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消費”一詞出現了32次,今年要完成的十大任務中,也將“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放在首位。在此背景下,2025年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愈加引人矚目。 2025年消費維權年主題為“共筑滿意消費”,旨在推動提升消費維權社會共治水平,為全方位提振消費、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共筑滿意消費,需要從提升消費能力、增加優質供給、改善消費環境三方面共同發力。作為增加優質供給的主力軍,企業需要從商品生產端、渠道端、消費端發力,全方位優化提升產品與服務質量,不斷滿足消費者需求,引領消費市場高質量發展。 隨著人民群眾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我國的功能飲料市場蓬勃發展,正是消費需求推動行業發展,行業發展又引領消費潮流走向的生動實踐。30年來,中國紅牛堅守誠信原則和契約精神深拓合作之道,以協同發展理念引領快消品產業鏈健康發展,在持續10年維持200億元年銷售額的基礎上,迎來2025年一季度開門紅,交出一份“共筑滿意消費”的合格答卷。 新聞打假:中國紅牛對輿論抹黑造謠堅決反擊 中國快消品產業規模龐大、產業鏈條長,涉及眾多生產廠家、原料供應商、經銷商、零售商,對于累計工業產量超過600億罐的超級國民品牌,中國紅牛30年的健康、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法治保駕護航。 2016年,中國紅牛股東關聯企業泰國天絲以商標侵權等為由將其產業鏈商家告上法庭,以“維權”之名舉報中國紅牛生產商、渠道商和經銷商,甚至終端商戶。事實上,中國紅牛商標使用、合同期限等系列關鍵糾紛至今尚未有終局定論。中國紅牛不斷澄清市場謠言,與多年來共同成長的合作伙伴、商家緊密合作,通過與相關部門溝通,扶助了數千家因舉報和訴訟陷入困頓的商家,維持個具有400萬營銷終端網絡的市場秩序穩定,推動年營收達千億的產業鏈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 2月28日,天絲集團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布《正本清源系列聲明二》,稱紅牛“50年協議”毫無意義。有自媒體寫道:“50年協議”似乎是華彬集團操控紅牛維他命“以時間換空間”拖延訴訟進展的無奈之舉,并斷言拖延改變不了案件走向。 3月3日晚,中國紅牛3月3日發布聲明回應和堅決反擊,表示依法享有50年《協議書》約定權利,并對泰國天絲的聲明逐條舉證反駁。聲明表示,泰國天絲及相關方聲明所述,于法于理于情均站不住腳。 3月13日,泰國天絲或相關方在媒體發布文章稱,“紅牛保衛戰大捷:天絲集團以司法、執法與投資三箭齊發,筑牢消費信任。”中國紅牛相關人士回應,天絲紅牛產品和品牌是泰國天絲創造的,奧地利紅牛產品和品牌是奧地利紅牛創造的,中國紅牛產品和品牌是中國紅牛創造的,三家產品內容物成分、含量大相徑庭。這是基本事實。如果有“紅牛保衛戰”這一說法,也是中國紅牛為了生存權和發展權展開的斗爭。
眾所周知,我國知識產權保護實行行政執法與司法保護“雙軌制”,執法主體為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司法保護主體為各級司法機關。文中說天絲集團“以司法為劍,執法為盾”,主體錯位,缺乏基本法律常識。 泰國天絲表示,“作為深耕中國市場30余年的品牌守護者,天絲集團始終與市場監管部門緊密協作,通過一系列專項執法行動,精準打擊商標侵權假冒產品,切實保護消費者權益,持續為提升消費體驗注入品牌力量。”中國紅牛相關人士認為,在2016年雙方發生一系列訴訟之前的20多年,中國市場紅牛商標的維護、打假維權、品牌建設工作,一直是中國紅牛在親力親為,為“紅牛”品牌商譽價值持續提升作出了重大貢獻。 故意制造“三個紅牛”現象,大規模傷及無辜的重復舉報,不僅破壞商業契約精神、破壞法治營商環境、破壞市場秩序穩定、破壞中國產業鏈穩定,從根本上也在欺騙消費者,浪費商業和執法資源。中國紅牛相關人士表示。 中國紅牛在中國經營“紅牛維生素功能飲料產品”已達30年,在相關公眾和主流央媒中已形成穩定的市場認知。盡管案件仍在審理,但從目前公開資料容易得出結論:中國紅牛是在中國境內唯一有權合法經營紅牛飲料的主體并依法有權繼續使用紅牛簡體商標標志。深圳國際仲裁院(2020)深國仲涉外裁4911號裁決書認定,中國紅牛產品上的紅牛簡體字商標標志是中國紅牛的資產,歸中國紅牛所有。根據《40年商標許可使用合同》等證據,中國紅牛與泰國天絲之間的商標授權許可協議有效期為40年,目前仍在有效期中。 泰國天絲矢口否認簽署過的50年《協議書》真實存在,簽約代表照片、北京高院、深圳中院等法院終審裁定書和《司法鑒定意見書》等證據也證明了這一點。 這些證據都是泰國天絲及相關方閉口不談的。中國紅牛屢次表示,只有拿起法律武器,依法堅決捍衛自身及產業鏈合作伙伴的合法權益,才能讓產業鏈從業者安心發展、放心經營,更為經濟發展與良性市場秩序建設注入信心與動力。 以長期契約為憑,守信重諾持續打造國民品牌 時間重回30年前,彼時的中國正處消費市場騰飛前夜,飲料市場方興未艾,功能飲料這一品類尚未進入消費者視野。 1993年,紅牛飲料發明人許書標在海南與人合作建廠生產紅牛飲料受阻。歷經2年,才由華彬集團董事長嚴彬最終完成中國紅牛品牌的創立。華彬集團及創始人嚴彬牽手中泰企業合作,將紅牛飲料引入中國市場,并為其“本土化”戰略深入謀劃,落子布局。 在華彬集團努力下,產品“準生證”、包裝“專利證”、商標“注冊證”,三證在手,全新的中國紅牛蔡得以落地生根,中國紅牛才向著商業傳奇邁出了第一步。經過合資公司30年的澆灌,中國紅牛長成了參天大樹,并帶動中國功能飲料市場蓬勃發展,更成為中泰企業合作交流的美談。
以50年《協議書》為基石,中國紅牛始終堅守契約精神,重信守諾,數十年如一日的經銷商、供應商等合作伙伴不離不棄。可以說,沒有華彬集團和中國紅牛,就沒有紅牛在中國的輝煌成就。中國紅牛才是紅牛飲料及品牌在中國的實際創立者、經營者和主要貢獻者,紅牛的品牌價值、品牌商譽均出自中國紅牛幾十年的耕耘奉獻。反觀泰國天絲,在1995-2015年,長達20年合作期間沒有承擔過一絲經營風險,僅通過提供商標和香料遍拿走48億元(截至2015年,中國紅牛公布數據)。 “共筑滿意消費”,需要久久為功,更需要多方攜手,形成合力。作為中國功能飲料市場的開拓者,產業鏈的鏈主企業與守護者,中國紅牛的事業已深度鏈接了區域經濟、政府稅收、上下游大量小微企業經營和就業,構建產業鏈的“命運共同體”“發展共同體”,在豐富消費市場供給、促進消費升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一路走來,中國紅牛從未忘記對中國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的承諾。這30年,中國紅牛確保品質始終如一,成就了中國紅牛與中國消費者雙向奔赴、共同成長的旅程。這30年,中國投入10億元進行市場信心維護和品牌打假維權,徹底解決了商標隱患。這30年,正是中國紅牛與合作伙伴長期主義的堅守,與市場、消費者和產業鏈共建共贏,才成就了真正的“中國牛”。時間與實踐證明,唯有誠信經營、信守承諾,才能獲得市場認可,贏得消費者青睞。
編輯:舒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