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公報》刊發題為“莫天真 勿糊涂”的評論文章,點名李嘉誠旗下香港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
文章稱,該企業擬向美國貝萊德牽頭的財團轉讓其持有和運營的,分布于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其中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貝萊德背后站著的是美國財政部,你以為李嘉誠是把港口賣給美國資本,但實際上李嘉誠是賣給美國政府。評論指出,該交易非“普通商業行為”,是美國運用國家力量,通過脅迫、施壓等卑鄙手段,侵吞他國正當權益的霸權行徑,是包裝成“商業行為”的強權政治。
文章指出美國或將以此交易為“范本”,控制世界更多關鍵港口,并用“長臂管轄”實施打壓手段,讓中國船舶“無處可靠”。文章還指出,面對如此大事大義大節,有關企業當三思,應好好想想有關問題的性質和要害是什么,好好想想自己要站在什么立場、站在哪一邊。
媒體有自己的觀點,并不奇怪,值得關注的是,3月13日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官網轉載了該文。這一定意義上代表了官方對此認同,指責“李超人”屁股坐歪了。
這事,咱簡單說兩句。李嘉誠這次賣掉的,不僅是巴拿馬運河上的兩個港口,整個交易涉及全球23個國家的41個港口、199個泊位。
可以說,李超人此輪對全球港口業務的打包出售,把旗下數十年積累的港口業務能賣的全賣了。如果單拿這兩個港口說事,以偏蓋全,就有點刻意挑眼了。反倒是他為何要在此時大手筆拋售全球港口資產這個問題值的探究,有分析認為,李超人認定隨著“逆全球化”思潮愈演愈烈,港口資產的安全性在下降。此說有一定的道理。
我們不能排除巴拿馬運河上的兩個港口是大國博弈的結果,李超人縱然實力雄厚,但也經不住老美的蘿卜加大棒。那么套現走人,遠離地緣政治中心本是無可厚非的事。
一個值得細品的小細節是,李嘉誠這次全球大拋售,不涉及香港、深圳及其他中國港口及設施,比如鹽田港、香港碼頭等。這或許是他給自己留下了一條后路。
說一個事實,我們可以懷疑李嘉誠的情懷,但永遠不對質疑他的判斷。從過往的重大決策看,他都踩對了“鼓點兒”。
注:本文首發微信公眾號“侃詞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