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春時景好,草木漸舒容”,在這美好的春光中,迎來了二月十八,這在民間習俗中是比較重要的一天,據說是“馬和尚過江”的日子。而關于“馬和尚”民間有著多個版本,有的說其是唐代高僧玄素,出生于二月十八,其精通佛學,在江南江北之間來回講經說法,深受兩岸人們的歡迎,尊稱其為“馬和尚”。在他生日這天,人們有“南送北迎”的習俗,也就有了馬和尚過江之說。
此外還有一個版本,是說馬和尚指的是達摩祖師,其是印度的一位得道高僧,其來到中國談經論佛,被人們尊稱為“摩和尚”。不過在江南地區的口音中“摩”和“馬”相近,于是就被傳為“馬和尚”,據說在農歷二月十八這天,他會渡江北上。
其實“馬和尚過江”是關于氣象的民諺,根據人們的長期觀察和總結,在農歷二月十八這天,往往會出現大風天氣,若是從長江南面吹來的東南風,則代表著馬和尚順風過江而去,人們認為這是好兆頭,意味著當年將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當然如果相反這天刮的是西北風,則代表著馬和尚沒能渡過長江。那么很有可能會有冷空氣來襲,出現倒春寒天氣,這樣的氣候將不利于作物的生長。所以這一民諺所反映的是人們對于氣象的觀察以及預測,寄托著人們對于風調雨順,作物豐收好年景的美好期盼。
二月十八通常處于春分時節,此時氣候尚未穩定,往往在春暖之后還會有“倒春寒”,所以民間也有著“若要暖,要過二月十八”的說法。而這一習俗對于我們也是一個提醒,春寒尚未徹底消退,乍暖還寒,在這段時間依然要注意在生活以及飲食中的調整,保護好自身的抵抗力。今日二月十八,牢記1不減,2不碰,3要吃,圖個平安美滿事事如意。下面就來看看具體內容吧。
1不減
不過度減衣
眼下氣候尚未穩定,前幾天白天的溫度升高到了18度,如今這兩天又下降到了個位數甚至零下,這樣忽暖忽冷的天氣正是在告訴我們,不要急著脫掉厚衣服,否則很容易著涼受寒。即使天氣有所變暖,也要循序減衣,以自己不熱的程度為宜,而不能過度減衣,穿得太過于輕薄。俗話說“春捂秋凍”,正是在幫助我們的身體更好地適應外界環境,老輩智慧值得我們去遵循。
2不碰
不碰冷飲冷食
飲食也是養生的重要體現,尤其是在氣候變換之際,更要重視。不能稍微感覺暖和了就去吃冷飲冷食,這個時候我們的身體往往是外熱內冷,若是去吃冷飲,則會增加體內的寒氣,還會刺激脾胃,引起腹瀉,甚至著涼感冒等。
不碰辛辣的食物
眼下正值春分時節,對于北方地區來說空氣是比較干的,加上刮風的天氣比較多,所以經常讓人感覺到“燥”,那么飲食上要多搭配些新鮮的蔬菜,同時以清淡的口味為主,這樣更有助于潤燥,預防上火。而辛辣的食物則容易加速我們身體內水分的流失,引起上火。同時對于腸胃來說也相對比較刺激,所以這個時節里也要少碰或是不碰。
3要吃
吃面
首先從習俗上來看,在馬和尚過江之日吃上一碗面,來祝福順利,祈禱作物平安生長,獲得豐收。同時也符合養生的需求,在倒春寒來臨之際,吃上一碗熱乎的面條,好消化又暖身,胃里也舒服。
【蔥油熱湯面】
1、首先來準備一些調味的食材,蔥花,蒜粒,白芝麻,先混合好。
2、接著在鍋里加入寬水燒開,放入面條后蓋住煮三分鐘左右,直到熟透。
3、接著在碗里繼續加入生抽,鹽,醋,香油等等調味,淋上熱的面湯攪勻,再將面放進去即可享用。
吃雞蛋
雞蛋在傳統觀念里象征著圓滿,健康,吉祥等美好的內容。其本身也是一種營養食物,在倒春寒之際吃上一些,有助于平衡營養,提升抵抗力。
【牛奶蛋花】
1、首先在鍋里倒入牛奶一盒,繼續加些糖粉,循序加熱直到出現泡泡。
2、接著將打散的蛋液淋到里邊,繼續保持小火煮到蛋花形成即可關火裝碗。再撒上自己喜歡的果干就可以吃了。
吃豌豆
新鮮的豌豆是這個時節的應季食物,同時其屬于高產的作物,象征著豐收。同時其營養豐富,有助于清熱去火,強壯筋骨,提升抵抗力等,非常適合當下的氣候。
【水煮豌豆】
1、將其一一清洗過后,剪掉豆莢兩頭的小尾巴,并且剪開,便于入味。
2、在鍋里倒水之后,放入八角花椒以及鹽等,然后開始加熱煮沸。
3、將其倒進去煮十五分鐘左右就熟了。關火之后可以繼續在湯汁中泡一會兒,以便更入味。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