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婷媽
在養育孩子這條既溫馨又充滿挑戰的道路上,做為家長,我們都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長為勤奮、自律的小天使。
然而,現實往往是,我們面對著那個似乎總也提不起勁、對家務和學習缺乏熱情的小身影,心中不免焦急又無奈。
其實,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讓他們從“懶惰”走向“勤快”,并非遙不可及,秘訣就在于兩個字——“需要”與“夸獎”。
1、讓孩子感受到“被需要”,激發責任感與參與感
孩子天生就是小探險家,對世界充滿好奇,同時也渴望成為家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
當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被賦予特定的角色和任務時,那種被需要的感覺,會極大地增強他們的自我價值感和責任感。
小明的媽媽發現,自從讓小明負責每天晚飯后擺放餐具的任務后,他不僅做得井井有條,還開始主動詢問是否需要幫忙洗菜或者擦桌子。
小明說:“我覺得自己對家里很重要,能幫上忙讓我很開心。”
在上面的例子中,小明通過承擔家務,感受到了自己是家庭團隊中不可或缺的一員。這種“被需要”的感覺,讓他體會到了貢獻的價值,從而激發了內在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我們不妨嘗試根據孩子的年齡和能力,分配一些適合他們的家務任務,讓他們在實踐中學習責任,享受成長的樂趣。
2、使勁夸他,正面激勵樹立自信
每個孩子心中都有一顆渴望被認可的小星星,適時的贊美和鼓勵,就像是點亮這顆星星的魔法棒,能夠極大地提升他們的自信心和動力。
夸獎不僅僅是簡單的“你真棒”,而是要具體、真誠,讓孩子明白自己因何而受表揚。
小花在一次學校的繪畫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但回到家后,她顯得并不十分興奮。
媽媽細心地發現了這一點,于是她拿起小花的畫,逐一指出畫中的亮點:“看這棵樹,顏色搭配得多和諧,還有這個人物的表情,捕捉得真生動!你真的很有藝術天賦。”
小花聽后,眼睛里閃爍著光芒,從那以后,她對繪畫的熱情更加高漲了。
小花的媽媽通過具體的贊美,讓小花明白了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并且知道了自己擅長的地方。這種正面激勵,不僅增強了小花的自信心,也讓她更加明確了自己的興趣和優勢所在,從而在學習和生活中更加主動和積極。
我們應該學會用眼睛去發現孩子的每一個小進步,用語言去放大這些閃光點,讓孩子在鼓勵中茁壯成長。
3、“需要”與“夸獎”相結合,構建良性循環
將“需要”與“夸獎”巧妙結合,可以形成一個正向循環:孩子在被需要中體驗到責任感,通過完成任務獲得成就感;家長的及時夸獎又進一步強化了這種成就感,轉化為持續的動力。
如此往復,孩子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勤快,越來越自信。
小剛以前是個對學習不太感興趣的孩子,但自從爸爸開始邀請他一起修理家里的小物件,比如擰緊松動的螺絲、組裝簡易書架等,小剛漸漸愛上了這種動手實踐的感覺。
每次完成后,爸爸都會夸張地贊嘆:“哇,小剛,你真是個小能手!沒有你,我們還真不知道怎么辦呢!”小剛聽了心里美滋滋的,對學習新知識也變得更加主動了。
小剛的故事里,爸爸運用了“需要”與“夸獎”相結合的力量。
通過參與家庭活動,小剛不僅學會了新技能,更重要的是,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和能力。而爸爸的夸獎,則像是一劑強心針,讓小剛的自信心和學習動力不斷攀升,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他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次被看見的機會,一句溫暖的話語。
而讓孩子變勤快,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它需要我們作為家長,用耐心和智慧去引導,用愛和肯定去滋養。
讓我們從今天開始,多對孩子說“我需要你”,多給孩子一些真誠的夸獎,相信不久的將來,你會驚喜地發現,那個曾經懶惰的小家伙,已經悄然蛻變成勤奮、自信的小勇士。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我是@婷媽alan,國家認證育嬰師、家庭教育講師,致力于小故事中分享育兒經驗,歡迎關注我,一起陪伴孩子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