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家企業竟占全球碳排放一半!
環保警鐘再次敲響
【Oilprice網近日報道】
最新分析數據顯示,全球一半的碳排放僅來自36家企業。盡管世界各國正通過投資可再生能源、清潔技術、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以及推動高污染行業減排等方式全力推進能源轉型,但研究表明,若這些“污染巨頭”不加速減排,人類或將無法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1.5℃溫控目標。
《巴黎協定》作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國際氣候條約,于2015年由196個締約方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上通過,其核心目標是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工業化前水平的2℃以內,并努力限制在1.5℃以內。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警告,一旦突破1.5℃閾值,極端干旱、熱浪和暴雨等氣候災害將顯著加劇。為實現這一目標,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遲需在2025年前達峰,并于2030年前削減43%。
近年來,全球各國政府紛紛加大對可再生能源和清潔技術的投資,以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推動綠色轉型。一些國家還推出了碳稅及其他激勵政策,以鼓勵高排放企業減少碳排放。與此同時,許多企業不僅通過綠色能源和清潔技術支持低碳運營,還積極投資碳抵消項目以及碳捕獲與儲存技術,以減少碳排放。
然而,Carbon Majors的最新研究顯示,全球最大的污染企業在減排方面的努力遠遠不足,2023年全球約一半的碳排放僅來自36家企業。Carbon Majors收錄了全球180家大型石油、天然氣、煤炭和水泥生產商的歷史生產數據。
報告指出,2023年,包括沙特阿美、印度煤炭公司、埃克森美孚、殼牌以及多家中國企業在內的36家化石燃料巨頭,在其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業務中產生了超過200億噸的二氧化碳排放。其中,沙特阿美的排放數據尤為驚人,若將其與一個國家相比,其碳排放量僅次于中國、美國和印度,位列全球第四。而埃克森美孚的排放量則與整個德國的排放量相當。
Carbon Majors的數據顯示,2023年,169家企業中的大多數碳排放量不降反增。與此同時,國際能源署(IEA)多次強調,必須減少全球對化石燃料的依賴以應對氣候變化。該機構明確指出,2021年后啟動的新化石燃料項目與實現2050年凈零排放目標背道而馳。
英國石油巨頭BP是私人企業中碳排放量最高的公司之一,該公司近期宣布將削減可再生能源投資,轉而增加石油和天然氣產量。盡管國際組織和各國政府不斷施壓要求減排,BP仍計劃將石油和天然氣投資提高約20%,達到每年100億美元,同時削減此前計劃中用于可再生能源的50多億美元資金。
全球碳排放的絕大部分僅由幾十家企業產生,這一現狀凸顯了限制碳排放活動的緊迫性,同時也表明必須推動這些石油巨頭加大對脫碳項目的投資并實現能源結構多元化。在碳排放量最高的36家企業中,許多公司的排放量甚至相當于一個國家的總和,然而它們在實質性減排方面的行動卻寥寥無幾。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實現《巴黎協定》設定的氣候目標將變得遙不可及。
翻譯 | 關天素(微信部)
審校 | 劉芷萁(微信部)
編輯 | 關天素(微信部)
注:圖片來源網絡,文章有刪減
微信號丨能源輿情
新浪微博丨中國國際能源輿情研究中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