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鋒
2025年央視“3·15”晚會,用無可辯駁的事實,將操縱騷擾電話亂象的一些公司公諸于世,同時也將操縱騷擾電話公司的多種套路告知大眾。讓人們看到,“外呼公司打著‘高效觸達用戶’‘精準拓客’等旗號,招攬生意”,以及“通過AI智能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給大眾,乃至給社會帶來的危害。
目前最新的消息證實,央視3·15曝光的涉事企業,已被所在地相關部門核查。工信部更是在第一時間內“責令基礎電信運營商立即關停涉事線路、對涉個人數據信息有關情況進行核查,督促互聯網平臺企業全面清理違法智能外呼軟件銷售推廣信息”。
如果說,外呼公司利用AI智能機器人技術,通過真人錄音合成語音,每天自動撥打數萬通營銷電話,對社會大眾構成騷擾,主要應歸責于他們濫用現代科學技術和互聯網傳播技術外,那給其提供機會,或者提供相關運營條件的基礎電信運營商,在其中扮演了什么樣的角色?外呼公司給社會、給老百姓帶來的騷擾和危害,提供運營的基礎電信運營商,應不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一個時期以來,所有使用手機的人都知道,不論是中國移動,還是中國聯通,抑或中國電信等電信運營商,但凡從他們那里取得通信號碼,均需要實名制登記。甚至不少人用于備用的號碼,一旦一個時間段不使用,就有可能被電信運營商停機。倘若要復機,不是讓用戶要跑到營業廳辦理相關手續,就是要用戶拍攝照片或視頻上傳等待審批。青鋒乃至不少人都理解,這樣做,是防范電信詐騙的必要手段之一。但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如此嚴格實名制下,電信詐騙分子不知何以能夠獲取不少號碼,尤其是能夠對特定人群實施相當精準的詐騙。
由央視3·15曝光的情況看,這其中除了不法分子通過不法手段獲取了一些電話號碼用于非法行為外,一些社會公司能夠連通基礎電信運營商的后臺,獲取用戶精準信息,不無一定關系。盡管社會公司有可能是通過技術手段做到了和基礎電信運營上后臺的連通,但也不排除與基礎電信運營商明知有關合作方有非法行為而睜只眼閉只眼有一定干系。如澎湃新聞《央視曝光“騷擾電話”亂象點名銷氪,公司回應:所有智能外呼相關業務開展全面自查自糾直至符合規定》中指出的,“與運營商保持特殊關系等手段逃避處罰。每條線路年使用成本約1萬元,配合偷取用戶信息的獲客軟件,形成了完整的違法產業鏈”,似乎讓人從中能看出些端倪。
青鋒注意到,針對“3·15”晚會曝光的智能機器人撥打營銷騷擾電話、 虛商實名制要求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工業和信息化部高度重視,已“連夜組織北京、上海、廣東等地通信管理局對涉嫌違法違規主體進行調查處置,責令基礎電信運營商立即關停涉事線路、對涉個人數據信息有關情況進行核查”。由此可見,基礎電信運營商負起相應責任極其重要。因而,期望基礎電信運營商能切實負起責任,從源頭上把好關,不給違法犯罪者以可乘之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