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畢業進國企,月薪4千?”
最近這條熱搜,直接把#學歷貶值#的話題頂到爆。深圳航空在中大校招會上甩出的薪資單,讓網友集體破防:“985白讀了,和端盤子有啥區別?”
但真相,真的這么簡單嗎?
一、月薪4千背后,藏著三個職場潛規則
你以為國企工資低?那是你不懂什么叫“隱性福利”。
深圳航空開出的4000元只是基本工資,加上年終獎、免費機票、高額公積金,實際年薪能沖到10萬+。這就像買基金,光看凈值沒意義,得算總收益。
再看看招聘崗位:飛機維修工程師、信息技術崗,這些崗位看似起薪低,但技術含金量和職業天花板,可比普通服務員高多了。就像網友調侃:“服務員干十年還是端盤子,工程師干十年能造飛機。”
更扎心的是現實——2025屆畢業生人數再破紀錄,某招聘平臺數據顯示,今年春招平均1個崗位有86人搶,當就業市場變成“買方市場”,別說國企,連大廠都敢把985當白菜砍價。
二、我們都被“名校高薪”PUA了
社會學家布爾迪厄說過:“學歷是現代社會最隱蔽的階級符號。”但符號價值≠現金價值。
看看數據打臉現場:中山大學2023年就業報告顯示,超30%畢業生起薪低于6000元。這和大眾想象中“985畢業年薪20萬起步”的劇本差了十萬八千里。
更魔幻的是認知錯位——
? 學生算賬:4年學費+生活費≈40萬,月薪4千要8年回本
? 企業算賬:培養新人年均投入超5萬,技術崗前兩年純虧錢
這就像買房人和開發商互相覺得對方是冤種,到底誰在交智商稅?
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早看透了:“教育投資回報率取決于市場供需,而非投入成本。”當985擴招速度跑贏產業升級,學歷通脹就成了必然。
三、破局之道:把學歷從枷鎖變跳板
華為HR副總裁曾分享過招聘秘籍:“我們要的是能解決問題的學歷,不是鑲金邊的畢業證。”
給應屆生的三條突圍指南:
算清“薪資總包”:國企五險一金按12%交,私企可能只交5%,算下來月薪差2000≠實際差20009
抓住“技術復利”:飛機維修崗起薪低?看看國產大飛機C919量產帶來的萬億市場,這波技術紅利能吃20年
玩轉“錯位競爭”:與其在深圳卷4千月薪,不如去新一線城市拿8千工資——成都、武漢等地的國企,正用翻倍薪資搶人才
結尾:比薪資更重要的,是看清游戲規則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有句名言:“預測未來的最好方式,是創造它。”
當學歷不再是“免死金牌”,真正值錢的,是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
所以別急著罵街,先看看招聘海報沒寫出來的東西,畢竟職場不是菜市場,薪資數字背后的隱藏關卡,才是決定你5年后掙4千還是4萬的關鍵。#熱點大家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