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5月9日,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礦發生了一起特大爆炸事故,導致684人死亡。
需要說明的是,老白洞礦難是建國以來最嚴重的礦難之一。然而,就是這樣一件令人心痛的歷史事件,直到三十八年后才被公眾所知。
1960年的春天,山西大同老白洞煤礦的生產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作為全國煤炭生產的重要基地,這里機器轟鳴,人聲鼎沸,煤炭日產量高達數千噸。
值得一提的是,老白洞煤礦的產量在“大躍進”的浪潮中持續攀升。從1957年的50萬噸,到1959年的120萬噸,再到1960年的152萬噸,產量遠遠超過了煤礦原本的設計能力。
然而,生產量連年攀升的背后,卻隱藏著巨大的安全隱患。煤礦管理層在追求產量的過程中,逐漸忽視了安全問題。各類設施、設備長期超負荷運轉,最終釀成了大禍。
1960年5月9日下午1點45分,14號礦井深處突然傳出了一聲驚天動地的爆炸聲,爆炸產生的巨大沖擊力伴隨著火焰和濃煙,將礦洞吞沒。
令人揪心的是,早班工人還沒有上井,而中班工人剛下井不久。而此時,礦井在巨大的沖擊下幾乎完全垮塌,出口被封閉,九百多名礦工被深埋在井下無處可逃。
礦難發生后,中央高度重視,迅速調集專業救援人員及解放軍指戰員到現場進行搶救。山西省委也調派了四百多名醫護人員趕往現場。
然而,由于爆炸沖擊力巨大,井下電力系統遭受重創,求生通道被破壞,不僅井下人員無法逃生,與井下的聯系也完全中斷,救援工作變得困難重重。
救援隊冒著生命危險進入井下展開救援。他們發現井下的狀況比預想中更為嚴峻。井下的火勢十分猛烈,受條件限制,救援人員無法撲滅大火,只能先盡力搶救被困礦工。
在長達7天7夜的艱苦救援中,解放軍戰士和醫務人員連續奮戰,最終救出了228名礦工,其余684名礦工不幸遇難。
救援工作結束后,調查組對這次事故進行了長期調查,走訪了近百名職工,詳細查清了各個環節的細節以及災害的詳細情況。最終,調查組認定這次事故是煤塵爆炸事故。
這場災難雖不是人為導致,但當時礦井安全管理混亂,缺乏必要的安全設施和預防措施,也是造成這場悲劇的一個重要原因。
由于時代背景特殊,老白洞礦難曾一度被列為絕密檔案。直到1998年,隨著檔案的慢慢公開,這場一直被隱瞞的災難才開始被公眾知曉。
為了紀念這次礦難中的遇難者,山西省有關部門于2005年在老白洞煤礦舊址設立了“五九事故紀念館”。這座紀念館如同一口警鐘一般,時刻提醒世人,安全生產永遠不能放松警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