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眨眼,距離華碩收購Intel的NUC業務也過去兩年時間了。雖然去年華碩推出了Intel NUC的幾款繼任者,但是在這些NUC上,或多或少還能看到一些Intel遺留下的影子。而ARL-S發布后,雖說游戲表現一般,但是優秀的能耗比還是讓大家非常期待這顆CPU在筆記本以及NUC上的表現。
所以在華碩推出搭載ARL-H處理器的NUC以后,我也是第一時間PY到了一臺,來看看ARL-H處理器在NUC上到底有著怎樣的表現。
作為NUC14Pro的繼任者,機器外包裝和前代差不多,正面和頂部都是機器的外觀,雖然機器是黑的,但是包裝以白色為主色調。NUC15Pro作為可7×24小時運行的商用迷你主機標桿,在做工用料、商用功能上都有著出色的表現。
由于是Intel平臺的產品,所以除了白色以外,包裝還輔以藍色為次要顏色。側面有機器的SN和型號等信息,我拿到的是一臺準系統。
打開包裝后就能看到機器本體,華碩在包裝上還是一如既往的精致,給人一種愛不釋手的感覺。
附件很全,除了電源外,還有VESA掛架,以及螺絲,貼紙等。
電源還是祖傳的全漢120W,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現在PD都能干到140W以上了,咱就別守著DC電源口了吧……掛著個尿袋的感覺是真不好。
機器本體如下,相比前代設計語言沒有太大變化,不過由于我拿到的是薄款,不能擴展網口等設備,所以機器薄了很多。
機器正面是倆USB3.2-A和一個20Gbps的USB-C接口,能滿足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
主要接口都在背部,除了常規的雙HDMI外,還有倆雷電4接口和倆USB-A口,可以說擴展性拉滿了。另外這個機器還有厚款,可以擴展接口。
NUC厚款的這個擴展口可是NUC最有特色的地方之一,就是類似當年NUC12華爾街峽谷的擴展口,由于上一代NUC14把這個擴展口從NGFF升級到了PCIE 4.0,因此不支持老的擴展配件,這一代NUC15總算是把這個擴展口加回來了,據稱有2.5G網卡、2.5G+串口、2.5G+USB等等組合,未來還有可能擴展到5G或者10G網卡,甚至是OCULink等多種玩法。目前得知2.5G網卡的擴展模塊預計下個月會陸續到貨。
側面一側是散熱開孔,另一側蜂窩狀的開孔裝飾,實際沒開。
機器頂部為磨砂質感,質感相當OK。
機器信息都貼在了機器底部,機器底部為金屬材質,做工是沒的說的。
相比前代的快拆,這一代快拆做了相當大的改進,只需要掰一下這個帶螺絲的按鈕,就能打開后蓋。如果你想固定住,擰上螺絲就行。
打開后可以看到,這代后蓋是取不下來了,更加方便了,反正也沒啥取下來的必要。SSD位置留有導熱墊,方便把熱量傳導給底部的金屬外殼。
無線網卡升級到了WIFI7規格,型號為BE201,走的CNVi協議,支持Intel處理器。
雙DDR5內存,支持最新的CSODIMM DDR5-6400規格。
最后就是雙M.2 SSD槽了,分別支持2280和2242規格的NVME SSD,并且都支持快拆設計,安裝很方便。厚款就是利用這個2242插槽擴展更多的外部接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個2280的插槽是支持PCI-E5.0固態的。
由于ARL-H處理器支持最高DDR5-6400規格的筆記本內存,所以我也是找了兩條最新的16GB DDR5 6400 CSODIMM內存來測試,內存品牌來自宇瞻,單面顆粒,單條16GB。
內存顆粒來自海力士,單面8顆。CSODIMM內存類似于桌面平臺上的CUDIMM,所不同的是在筆記本內存領域CSODIMM有明顯的頻率優勢,性能反而更好,而不像桌面平臺的CUDIMM比較尷尬。
測試使用的SSD是老演員金士頓的NV3 1T,這條是TLC的,性能還算不錯。
CPU信息如下,Core Ultra5 225H的規格為4P+8E+2LPE,累計14核心,由于這一代CPU砍掉了超線程,所以線程數量也為14個。不過這代小核很強,基本上有沒有超線程無所謂了。225H搭載的Arc核顯是7個改進后的Xe核心,性能相比MTL上的那個更好,與LNL上的類似,和獨顯B580應該是同一代核心。由于GPU-Z無法識別正確130T的核顯規格,所以補一個HWINFO的吧。
機器待機基本沒任何噪音,測試環境噪音為30.8分貝。
以下測試使用的BIOS預設為平衡檔位。單烤FPU,通過HWINFO可以看到,CPU的PL1和PL2都是64W,不過大概是由于風扇策略我選的比較保守,拷機一段時間后,CPU的功耗會從64W慢慢降到52W左右,此時CPU溫度95℃,噪音為42.5分貝,還是挺安靜的。考慮到這臺機器的體積很薄,這散熱表現已經很亮眼了。
內存測試如下,雙通道DDR5 6400的帶寬還是很高的,讀取接近80GB/s了。另外由于軟件對新CPU支持度不好,所以有的項目速度不太正常,可以無視。
由于這次CPU變化較大,可以看到在CPU-Z和R23跑分里面,盡管沒有超線程,但是CPU跑分依舊遠超13500H。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一代的E核提升,畢竟IPC已經接近12代的P核了,應該叫大核和超大核更合適。
3Dmark CPU,Ultra跑這個是真的猛,就算是U5 225H,單核也到了1200的水平。
CrossMark跑分1999,相比13代以及MTL處理器算是大幅提升了,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這一代核顯編解碼器的提升,讓它面對多媒體創作游刃有余。
PCMark10也是一樣的表現,6600分已經比8945HS的整機分數高出一大截了。
3Dmark TimeSpy,對比AMD的890M,130T的核顯成績還是要高上不少的,而且這一代架構改進了,沒有上一代MTL的Arc核顯高分低能的問題。
放到游戲里做對比,可以看到130T在CS2里面,相同預設的幀數已經比HX370的890M要高了,來到了154幀,更不用說常見的780M了,Intel也是終于在核顯上翻了身!
而3A的話,除了2077表現稍微弱一點以外,在古墓這個I黑游戲里面甚至實現了對AMD的反超,雖然FSR和XeSS預設不太一樣,但是還是能看出這一代核顯的提升幅度確實不小,不再是高分低能,都能1080p低畫質玩3A了。
另外最近DeepSeek也是持續火熱,那沒有CUDA和ROCm的情況下,Intel核顯能不能吃上DS呢?答案是可以。我在魔搭社區上找到了Intel官方發布的ollama優化版,基于IPEX-LLM,讓ollama可以運行在11代以后的Intel CPU以及Arc獨立顯卡上。
下載官方提供的ollama優化版zip包,解壓到一個目錄,然后通過cmd進入這個目錄,輸入start-ollama.bat,就可以運行ollama了,無需安裝。運行后會彈出一個cmd頁面,看到后面的信息就是運行成功了。
這時候回到前面運行bat的cmd頁面,輸入ollama run deepseek-r1:14b,就會開始下載14B規格的deepseek-r1模型。當然,只要你內存夠大,運行70B的也沒問題。但是考慮到只是核顯跑,我覺得14b的可用性更強一些,模型大了你即便運行起來,token數太低也沒啥意義,總不能看個結巴吧。下載完成后看到send a message就是運行好了。
你可以選擇在cmd內提問,不過黑底白字的界面說實話不算很友好。從運行結果來看,的確是跑在核顯上的,已經把130T的核顯吃滿了,并且生成速度不錯,14B在130T上是完全可用的級別。此時內存吃了20GB,如果你愿意,32GB內存可以運行32B的模型。
如果你不喜歡黑底白字的cmd頁面,可以選擇安裝一個Chrome插件,叫page assist,這是一個支持ollama的webui,可以讓你在瀏覽器里面使用你本地安裝的ollama和大語言模型。
去插件的rag設置里面把文本嵌入模型改成你下載的DS模型,保存一下。
然后在網頁的最頂端,把模型切換成你正在運行的deepseek模型。此外webui還可以很方便的打開聯網搜索,這樣準確度更高。
簡單生成一個中年男人玩路由器的笑話,速度還是挺不錯的,聯網之后的準確度也高了很多。拿來做個創作輔助,對我這種寫稿子的人還是很有幫助的。
OK,開箱到這結束了,下面是總結時間
要說新款NUC15Pro的表現,我覺得是很OK的。新的ARL架構雖然在臺式機上表現平平,但是得益于能耗比的大幅提升,在筆記本和NUC上的表現是真的很亮眼。不僅多核性能提升不小,核顯也能完成運行deepseek,視頻創作,以及打游戲的需求,還比上一代靜音很多,而且厚款還有豐富的擴展卡可選,可以說這一代核顯NUC是真正做到了全能。
當然,這玩意最大的問題還是價格,畢竟NUC作為定位7×24小時運行的硬核企業級產品,用途也是偏工控向的,價格一直都不低,想買下這樣一臺小主機作為家用使用,代價不小哦。不過作為華碩的機器,有一個大優勢就是會上國補,這么一算,加上國補的話,性價比就會比較高了。并且NUC15Pro在質量,做工等方面,不是雜牌小主機能比的。
此外就是,咱能不能換掉這個電源啊,不愿意上PD加C口的不穩定方案,好歹也上個120W的氮化鎵的可換插頭電源吧,一樣可以適應全球不同電源插口,如今這個方案這樣掛著一個尿袋,真的不雅觀。
感謝觀看
電腦吧評測室QQ一群:103144164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