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英國大學再這么玩下去,是會影響中國學生入讀情緒的。現在越來越多的英國大學給出的信號是降低門檻,降分,放寬要求。學校本身還傳來財政赤字信號。差點的學校也罷了,很多國內學生無動于衷,但愛丁堡這種大學都有1個億英鎊的赤字,這就有點勸退學生了。
那么問題來了,英國大學是怎么把自己玩財政赤字的?其實核心的鍋不在于大學,而是在于大環境搞的,但鍋得大學來背。
No.1 主要是脫了歐
脫歐后的英國感覺是一天不如一天,對英國大學來說,是弊大于利,不,幾乎沒有利。
如果說最反對脫歐的是誰?估計校方的人第一個舉雙手雙腳反對了。
沒有了Eu,他們不僅損失了生源的流動,還損失了合作交流的互動。這種傷害其實是不可逆的,會極其影響校園的多樣性。截止到目前,英國這邊減少了接近60%的eu生源。就eu的學生來這邊還要簽證,不給工作機會,他們不來了。
不只是學生部分受到影響,來自歐盟資助的資金項目也中斷了。學校拿不到科研經費了,就得從其他地方吸血,會影響其他學系的正常運轉。
eu這邊學生減少大量,又不要人家印巴這種喜歡拖家帶口的低質量留學生。光顧著亞洲這邊的學生去薅,不但漲學費,還要漲簽證費,申請費。薅久了,學生又不是傻子,你還有澳洲這個競品,人家有平替可以選的,自然是學生流動性越來越差了。
好學校都扛不住,差點的學校更難受了。
No.2 把自己排名給干下來了
很多大學經費減少,就減少了對學校排名的維護,以及本身的市場投放。本身英國大學就是商業化性質的,你怎么能減少海外的投放和合作了。
順風車做多了,一旦逆風的時候就容易雪崩。中國學生出國人數都這么增長了。但英國這邊,這兩年開始出現衰退,本科還是,碩士這幾年都在掉。
這點要怪學校本身,啥都不用做,一堆學生來申請的日子過久了。覺得行情就好了,一點居安思危的念頭都沒有。覺得自己就是棒棒的,沒想到澳洲這個老6把榜單做起來了,而且也沒少開那種一年畢業的課程,就互相搶生源,搶走了本該一心準備去英國的一波學生。
所以,排名這個問題還得解決,預計2026的qs榜單,英國大學這回是需要下血本去維護了。不只是單純的榜單的維護,還有一些平臺上的投放,以及和代理的合作都會進一步增加。
No.3 本土學費不漲,政府經費減少!
英國大學表示這幾年太難了啊,eu和北美生源減少就罷了,名額的流失要補充本土生源。這就很難受了。本土學生的學費十來年都沒漲過了,尤其是蘇格蘭的學校。
有些英國大學,國際學生的學費是本土學生的2倍還要多。你是學校你該怎么做?當然是減少本土學生的招募,把名額放給更多國際學生搞創收了。
而且不但要減少發放給本土學生,還要加大對國際學生的擴招。原本計劃一個班招收40人,看到申請太過熱情,就擴招到110人,幾倍擴招的專業經常發生。尤其是商科專業,學費每年都漲。
但學校也不能吃相這么難看,得維持本土學生的比例,總體來說,eu的來的少了,本土學生還是進的更多了。本土學生招募的越多,虧損就越大。
你以為政府會補貼?想多了,政府也沒錢,還要想辦法對那種私立學校收更重的稅。學校也很崩潰的好嗎?
總了個結:英國大學現在其實也很委屈的,脫歐后,產生了一系列的不可逆影響。不是很多學生在噴英國不行了,很多科研項目上不去了,一直在罵比如謝大這種學校。
他們也沒辦法的,來自歐盟的大量研究資金沒有了,那些高成本,多學科的大型研究項目都是燒錢的而且可能看不到成果的。這種沒了資金的扶持就寸步難行了。
還有就是人才的流失,尤其是優秀的師資,脫歐后這方面的流失其實也很嚴重。有的跑到了澳洲,有的去北美去了。學術人才的流向其實對英國大學的研究和教學質量也有很大影響。比如一個學系的負責人都跑的話,會帶走很多項目的。學校人都麻了。
你說有什么方法逆轉這種損失?沒得逆轉,除非又公投回去,重新回到eu的懷抱。但以英國的尿性,這事估計不得行。只有蘇格蘭這個二五仔天天想獨立公投,然后重新加入eu。每年都要鬧一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