正式開館。這一天,來自美國的《國際漫畫雜志》蘭特博士、編選《丁聰年譜》的加拿大醫(yī)生朱鴻楨、戴敦邦、謝春彥、鄭辛遙、吳瓊、吳彬等海內外朋友都來了。
這一天,成為楓涇最為美好的日子!
這是六根推送的第3578篇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