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軍走過我家鄉
梁隆賢、張澤培
三、干人捐槍打財狼
紅軍駐扎頂升槽后,于1935年1月15日打響的新站戰斗,這是繼婁山關戰斗之后,紅軍第一次占領桐梓縣城時的一次重要軍事行動。紅一師正面進攻,紅二師從北向南夾擊,黔軍守敵腹背受擊,經不起紅軍猛烈攻勢,丟棄新站朝小水、溫水兩個方向逃竄,紅軍迅速占領新站。新站一仗,俘敵100余人,繳槍100多支,迫擊炮三門。繳獲王家烈老巢(小水鄉)文件、地圖三箱,以及大洋等物。紅軍(紅二師六團)乘勝占領松坎,奔襲堯龍山之酒店埡,在川黔邊界上的九盤子與川軍激戰,距敵于天險之外,在確保遵義會議順利召開的同時,開展廣泛的“北上抗日”和打富濟貧宣傳。
遵義會議后,紅軍在婁山關打了幾個勝仗,便向東皇(習水縣境)、赤水進發。當時婁山關坡腳,有個干人叫曾老三,家中有一個臥病在床的老母親。曾老三家窮得連飯都吃不上,哪有錢給媽媽醫病!沒有辦法,只有天天上山砍柴,賣給大戶人家,換點米來熬稀飯吊母親的命。
一天,曾老三上麻櫟山去砍柴,一心只想多砍幾根,好早點回家為母親熬湯煎藥。砍著砍著,一不小心,滑腳掉下一丈多深的山洞。他在洞底東摸西摸,想找根野藤、樹根攀上來,忽然摸到一根硬硬梆梆的鐵棒捧,揀起來仔細一看,原來是一支槍,他心里樂滋滋的。
曾老三把這支槍背到洞口,用樹葉擦干凈后一看,原來是一支八成新的套筒槍。他想:“現在兵慌馬亂,這支槍再擦一擦,最少也能賣個百十來塊銀元,頂得上我砍好些年的柴草了,我還可以上遵義大藥鋪抓幾副好藥,買只肥母雞,配兩只豬腳,煨給母親吃,也好讓她老人家恢復元氣。”想罷,便把槍夾在柴禾中間挑回了家。
曾老三把柴擔放下,馬上把槍取出來,高高興興跑到床邊,在媽媽面前晃了幾下,隨即把得到槍的原由和打算告訴了媽媽。媽媽聽了,病也減輕了三分,母子高興得合不攏嘴。
晚飯后,曾老三把槍擦了又擦,以便明天去找買主。當他拿起捅條時,觸景生情,忽然沉思起來:三個月前,白軍頭子候之擔,妄想阻止紅軍北上抗日,拉伕派款,敲詐勒索,父親就是在這時被拉伕去背運槍彈。半路又累又餓又撿痢疾,實在背不動,被一個帶隊的壞蛋抽了幾捅條,父親忍無可忍,順手把捅條奪過來,正要還擊,被那家伙一槍托打下懸巖。父親就是這樣含冤慘死在山溝里的。
父親死后,母親傷心過度,老病復發,一天天惡化,地主武裝又天天來雞腳桿上刮油。眼看母親性命難保,幸好紅軍有一隊人駐扎在自己家里,一個姓黎的女紅軍,象親姐姐一樣,給母親熬湯煎藥,盡力醫治。走時,姓黎的女紅軍又脫下一件舊棉衣送給媽媽,還留下幾包藥。
紅軍開到麻櫟坳,又和白軍干了仗,把白軍打得落花流水后,就向東皇方向走了。這支槍,準是白軍被打散后丟掉的。
想到這里,曾老三對母親說:“媽媽,白軍害死我爹,紅軍救了我們,這支槍如果落在白軍的手里,不知又要有多少干人被殺害。如果紅軍拿了這支槍,就可為干人撐腰。我能忍心賣掉嗎?應該把它送到紅軍手里,讓紅軍用它多消滅敵人,好為我們干人打天下呀!”
母親聽了高興地連連說“對!對!”病情又減輕了幾多。
曾老三穿了一雙新草鞋,包了幾包苦蕎粑,背了那支用破布包好的套筒槍,翻山越嶺,找紅軍去了。
(注:本文插圖均來自網絡)
作者:梁隆賢、張澤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