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電商在線
“狗都吃得比我好。”“這不是我的減脂餐嗎?”“你家還缺貓嗎?”
三文魚配牛肉藍莓的美毛套餐、雞胸肉配青口貝的減脂料理、牛肉豬肝西藍花混搭的營養碗……視頻里的人慢條斯理地給碗里放上各種高端食材和補劑,隨后,一只狗狗出現在鏡頭里開始“干飯”。
社交平臺上,每一道寵物餐的精致程度都足以讓人類外賣相形見絀,更是讓無數吃著預制菜和拼好飯的打工人“破防”:自己平時都舍不得買的輕奢食材,原來是貓貓狗狗飯碗里的常見搭配。
《2024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2024年中國城鎮犬貓消費市場規模已經突破3000億元。其中占據半壁江山的就是寵物食品,占比達到了52.8%。
無數抱著“再苦不能苦孩子”心態的年輕人,一邊降低著自己的恩格爾系數,一邊給毛孩子花大價錢安排上了各種美食和補劑。而站在寵物喂養鄙視鏈最頂端的,就是寵物鮮食——更有營養,口味更豐富,還能凸顯出主人對毛孩子的用心程度。
無數資本也早已嗅到這場寵物界“餐桌革命”的商機。
海外,北美寵物鮮食第一股Freshpet在2024年全年營收同比增長27.2%,達到9.8億美元,實現首次凈盈利;國內,社交平臺和電商平臺上滿是寵物鮮食外賣和電商商家,還有盒馬創始人侯毅二次創業押注寵物鮮食,在上海開出首店,要把盒馬模式復刻到寵物行業……
但看似美好的寵物鮮食,其實是一門難做的生意。
一端,是愛寵心切的主人,花大價錢和精力給毛孩子準備美食大餐,另一端,難標品化的寵物鮮食,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行業標準和規范。當寵物食物踏上消費升級的道路后,愛寵心切的年輕人,花大價錢買下的,是毛孩子們的健康,還是一個情感經濟的泡沫?
不能苦孩子的養寵人
“本來以為養貓一個月花400塊,現在一個月貓貓的伙食費都要1000元。”
在杭州工作的星星去年養了一只布偶貓,原以為養貓的開銷不會太高,但刷著社交平臺上的各種寵物配餐視頻,看著評論區的討論,星星的養貓預算也越來越高:“貓糧要選品控好有營養的,零食不能吃太多太雜,各種營養補劑也要跟上,微量元素不能缺……當然,最好就是給貓貓吃鮮食,沒有添加劑,自己配比更健康營養,也更符合動物自然飲食。”
寵物鮮食,指的是新鮮制作,以人類食品級別的原料制作的寵物食品。
小紅書上的“貓飯”和“狗飯”
在小紅書隨手搜索“貓飯”,有著超過27萬篇筆記,“狗飯”相關話題下,則有著5300萬的瀏覽和超過25萬條的討論,滿屏都是“貓飯比人飯貴”“狗飯配比吊打輕食店”的凡爾賽文學。
一只柯基的晚餐能擺出酸奶、牛肉、三文魚、藍莓、南瓜、蛋黃、羊奶酪的“六宮格套餐”,一只金漸層舔著碗里生蠔、牛肉、蝦肉、胡蘿卜等食材混合后低溫慢煮的慕斯……而屏幕前的打工人低頭看看自己不超過20塊的外賣,瞬間覺得“活得不如狗/貓”。
“窮養自己富養寵”,成了越來越多養寵人的觀念,麥富迪創始人秦華也表示,隨著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把寵物當作家庭的一員,精細化養寵和高端化養寵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
不少人對貓貓狗狗的衣食住行比自己還要講究,而其中最為基礎的,就是“吃”。普通的貓糧狗糧顯然已經不夠,不少愛寵心切的養寵人,把目光投向了對寵物更友好的寵物鮮食,還專門研究出科學配比,精準拿捏營養需求:狗飯要用30%的紅肉,26%的白肉,10%的動物肌肉組織,10%的魚類……貓飯則要40%的白肉,20%的紅肉,再配上16%的動物肌肉組織,7%的魚類……
一位養寵人曬出的“狗飯教程”
當然,能堅持自己手作鮮食的,終究還是少數“卷王家長”——平時“996”的打工人,既沒精力給自己做飯,也怕一不小心沒把控好比例,給自家的毛孩子吃出什么毛病。
有需求,自然就有承接需求的商家。
從小紅書、抖音到微信等社交平臺,再到淘寶、天貓等電商平臺上,眾多商家開始售賣起鮮食產品,還有商家直播起了鮮食制作過程,推出包月套餐;線下,寵物店和寵物餐廳也開始售賣寵物鮮食,有的還開通了“外賣”服務……
但寵物鮮食這門生意, 并不是一門好做的生意。
月入35萬元的鮮食生意
“創業賣狗飯,月入20萬。”“剛干寵物鮮食,現在最低月銷35萬。”“5000元就能啟步,打工人副業好選擇。”
社交平臺上,已經出現了一批寵物鮮食的創業項目,在這些售賣課程或者設備的人口中,寵物鮮食儼然成了寵物行業的下一個風口,現在入局做生意,就是踩在風口上起飛,輕松就能做到月入過萬。
電商平臺上的寵物鮮食
目前,市面上商家售賣的寵物鮮食,價格基本在10—40元一份,會注明各類材料配比,通過冷鏈運輸配送到購買者手中,一般鮮食的保質期在7—90天左右,養寵人只需要隔水加熱或者微波解凍就可以。
寵物鮮食是潛力巨大的行業,卻也是一個不規范的行業。
《美國獸醫協會雜志》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研究人員調查了網上114項貓鮮食的食譜,其中40%的食譜沒有提供任何喂養說明,只有5個食譜滿足了除一種必需營養素以外的所有營養素。
“鮮食現在沒有一個國家標準,而且營養價值也難確定。”杭州的寵物醫生大白表示,雖然有不少商家在售賣相關的產品,但更多時候需要養寵人自己去判斷再購買,“主要是看鮮食的營養價值能不能滿足貓貓狗狗的日常需求”。
這一問題并不僅限于鮮食。
寵物食品,在國內屬于“飼料”,遵循的也是動物飼料衛生標準,此前,就出過不少“毒貓糧”“毒狗糧”的風波。
曾在小紅書和自己線下的門店售賣過寵物鮮食的Lolo,認為現在的寵物鮮食,更像是一個“全憑良心”的生意,很多人評判鮮食商家靠不靠譜,也只是看鮮食商家敢不敢讓自家寵物吃自己做的鮮食,“原料究竟用了什么,實際配比怎么樣,只有制作的商家知道,有沒有放防腐劑,也只有商家自己知道”。
同時,制作鮮食的材料,也不如部分商家所說的“昂貴”。
Lolo簡單算了一筆賬,從寵物鮮食常見的肉類零售價來看,雞胸肉8元一斤,鴨胸肉10元一斤,牛肉35元一斤,而一只小型犬一頓150—200克的食量,這些肉類夠吃好幾頓。
“有些時候寵物鮮食的原料成本可能并不算高,但因為需要冷鏈運輸,冷藏保存,才導致鮮食整體成本變高。”Lolo直言,社交平臺上所說的輕松月入十幾萬元,只是少數頭部玩家才能做到的成績,“現在鮮食的滲透率還不高,想要把生意做大,就要吸引更多消費者,不能只做本地生意,那就更考驗全面的社交平臺或者電商平臺運營能力了。”
小紅書上,有不少養寵人避雷鮮食成品筆記,有的鮮食商家配比不科學導致寵物胰腺炎,有的鮮食商家滅菌不到位導致寵物吃出腸胃炎,還有的商家則被質疑添加了非天然誘食劑……
就連盒馬創始人侯毅打造的線下寵物鮮食門店“派特鮮生”,也被不少人在社交平臺上發出一大波避雷貼,有人吐槽店內的員工不夠專業沒辦法給養寵人答疑解惑,有人吐槽鮮食配比不合理導致狗狗拉肚子。
“這不是一個切肉煮熟就能做的生意。”養寵人陳月亮表示,她從2021年開始給自己家的寵物制作貓飯和狗飯,還自學了動物營養學,“不同貓狗的體質、腸胃和需求都不一樣。就拿我們家狗狗來說,金毛犬這個品種容易得腫瘤,所以我自制狗飯就會多放一些對狗狗抗癌有好處的食材。市面上的成品鮮糧配方都是統一的,很難適配不同的寵物”。
寵物賽道,瞄準舍得花錢的養寵人
寵物鮮食,并不是沒有成功的玩家。
北美的寵物鮮食第一股Freshpet,或許就是國內無數寵物鮮食玩家的前進動力。
2006年創立的Freshpet,創立之初就定位在“寵物鮮糧人類化”上,對標人類健康食品標準,只用新鮮食材,零添加防腐劑,拒絕代工模式,全流程控制生產,確保了寵物鮮食的質量。
Freshpet的成功,離不開線下零售。它通過和Costco、沃爾瑪等巨頭合作,在全美鋪設專屬冷藏柜,解決鮮食運輸痛點,在美國占據寵物鮮食實體店總銷售額的95%,還在2024年實現全年營收9.8億美元的成績,凈利潤達到4692.5萬美元。
但在中國,目前市場上的大多數鮮食玩家,都沒有如此龐大的規模。
一方面,是養寵理念的差異。中國的養寵理念直到近幾年才有所改變,鮮食這一概念的普及程度還比不上普通寵糧,在多位受訪者看來,寵物鮮食生意更適合在一二線城市開展,這也是養寵理念改變較早的城市;另一方面,則是目前入局玩家更多是中小商家,尚未有資本雄厚的品牌入局,不少寵物鮮食玩家都采用“家庭作坊”的自制模式,或者只有產能較小的工廠和代工廠。
五六年前,中國其實就已經有了做寵物鮮糧的商家,比如上海的Pet's Table致寵鮮餐,從2019年運營至今,還有鮮食定制服務,但主要就是通過線上平臺賣貨,并沒有開通線下業務。侯毅在2024年打造的派特鮮生,則是采用了線下寵物社交空間和寵物鮮食的概念,店內同樣在售賣不少鮮食外的寵物食品。
目前市面上的鮮食商家,要不就是把鮮食作為線下門店的一個多元營收的板塊,要不就是專注做線上,很少有和Freshpet一樣線下+線上大面積鋪開成規模的。
中國的寵物鮮食市場,仍處于野蠻生長的階段,尚沒有跑出標桿的品牌和頭部玩家,也沒有一個相對應的標準,但同時又是不少資本和玩家押注的“潛力股”。
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寵物行業是個“逆周期行業”。
在消費降級的大趨勢下,寵物行業卻一直處于消費升級中。《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從人均消費看,單只寵物犬年均消費2961元,同比上升3.0%,單只寵物貓年均消費2020元,同比上升4.9%。同時,市場調研機構Euromonitor數據顯示,2010年—2023年,中國家庭養寵率從11%提升到了32%。
舍得花錢的養寵人,受到了資本市場的關注,無數和寵物相關的行業、產業開始涌現。企查查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中國已有近420萬家寵物相關的企業,其中79.3%是最近3年才成立的。
占據主要消費板塊的寵物食品,自然備受關注,但相較于已經有了不少頭部品牌的寵物干糧、寵物罐頭和寵物零食等細分類目,寵物鮮食,顯然是一個尚未被挖掘、潛力巨大的板塊。
《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顯示,養寵人對鮮食的偏好程度正在持續上升,同時,《中國寵物食品市場研究》預測,2027年中國寵物鮮糧市場規模或將達到240億元。
當養寵人開始用米其林標準喂狗時,這個市場的天花板只取決于想象力,一位位養寵人也用真金白銀告訴世界:“我的毛孩子,值得吃得更像家人。”
只是,沒有行業標準,現階段“只靠良心”的寵物鮮食生意,還不能讓大多數養寵人心甘情愿買單,畢竟大家早已經分清了花錢買毛孩子健康和花錢當“韭菜”的區別。風潮之下,無數入局者也面臨著更多的考驗,如何在一個尚未有標準的賽道跑出來,依舊是個沒有答案的難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