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無關年齡,無關身份,無關旁人的眼光。
楊潔是電視臺導演,40歲離異帶著三個孩子。
王崇秋是剛退伍的電視臺攝影師,26歲未婚。
這段相差14歲的姐弟戀一開始并不被世人看好,如今幸福走過半輩子。
而在楊潔88歲去世后,丈夫王崇秋竟做了一件感動全國的事來紀念他們的愛情。
那么王崇秋做了一件什么事呢?
攜手共鑄傳奇
1982年,楊潔臨危受命拍攝《西游記》。
這個任務可以說又重又難,這是我國第一次拍攝《西游記》,而這本書又是四大名著之一,自然不能馬虎。
但難就難在,那是我國正處于建設時期,各方面物資經費都處于不足的階段,而《西游記》又是神話故事,不像其他三本都是寫實的,而且文中各個“妖怪洞府”各不相同,師徒四人一路的景色還不能重復,因此外景拍攝和特效制作難倒了楊潔。
而且電視臺似乎并不看好楊潔,只打發給了楊潔一部攝像機和少得可憐的經費。
可楊潔從小就要強,她想,這是中國自己拍攝的《西游記》,意義重大,自己必須要把這個任務做到圓滿,讓那些不看好她的人刮目相看。
于是她精挑細選,首先就是主角,面試了很多人楊潔都不滿意,他們都不是自己心中的“大圣”,直到有人向楊潔推薦了六小齡童。
六小齡童進來后,一個眼神就讓楊潔認定了他,太像了,這才是“火眼金睛”該有的樣子。
最終她選擇六小齡童來擔任這部戲的主人公“孫悟空”。
主角有了,誰來當攝像師呢?楊潔想到了自己的丈夫王崇秋。
王崇秋最懂妻子,因此他沒等楊潔來問他,就主動向楊潔開口:“我來吧!讓我來幫你。”
“可是我們的女兒還那么小......如果你也走了,云菲怎么辦?”楊潔面露難色開口說道,兩人的女兒楊云菲不過才上小學,如果夫妻二人同時進組,那小女兒該由誰照顧呢?
誰知王崇秋知道妻子的顧慮,于是早早的就讓云菲學會獨立照顧自己,
教云菲如何給自己做簡單的飯,并叮囑云菲自己在家注意安全,不要隨便給陌生人開門等,看到云菲對各種事差不多熟練以后,才向妻子開了口。
楊潔大為感動,原來丈夫默默為自己做了這么多,只為了讓自己毫無后顧之憂的完成這份偉大的事業,“謝謝你,崇秋。”楊潔緊緊抱住丈夫。
于是,這對夫妻正式攜手開拍《西游記》,兩人對這部電視劇可謂是付出了全部心血,為了找到不重復的外景,王崇秋可以說快將中國的山頭跑遍了,只為尋找到最合適的景色。
有時為了拍到最滿意的畫面,王崇秋經常爬到懸崖峭壁上去,并且依舊可以面不改色,穩穩地進行拍攝,下來后,楊潔看到丈夫的后背因為害怕全被冷汗汗濕了。
而楊潔對于這部電視劇有著超乎常人的認真,只要鏡頭里有一個人不滿意,整場戲全部重新來過,沒有一點猶豫,導致演員們有時心里會有怨氣。
而王崇秋就會在這時一個一個找演員道歉,希望演員可以包容楊潔,也鼓勵他們演技更進一步。
夫妻合心,其利斷金。這部86版《西游記》拍攝大獲成功,直到現在依舊無人可超越,成為經典中的經典。
敢問路在何方
《西游記》的成功也讓楊潔在業內聲名鵲起,成為當時業界最有名的導演。
明明兩人付出的同樣多,卻只有楊潔一個人受到稱贊,楊潔安慰丈夫,沒想到丈夫并不在意。
還反過來安慰楊潔說,自己對這些并不在意,一開始也并不是為了什么名譽,只是為了完成楊潔的事業。
“你現在是成功女人了,我就是成功女人背后的男人。”王崇秋笑著對楊潔說。
即使已經結婚二十多年,兩人卻還像剛談戀愛一樣甜蜜。
這時候的楊潔身體已經不是很好了,但王崇秋沒有一點嫌棄,專門買了一個小推車方便楊潔出門,出不了遠門就帶著妻子逛公園,逛膩了公園就帶著妻子自駕游。
退休以后,王崇秋就成了楊潔的“獨家攝影師”,帶著楊潔在全國各地旅游,給楊潔拍照。
以前拿起攝像機是為了工作,現在再舉起卻是為了愛。
可惜這對夫妻只相愛了48年就戛然而止,2017年,楊潔導演因為心臟病去世。
丈夫王崇秋因為悲傷過度大病一場,身體也不如從前了。
回憶起妻子的音容笑貌,一切仿佛就在昨天,看著冷冰冰的家,王崇秋悲從中來,對妻子的思念也越來越深。
身體稍微好點后,王崇秋便開始寫作,用文字來輸出自己對妻子的愛。
于是就有了這本《敢問路在何方》,雖然講述的是拍攝《西游記》中的點點滴滴,但不如說是他對楊潔的回憶錄。
從他們相識相知,到劇組中的點點滴滴,一字一句都寫滿了王崇秋對楊潔的思念,讓無數讀者感動于他們之間的愛情。
相知相遇相愛
而兩人的相遇也十分的戲劇性。
1965年,26歲的王崇秋從部隊退伍后,被分配到北京電視臺的攝像部分工作。
王崇秋從來沒摸過攝像機,更別提用它拍攝了,但作為一名老兵,“不放棄”仿佛刻在骨子里,好學的王崇秋一有空就拿起攝像機琢磨。
但攝像機臺里只有一臺,被大家輪流使用,分到王崇秋手里的時間太短,他總是還沒摸幾天,就要給下一個人用。
王崇秋心想,按這個排法,一年也沒有辦法真正熟練使用攝像機。
于是勤奮的王崇秋便決定自學,攝像機不在手里時,就自己開始琢磨攝像機的說明書,經常去圖書館找與攝像機相關的書籍來看,還列了個計劃表,計劃自己下次拿到攝像機怎么練習。
在有一次從圖書館離開的路上,王崇秋正好遇見了楊潔,楊潔對于王崇秋很面熟,知道這個青年非常好學,經常在圖書館一待就是一下午。
再一看王崇秋手里的書是攝像方面的,楊潔明白了,這就是攝像部門新來的退伍青年了,看他對待這份工作這么認真,于是告訴王崇秋,告訴他自己家里有臺攝像機,可以借給他,讓他練習。
王崇秋一聽又驚又喜,趕忙對楊潔道謝,也在心里記住了這個善良溫柔的大姐姐,這就是兩人相遇的開始。
有了楊潔借給他的海鷗相機,王崇秋成功留在了攝像部門,攝像技術也越來越高,很快就成了“一把手”,臺里大大小小的活動和演出,導演們總是第一個想到他。
王崇秋也總是笑呵呵的答應,有時自己休息的時間被占用也沒有怨言,但只有一點,楊潔的活總是放在首位。
只要楊潔一喊他,別的導演就知道,今天一天自己又借不到王崇秋了。
時間長了,大家也默認王崇秋是楊潔的“御用攝影師”。
而兩人的配合也總是比和別人默契,楊潔一個眼神王崇秋就知道該在哪拍,而有時王崇秋的一個新的拍攝想法也會讓楊潔暗暗吃驚,怎么和自己想的一樣。
時間一長,王崇秋便對楊潔有了不同尋常的感情,這是的他已經得知楊潔離異帶著三個孩子的家庭情況,但他卻不覺得有任何不好,大膽向楊潔告白。
很快,兩人相差14歲的戀情就被臺里知道,王崇秋的同事和領導勸他:“你這個年紀想要啥樣的女孩沒有?為啥非得選個比你大十幾歲的?她還有三個“拖油瓶”,你是瘋了嗎?”
而楊潔這邊并不比王崇秋輕松,自己年齡比王崇秋大,官職也比王崇秋高,聽到的話不要太難聽。
說她“老牛吃嫩草”,一頂頂“高帽”扣下來,壓得楊潔喘不過氣,于是她找到王崇秋提出分手的想法。
誰知道王崇秋卻緊握住她的手說:“咱們都是單身,單身談個戀愛怎么了,又沒偷又沒搶,讓他們說去。”
就這樣,1969年兩人正式領證結婚了,開啟了這段長達48年的美好愛情。
結語:
相濡與沫,患難與共,這就是愛情最好的模樣。
可是在現在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