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人類智商或開始下降,沉浸刷視頻或影響大腦發育
近日,英國數據科學專家約翰·博恩-默多克的一項研究指出,自2012年以來,青少年在國際基準測試中的閱讀、數學和科學成績持續下降。這種智力表現下降的趨勢不僅局限于青少年,多國成人在相關測試中也出現類似問題。根據OECD的數據,約25%的人表示難以進行簡單的運算判斷或關聯文章信息,美國情況尤為嚴重,35%的人在數學推理中存在困難。這表明沉浸式媒體消費可能對大腦發育產生負面影響。
《Matter》浙江大學顧臻/張宇琪: 按需給藥的可穿戴透皮設備
浙江大學藥學院、金華研究院和研究團隊近日發表了一種新型可穿戴透皮給藥系統,能夠按需遞送多種藥物。盡管該技術為藥物傳遞提供了創新解決方案,但其復雜的制備過程可能限制生產規模,這成為技術應用的主要挑戰。此外,現有微針尺寸限制了透皮深度和吸收速率,使得高劑量精準給藥需求難以滿足。盡管如此,該設備通過電響應水凝膠和微針貼片集成,顯著提升了膠原蛋白、胰島素等藥物的遞送效率,為高效控釋提供了一種潛在途徑。
河南農業大學陳鋒教授團隊在小麥莖基腐病抗性基因挖掘及機制解析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河南農業大學農學院陳鋒教授團隊近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研究論文,揭示了小麥莖基腐病抗性基因TaCAT2的功能及作用機制。該團隊通過基因沉默和過表達技術驗證了TaCAT2的調控能力,發現其與蛋白激酶TaSnRK1α的互作增強了抗病能力。然而,該病顯著降低小麥產量,產生毒素威脅人畜健康。本研究為小麥莖基腐病抗病育種提供了關鍵基因資源,并加強了對病害遺傳機制的理解。
Nat Commun:壓力大反而抗壓?科學家揭示早期生活壓力適應性增強神經機制
2025年3月14日,研究指出,FKBP51在雌性小鼠的谷氨酸能前腦神經元中對早期生活壓力(ELS)的適應性有重要作用。盡管ELS通常增加精神疾病風險,但也能促進抗焦慮和改善記憶。這項研究表明,缺乏FKBP51的小鼠未表現出同樣的適應性優勢,而與ELS相關的結構變化被認為依賴于該蛋白質的存在。
中國科學家研制新型仿生材料,助力皮膚創傷在日曬下高效愈合
近期,中國科學家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仿生材料,通過結合海洋防曬分子與人源膠原蛋白,實現暴露在陽光下的皮膚創傷加速愈合。然而,該技術尚處于研發階段,目前僅在動物模型中展示了顯著效果,其臨床應用仍需進一步驗證。盡管如此,該材料在透明性和紫外線防護方面的創新為市場上現有產品的不足提供了解決方案。研究團隊計劃繼續推進相關產品的開發,并已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與多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
重大突破!基因編輯豬腎成功移植人體
3月12日,中國科學院院士竇科峰指導下,西京醫院完成了一項開創性的醫學實驗,將多基因編輯的豬腎移植到一名終末期腎病患者體內。這項手術標志著亞洲首例、也是全球第五例此類操作。盡管這一技術具有潛在的醫學意義,但也存在倫理和安全方面的爭議。專家們將繼續觀察移植后的效果,并評估長期風險,以確保這種跨物種移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研究速遞 | 盧煜明院士團隊:基于片段組學的液體活檢方法可改善鼻咽癌風險預測
研究指出,雖然首次血漿EBV DNA陽性受試者在未確診鼻咽癌后可能面臨更高未來患癌風險,但通過進一步探索這些樣本中分子特征的差異,尤其是片段組學特征,可能提升風險預測效能。特別是,EBV DNA載量更高且具有特定異常的受試者,其第二輪確診鼻咽癌的相對風險顯著增加。這一發現強調了需要改進篩查方案以提高癌癥風險預測效能。
Nature Plants|解析首個植物病毒RNA復制酶完整三維結構
南京農業大學與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團隊在Nature Plants發表研究成果,首次解析番茄斑萎病毒RNA復制酶的完整三維結構。盡管超過2100種植物病毒被分類,但此項研究填補了病毒學領域的空白。該復制酶結構復雜,核苷類藥物利巴韋林及其代謝物能通過雙靶點抑制機制阻斷復制過程,完全抑制病毒侵染。這為研發抗植物病毒藥物提供了新路徑,當前已申請專利并建立小分子化合物篩選平臺以推進研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