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彈一星”元勛錢三強曾說過這樣一句震撼人心的名言:“科學沒有國界,科學家卻是有祖國的。”同樣的道理,“資本沒有國界,企業家卻是有祖國的”,股神巴菲特就是一個愛國者,當然他愛的是自己的祖國——美國。
先說三個基本的背景:
1、李嘉誠于1928年出生于廣東省潮州市潮安縣,1940年移居香港,李嘉誠在1990年代通過投資移民計劃獲得了加拿大國籍,目前持有加拿大護照。
李嘉誠作為香港永久居民,根據《中國國籍法》,他可能仍被中國政府視為中國公民。
2、關稅表面看是經濟政策,但本質上政治行為。從原理上說,關稅通過增加進口商品的成本,可以減少進口,從而調節貿易逆差,保護本國產業,具有顯著的主觀偏好,從實際運用上說,關稅常被用作國家之間談判的籌碼,以實現特定的政治目標,如迫使其他國家在貿易協議、市場準入等方面讓步。
3、中美的對抗是美國發起的,中國被迫應對的,是美國對中國從經濟、金融,政治、文化、科技的全面打壓,是直接作為競爭對手限制發展的,動用了除熱兵器以外的一切手段。
3月13日,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官網轉載一篇來源為《大公報》的評論文章,題為《莫天真 勿糊涂》。3月15日,港澳辦官網再次轉發香港《大公報》發布題為“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錚錚愛國者”的時評。
兩篇文章的核心都是勸誡李嘉誠,不要轉讓其持有和運營的分布于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及配套物流網絡給美國人。
官方三天內兩篇公開勸誡一位“企業家”,且語氣較為嚴厲,這可不是一個小事情。
你有1萬,這是你的錢,你隨便花。
你有1億,你要悠著點,注意社會影響。
你有100億,你要有所擔當,注意社會責任。
你有500億,你就必須注意國家責任。
這兩天有個短視頻非常火爆,佛山一小區有房屋被裝修成“骨灰房”,遭到小區業主抗議和抵制,按照某些人的說法,這不是自己的房子嗎?想怎么處理都行啊。
一個人是自然人,也同時是社會人,是國家的公民,并不存在絕對意義上的“隨便處置”。
中國海油就是一家普通的能源公司,但是段永平買不了一股,因為段永平是美國人,美國不允許美國人投資中國海油。
OpenAI在給特朗普政府最新的政策建議中大談中國DeepSeek的威脅,要求特朗普政府全力封鎖中國的AI進步和市場推廣,像制裁華為一樣對待DeepSeek。
2007年11月27日,中國平安通過其子公司平安人壽,以約18.1億歐元(約198.62億人民幣)在二級市場購入歐洲富通集團9501萬股,占富通總股本的4.18%,成為其單一第一大股東。隨后,平安繼續增持富通股份至4.99%,總投資額達到約238.74億元人民幣。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富通集團受到嚴重沖擊,股價大幅下跌。比利時、荷蘭和盧森堡三國政府宣布將富通銀行國有化,并將其銀行業務低價出售給法國巴黎銀行,導致富通集團的價值大幅縮水。
整個富通集團的處理,沒有征求第一大股東的意見和同意,更搞笑的是,最后的資產處置中,賣富通集團的錢承諾對歐盟境內的投資者給予了虧損的經濟補償,但是卻選擇性地跳過了中國的投資者,也就是沒有任何補償給到破產前的第一大股東中國平安。
2023年瑞士政府安排瑞士銀行沒收式的并購瑞信,讓沙特國家銀行投資瑞信的15億美元僅僅只值3億美元對價,讓沙特的這筆投資虧損高達約1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4億!
從2022年,美國等西方國家凍結俄羅斯在西方的外匯資產大概是3000億美元,其中歐盟部分大概是2000億歐元,搞笑的是很多富豪已經移民到歐盟,甚至本身就是歐美公民,但就因為出生在俄羅斯,財富依然被沒收。
抗日戰爭時期,上海三大享之一流?大享張鐵麟勾結日本勢力,視中國人民淪陷于日本人的鐵蹄之下而不顧,助紂為虐,大發國難財。結果張鐵麟最后被國民黨當局組織人暗殺而死,落得個身敗民裂、千古罵名!
在真實的世界,從來不存在“單純的商業行為”。更何況,此時此刻,全球港口的歸屬權在美國全面壓制中國發展的背景下具有濃厚的非商業意義。
巴拿馬運河連接160個國家和約1700個港口的144條海上航線,全球6%的海運貿易經此通行,其中中國商船貨運量占比達21%,還是中國與拉美、加勒比地區貿易的核心要道。巴拿馬運河的影響,實際上遠超地理和航運的范疇,更是全球貿易和戰略格局中的關鍵因素,長期以來都是大國博弈的戰略棋局。
2025年2月份,與特朗普私交甚篤的貝萊德CEO芬克,在收購期間曾赴白宮匯報進展,秘密會見白宮官員。交易公告更是“恰巧”在特朗普國會演講前夜發布。特朗普在國會演講時高調宣稱“做成了這個大事”,自吹“沒有把巴拿馬給中國”;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直言:"這是削弱中國全球貿易話語權的里程碑"。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學者認為這個交易是美國在與中國全球競爭中取得的“重大勝利”,那些反華政客更將其視為“奪回戰略樞紐”的關鍵一步。
收購后,貝萊德財團很可能配合美國政府將巴拿馬運河“政治化”“武器化”,實施“長臂管轄”,對中國貨船施加選擇性限流、加征“政治附加費”等手段,使中國企業的物流成本與供應鏈穩定性面臨很大風險,削弱中國在全球航運市場的主導地位。
1,貝萊德財團接手港口后,立即援引《船舶法案》對中國貨輪加征懲罰性關稅,對中國貨輪額外加征每次100-150萬美元的特別停靠費,導致中國遠洋船隊年均成本暴增3000萬美元。
2,若巴拿馬運河受限,中國貨輪被迫繞道南美合恩角,航程將增加上萬公里,運輸成本上升30%。
3,貝萊德部署的“阿拉丁監控系統”實時追蹤船舶動態,中國貨輪的航行數據、貨運清單、船員信息等數據被強制上傳到五角大樓數據庫,可能為美國貿易制裁提供情報支持,或成貿易戰的籌碼。
4,美國對中國船廠制造的船舶收取懲罰性停靠費,導致法國達飛、日本郵船取消在華訂單,對國內造船業造成一定的影響。
5,43個港口易主導致“一帶一路”的關鍵節點失控,沿線物流網絡整合難度加大。
李嘉誠將經營28年的戰略港口支點拱手讓與美國,利用地緣政治風險進行高位套現,從國家戰略層面而言,關鍵航道控制權的旁落,必然會給中國的發展利益和戰略安全帶來風險隱患。
如果李嘉誠是從中國公民的身份出發,那么理應拒絕本次交易。
如果李嘉誠在商言商,那么利用通知中國政府本次交易,中國政府及企業家有權參與公平交易。
如果李嘉誠自認為是純粹商人,那么這種交易足以被認定是對中國不友好商人,其在中國大陸及港澳臺一切業務及資產受到約束,甚至排擠,也理所當然。
李嘉誠曾聲稱“商人責任是為股東創造價值”,也曾如此回應“去中國化”:“自己是一個純粹的商人,不要用那些空洞的道德衡量我。”
曹德旺說:“不要拿李嘉誠和我比,我是企業家,李嘉誠只是個商人。”“李嘉誠看空中國,將中國的東西全拿去賣了,低買高賣,只是商人的行為,不是企業家的行為。”“企業家要講政治,和國家的軌跡保持一致。”
香港的另一個企業家,我這么說可能有些不尊重,因為李嘉誠并不能算是企業家,而是商人,霍英東生前曾說過:“我的一切投資,只為一個目的,就是國家富強,民族興旺。”
20世紀50年代,在西方對我國實施全面禁運的情況下,霍英東先生滿懷愛國熱情,以非凡膽識冒險在港組織船隊,為祖國運送大批急需物資,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
霍英東慈善捐款總額超過150億港元。他多次為香港和內地的公益事業慷慨解囊,扶貧濟困、雪中送炭,單筆捐贈善款常以億計:為支持香港科技大學的科研與教育事業,他捐資8億港元;為迎接第11屆北京亞運會,他主動捐資1億港元興建北京亞運村英東游泳館;為助力2008年北京奧運會,他帶頭捐資2億港元修建“水立方”;為改變革命老區面貌,他倡導建設廣東韶關、江西贛州和湖南郴州“紅三角”經濟區并捐資1.5億港元等等,他捐款資助的橋梁、樓宇、場館遍布神州大地,他的無私善舉,贏得廣泛贊譽。
有時候看新聞,霍家確實感覺有些和普通人不一樣,算是有特權類型的,但是再想想其對國家的貢獻,一切合情合理。《 人民日報 》( 2023年05月11日 06 版)有一篇文章《在紀念霍英東先生誕辰10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霍家確實是中國的朋友,是我們自己人,是愛國的企業家。
那么李家呢?我們又該怎么去紀念李嘉誠先生?
李嘉誠今年97歲了,偌大的家產需要有一個安置的地方,以后是放在中國,歐盟還是美國?
如果李嘉誠鐵了心認定自己是純碎的商人,那么在商言商,大家就沒什么情面可言了。長和目前還是一家中國企業,李嘉誠即便是大股東,也不能單獨決定企業一切經營行為,對于危害國家利益的企業行為,也可以進行審查和否決。
支持李嘉誠自由交易的也可以想一想,如果長和是美國企業,李嘉誠是美國人,他把巴拿馬港口賣給中國央企,美國政府會不會同意?美國國內會是什么反應?
最后說個福利:有幾個券商都是我自己長期接觸,比較熟悉的,又靠譜又好用,最低費率萬0.85,有需要開戶的可以考慮一下,省到就是賺到。
50萬融資利率就可以到4.2%,400萬就可以融資利率到3.9%,1000萬融資利率3.8%。(備注:3000萬+融資利率3.2%,資金量再高的,私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