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快速學會一門語言?下面這個案例可能會給你啟發。
前幾天有一個咨詢的孩子,學的是小語種日語。我對于日語一竅不通,但我認為語言的底層邏輯是相通的,語法規則也應該是有框架的。于是我在網上找了幾個日語語法的課程,聽了幾講,發現很有趣。
我接藤藤放學的路上,跟他聊起我學的日語語法。日語的謂語動詞是放在最后面的。其他什么主語、賓語、狀語、定語都在前面,每個詞用一個所謂的助詞區分開來。
比如:我是老師。日文是私は先生です。“私”是我,“は”表示前面的“私”是主題,“です”表示“是”的意思。
我跟藤藤說:“日語很有趣,謂語動詞放在最后,前面可能有一堆詞,名詞、副詞、形容詞等等,有一些助詞把他們隔開,表示前面的詞在句子中充當什么成分。”
藤藤聽到之后,突然說:“因為謂語動詞放在了最后,前面有一堆詞,羅列在一塊無法區分,所以出現助詞,把這些看似并列的詞區分開來。不像中文或者英語,一般謂語動詞在句子中間,天然的把主語、賓語或者相關成分區分開來。”
實事求是說,我并不知道我和藤藤說的是否是對的,但我個人推測很可能真的是這個道理。
這讓我有一點頓悟。
學習任何一門新的知識和學問,不能停留在知識的表面,一定要深入思考背后的道理。一旦你洞悉了某一門學科的本質,你的學習效率將會是別人的五倍十倍。就像語言,一旦你搞懂了語法本質,就相當于掌握了語言的規律,當然可以事半功倍甚至事半功百。
歌德說:“不懂外語的人,對自己的母語也一無所知。” 這句話也被翻譯為,“只有學會一門外語,你才能真正理解母語。”
我發現,當我理解了中文和英語的語法規則的本質之后,我能夠以非常快的速度接受一門全新的語言“日語”的語法規則。這就像我在《最簡版英語語法》中說的那條原則一樣,“以中學英”。不管是哪一門語言,即便看起來千差萬別,但一定都有主謂賓定狀補,一定都有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等。因為語言都是為了交流的,只要交流,有些底層的邏輯和規則一定是相通的。
學習正是如此,抓大放小,先抓相同點,再看不同點,就能更快理解新的知識。學習任何一門新知識,不要上來就把它當作全新的知識去學習,那樣一個一個的死記硬背,不但記不住,而且不會用。
一旦你能夠深入思考,一旦你能夠洞悉本質規律,一旦你能夠快速搭建起語法框架,你之后的學習效率一定是別人的十倍百倍。
所以,我的《最簡版英語語法》課程的含金量還在不斷上升。“少即是多”的哲學,還是有很多人沒有深入理解。
越早搭建語法框架,越早實現英語逆襲。
搭框架,建結構,從少到多,從上到下。這是英語學習心法,也是學好其他各科的底層邏輯。
3月22日上午9點,視頻號直播,英語語法實戰練習,面向已經聽完課程的學生,是一次總驗收、總復習。建議提前把課程全部聽完,學練結合,效果更好。
快速搭建語法框架這件事,初一做就比高一做有三年的領先優勢。越早學會,越早受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