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在亞洲用盡各種卑劣手段,對戰俘以及無辜的百姓實施侵害,手段之殘忍可謂世界罕見。
而在泰緬邊境最肥沃的土地上,就有這樣一條鐵路,它的修建是由30多萬亞洲勞工的生命和血汗組成,揭示了日本曾經犯下的滔天罪行。它就是令所有人都感到憤怒和悲哀的泰緬鐵路。那么這里曾經發生過什么?日本又為何要修建這條鐵路呢?今天我們就來聊聊被泰國人稱為“死亡之路”的過去。
1941年,日本在偷襲珍珠港后,集結了25萬兵力向東南亞擴張,僅用了半年時間,就征服了現在的菲律賓、新加坡、泰國還有緬甸等國家。
投了這么多人力,物力,小日本自然是要從這些國家里再撈回來,尤其在戰爭期間,對石油,煤礦還有軍需糧食的渴望都達到了極點,所以他們在東南亞設計了多條運輸路線。
泰緬鐵路是一條匯集泰國豐富資源的跨國線路,起點在曼谷西部的北碧府,終點在緬甸孟邦的丹彪扎亞,全程的總長度有415公里。
從地圖上可以明顯看出泰緬鐵路所經過之處大多處在山川河流間,存在較大的施工難度,以當時的技術水平,如果能在3年內能修完就很不錯了。然而,日軍做賊心切,竟然將泰緬鐵路的工期定在了18個月。
為了完成這項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日軍向當時的盟國購買了近6萬名戰俘,這些數量遠遠不夠,他們又通過壓迫,欺騙等手段,在整個東南亞地區招募了近27萬名勞工。
在戰爭期間,東南亞人迫于生計,以為去泰國還能從日本人那里賺到一點工錢,殊不知這是一場有去無回的買賣。
他們就像豬牛一樣被擠進船艙,運到泰國,住在用簡易竹竿搭建的房屋內。由于人數實在太多,每間竹筒房基本都要擠下二三十名勞工,而這些被征招來的工人們,此時還不知道他們將面臨極其悲慘的命運。
我們先看看當時的照片,這里的勞工除了沒穿上衣,甚至褲子都沒穿,有的直接穿條丁字褲,或是用一小塊麻布包裹著隱私部位。
之所以會這樣是有幾個原因,第一是因為泰國的氣候悶熱潮濕,衣服兩天不洗就會臭得要命,去洗衣服要浪費時間。第二是日本不愿意在東南亞投入一分錢,能省就省,試圖最大的限度來壓榨這里的工人。
他們要求這里的勞工每天最少必須工作12個小時,并且不能休息,沒日沒夜地勞作,如果誰敢罷工,下場會很慘。
在這條長度為415公里的鐵路上,共設計有600多座橋洞,但唯有一座“桂河大橋”因為擁有著極其黑暗的歷史,被后人寫成了小說還拍成了電影而聞名世界。
桂河大橋位于曼谷西北122公里的桂河上,為了防止敵軍的空襲,大橋被要求采用高強度的鋼筋混凝土打造,在修建它的橋墩時,上萬名工人一天在水下要呆上十幾個小時,因為長期的營養不良,體力瘦弱的勞工有的直接被河水沖走,死了連尸體都找不到。
通過一些遺留下來的照片,可以看出這些勞工清晰可見的根根肋骨和絕望的眼神。
而日本士兵看上去則是個個穿戴整齊,榮光滿面,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其實從他們微笑的表情,你很難看出他們內心真實的模樣,事實上,這里的監工都是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他們對待這里的勞工,就如同人類對待螻蟻一般。
阿魯穆加姆(Arumugam)是泰緬鐵路的一位幸存者,原籍在柬埔寨的暹粒省,1942年,穆加姆還有他的哥哥被日本人強行帶到了泰國,當時如果不去的話,會被殺光全家。
穆加姆說,在工作中誰要是敢偷懶,日本人上來就是一個耳光,嚴重的還有可能會被關進小黑屋,當時每個營地內基本都設置了二三十間小黑屋,要是進了這里,幾天時間都得不到任何水和食物,扛不下去的人會被直接拖外面埋了。
在他們的員工宿舍里,沒有床鋪,沒有桌椅,更沒有任何娛樂設施,加上沒有下水道,整個集中營都臭氣熏天的,虱子,蚊子多到令人發指。
而他的工友幾乎瘦成了骷髏,日本人自己吃大魚大肉,卻只給勞工們早上吃米湯,中午吃米飯,晚上加兩根燉蔬菜,如果運氣好的話會吃到一點肉還有少量的鹽。蛇,老鼠,蜥蜴之類的動物是當時主要的肉食來源。
泰國因為經常下雨,每年7月到9月份,幾乎天天都要下,但無論下多大的雨,都不可能停止工作,如果被雨淋生病了,日本人也會不管,因為這里連最基礎的醫療設施都不具備,并且他們非常嫌棄體力不好的工人,過去在狹窄的山道旁經常會看到病倒的工人,但是日本人根本不會管。
而這里的勞工對日本人不敢有任何怨言,逃跑也是不可能的,因為周圍茂密的森林是比鐵絲網更牢固的屏障,一旦日本人發現人少了,只要帶上幾只警犬,很快就能找到,如果被抓到了,會被綁上竹架,公開當著所有人的面,實行最嚴酷的刑罰。
到了1943年,日本在二戰中連連戰敗,對弱勢國家的壓榨更是上升到了徹底瘋狂的地步,東京最高指揮官給泰國方面下達了死命令,要求泰緬鐵路必須再提前幾個月完工,就算用人骨堆,也要把鐵路給堆起來。
工人的工作時間從原來的12小時增加到16小時,要從早上6點工作到晚上10點,有的時候凌晨兩點就被趕起來干活,日復一日重復著地獄般的生活。
到了1943年10月17日,歷時15個月修建的泰緬鐵路終于全線通車,總里程達到了415公里,在修建這條路的過程中,共造成10萬6千名勞工死亡,平均每公里的死亡人數超過200多人,是世界上犧牲人數最多的道路工程之一。
在鐵路建成后,日本人并沒有放過這里的幸存者,而是將他們運往需要的地方繼續工作,直到二戰結束,勞工們才獲得了自由,而泰緬鐵路的黑暗歷史,也是日本政府一直到今天都不敢承認的事實。大多數日本籍公民甚至完全不知道這些黑暗歷史,甚至在他們的歷史中已經被完全抹除。
1957年10月,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通過采訪數十名幸存下來的勞工,拍攝了“桂河大橋”這部電影,該片一上映就獲得了第30屆奧斯卡最佳電影獎,有一次媒體對股神巴菲特的采訪中,問到他老人家一生中最喜歡看哪部電影,巴菲特說的就是“桂河大橋”。
如今的泰緬鐵路有一部分路段已被損毀,大約留下4分之3的路程還通火車,因為電影而聞名世界的“桂河大橋”,也成為泰國最著名的旅游景點,每年吸引著上百萬游客到此參觀紀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