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的突破,屬于弱勢不弱,超乎預期。周五早上發了一篇打臉文章,不過我也不會刪掉,因為按照事實去分析預測總有對錯不可能100%。
事實上,如果市場的走勢和研判大相徑庭,說明市場的趨勢強度值得重視,而不是一味地去討論是不是預測對錯。
這也是市場的生存之道。
在資金面上,主力罕見的出現了500多億的流入。
我記得去年國慶以后,這個數據每天都是持續三五百億的流出。
難道是公募基金也扭轉預期了?
在本周五之前,今年以來A股實際上是沒怎么漲的,大體上就是各玩兒各的,周五這種順周期集體上攻的現象是今年以來首次出現。
什么是順周期,比如白酒、消費、保險、券商等。
周五有個比較明顯而特別的信號,五糧液成交100億,并且大漲6%;新華保險直接漲停。
前者代表了消費復蘇預期,后者代表著利率反彈預期。
如果這個預期得意延續,債市恐怕就更難熬了。
最近發布的CPI數據、PPI數據以及周五公布的社融數據都不怎么樣,如果按照這種頹勢下去,基本面又得下沉一個階梯,從這個角度上來看這個時候必須來一個逆周期政測扶持。
周五大家比較關注的是內蒙古呼和浩特的鼓勵生育方案,所以奶粉和奶制品以及相關概念暴漲了一波。
實際上對股市更有力的催化是消費貸的放松甚至鼓勵政測,消費貸貸出去能不能消費咱兒說不準,但大概率會被拿去炒A股,這是韭菜們刻在骨子里的記憶。
而到了周末,鼓勵消費的框架出臺了。
消費的前提是有錢,政測細則里第一條提到要提高收入。
分別是拓寬財產性收入,促進工資性收入增長。
這個邏輯算是閉環了。
去年到現在,市場分為了兩派,一派是被忽悠了這么多次,依然愿意再信一次。
另一派則是打死都不信,認為被忽悠這么多次不想再被忽悠一次。
客觀的來看,從2018卡脖子到現在,我們的生產力并沒有下降,反而是成本大大降低。
有的人認為老美的封鎖下,科技都是武大郎,到現在事實是科技并沒有跟不上外面,最起碼能達到等效平替。
持久戰,不輸就是贏。
預計相信這個邏輯的資金會越來越多。
盤面細節上,最近美股一直拉胯,但每一次拉胯都沒有讓大A嗝屁,A股的尿性確實有所改觀,無論是有一只神秘的手拖住也好,還是資金自主相信了。
晚間,湘財股份拋出一紙公告——擬通過換股的方式吸收合并大智慧,這個故事已經是2015年的劇本了,而十年后的今天這個劇本竟然照進現實。
簡直是牛逼。
宏觀上,機構普遍認為現階段國內進入新一輪補庫存周期,這個周期大概可以持續兩三個季度,這個周期也夠大A躁動一把了。
順周期里面,彈性大的有白酒和化工,如果你愿意再信一次,可以考慮考慮五糧液和萬華化學。
在大A里混,要信一定要趁早,晚了又得買單。
無論怎樣,今年A股最差也就是低位震蕩的局面。
過去幾年,大A估值體系坍塌,鬼故事都講完了,怎么說呢,最差的時候已經過去,只要背后的公司靠譜,業績還能保持穩健增長,拿住不放還是能吃到肉的。
美股那邊,按照技術理論,已經破位,短時間內可能不會下跌,但再次上去也不容易。
現在市場擔心的不是企業的盈利,而是川總瞎雞巴搞。
站在國際資金的角度,美股高位震蕩,CN資產低位震蕩,雖然兩者都是震蕩,但是一個低位一個高位,你會選擇哪個?
另外,如果從2022年算起,恒生科技指數已經漲了100%+,趨勢上也算反轉了。
恒科上一輪牛市,在18年底見底到了2020年才正式拉升。
這次,恒科2022年底見底,到現在也兩年多,差不多也是拔高的階段。
總而言之,如果你相信,就一定要趁早!
最后說一下科技,周五科技普遍回調,市場有高低切的意思,不過我想科技仍然是今年的主線,如果有科技的長線倉位,不要換成消費,另外還可以看看存儲方面的江波龍和佰維存儲。
消費股,順周期是為踏空者準備的。
今晚就這些,有一些變化,就在付費群里說,想進來的打賞88即可,設置這個門檻主要目的就是屏蔽掉一些搗亂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