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最不想看到的一條消息,終于來了!
中國的石油進口量突然開始下降,去年中國原油進口量下降了1.9%,而且從趨勢上看,中國未來的石油和天然氣進口量都會逐年下降。
這應該是美國方面最不想看到的一幕,中國在整個2024年的時間里,從美國進口的原油數量為963.97萬噸,占進口總量的1.7%。美國曾經是中國最大的能源貿易商,但現在卻掉出了十強,掉到了十一名。
在2024年,中國石油進口量同比下降了1.9%,總額為55344萬噸,這相當于平均每天進口1104萬桶石油,同比平均每天下降20萬桶。這是20年來中國首次在正常年份進口石油總量的下降。
石油進口量的下降,讓我國的對外石油依存度下降了0.7個百分點,至72.2%,有分析認為中國的石油進口很快就能達到頂峰,然后逐年下降,對外石油依存度將降至70%以下,甚至60%。
進口石油下降有多個原因,例如中國GDP增長的放緩,中國經濟效率的逐年提高,單位GDP所消耗的石油能源的下降,中國新能源應用的增加,在過去的十幾年里,中國的能源自主保障能力顯著提升。
目前,我們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煤炭發電的效率也得到提高,能源結構占比不斷優化。這些因素都促使石油需求轉頭向下,再加上我國堅持進口石油和天然氣來源多樣化,因此我國的能源安全和能源效率都有了較大改善。
中國減少進口石油,讓賣油國的開始發愁。
不過,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還會穩居世界第一石油進口國的地位,主要原因是中國進口石油除了用于燃料,還用于石化產業。
你知道嗎?全世界90%的國家,連化肥袋子都造不出來。要想生產化肥袋子,首先要能煉油,得能先生產化纖材料。石油煉化,然后搞出乙烯,再混合顆粒造纖維,最后纖維編織袋子。沒有大規模的化纖工業,就是造個簡單的化肥袋子也要進口纖維原料。
石油是一種工業原料。石油化工產業鏈很長,才能將原油的附加值最大化。中國是少數幾個具備完整產業鏈的工業國。單純的煉油,并不是什么高科技產業。但是要把煉油做成規模和效益最大化,就成了一門很復雜的技術活,這是大國和工業化國家的專利。
世界上只有極少數國家擁有全套的石油煉化技術,這其中只有更少的國家能夠自主研發、設計、建設規模和效益都滿足要求的全套石油化工體系,其中就包括中國。
而且,目前全球石油產能明顯過剩,進口石油的價格會越來越便宜。“石油馬上要枯竭”是20世紀最大的謠言之一。與大眾認知正好相反,地球上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其實并沒有逐漸枯竭,而是越來越過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增加將變得越來越容易。
20世紀最大的謠言之一就是:石油馬上要枯竭!我就是聽著這個謠言長大的,如今都快退休了,石油價格并沒有漲到天上去,世界石油和天然氣的產量反而連續創造新高。
石油枯竭說源自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是有人根據當時的探明儲量除以當時的世界石油年消耗量得出的。但他們忽視了探明量不斷增加,開采技術不斷進步,石油利用效能不斷提高的因素。此外,能源結構的變化也導致石油消耗量的下降。
在所有的經濟順暢、工業體系完備、制造業強大的國家里,單純的開采和銷售石油的產業,產值占比都非常的低。例如美國的石油和頁巖油產業的產值僅占美國經濟總量的2%,只有大約5000億美元。
而中國在2020年的國內油氣開采和進口石油天然氣的營業總額大約為4000億美元(國內油氣開采營收1600億美元,進口油氣2400億美元),大約只占中國GDP總額的3%。由此可見,單純的石油天然氣產業都不是中美兩國舉足輕重的產業。中國每年進口的石油和天然氣花的錢,甚至還沒有進口芯片的貨值高。
所以,制造什么和怎么制造,才直接決定著一個國家在地球上的真正地位。依靠挖石油和天然氣,只能一時爽,是不會成為真正的大國的,最后只能坐等制造業強國的工業品收割。
世界經濟可以直接影響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但石油和天然氣的價格絕對不會主導世界經濟的走勢。 這就是中國不太在乎世界油價漲幅的真正原因。我們歡迎低廉的油價,但也不懼怕油價飛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