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醫理論中,黃褐斑被稱作"肝斑"或"黧黑斑",是氣血失和、臟腑功能失調在面部的外在顯現。中醫認為,皮膚斑點的形成絕非簡單的色素沉積,而是機體陰陽失衡、氣血瘀滯的"警報信號"。
中醫上,黃褐斑是什么?有哪些原因?
1、肝郁氣滯,血瘀成斑
情志不舒致肝氣郁結,氣機阻滯則血行不暢,瘀血停于面部脈絡,形成暗褐色斑片。此類病患常伴胸悶、月經前乳 房脹痛,斑色隨情緒波動深淺變化。
2、脾虛濕困,濁氣上泛
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若飲食不節損傷脾陽,水濕運化失常,濕濁之氣循經上熏頭面,則見色斑灰褐如塵。常伴食欲不振、大便黏膩,斑片呈對稱性分布于顴骨、額部。
3、肝腎陰虛,虛火上炎
房勞過度或久病耗傷肝腎陰精,虛火內灼血脈,面部失養而生斑。此類色斑色深如墨,多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女性月經量多色紅。
4、肺衛不固,風邪客表
外感風邪或長期暴露于日光,風毒郁于肌腠,與氣血相搏結而成斑。此類斑點常伴皮膚瘙癢,日曬后加重,冬季稍減。
中醫強調"有諸內必形諸外",黃褐斑的診療需通過舌象、脈象辨識體質,采用疏肝、健脾、補腎、活血等法調理臟腑,輔以中藥面膜、針灸疏通經絡。日常宜調暢情志,避免日曬,忌食辛辣發物,方能由內而外淡化色斑,重煥肌膚清透之本色。
【專家簡介】
都金輝,男,畢業于北京中醫藥大學,是北京市皮膚病專家會診中心會診基地專家、北京中西醫結合學會第七屆皮膚性病專家委員會青年委員,擅長銀屑病、濕疹、黃褐斑、座瘡、帶狀疹、過敏性皮炎等常見多發病的診治與康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