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龍圖騰】
我們的龍圖騰,并不是客觀存在的動物,這種古代人為創造出來的動物,特指皇帝。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橫掃六國、一統天下時而創立了“皇帝”這個稱呼,自稱始皇帝,意為千秋萬代的大秦皇帝,從自己開始。
從嬴政自稱“皇帝”開始,到最后一位皇帝即清朝的溥儀退位為止,共2132年、494位皇帝。遺憾的是,秦始皇既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也沒有見過自己成年的孫子即按15-16歲成年來算。
【秦始皇首創了皇帝這個稱謂】
唐朝有一位皇帝即唐順宗,不僅和自己的曾祖父在同一時期生活過,而且唐順宗去世前,還見過自己的曾孫。
尤其是唐順宗從出生到一歲的這段時間,出現了封建帝王史上唯一的五龍同朝奇觀。
(一)奇妙的歷史時刻
五龍,指五位皇帝,包括過去(退位)的皇帝、在任的皇帝和將來的皇帝。五龍同朝,指他們正好在某一時刻或者某一時期,同時都在世。
唐朝的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正月十二日至寶應元年(公元762年)四月初五,這15個月的時間,就是“五龍同朝”的時期。
【五龍之一:唐順宗李誦】
以唐順宗李誦的視角來看這一時期:從李誦公元761年正月十二日出生,到公元762年四月初五,這段時間內大唐帝國過去、現在和將來的五位皇帝都同時在世——我們從唐順宗李誦的關系捋一捋就明白了:
【五龍之二:李誦的父親唐德宗李適】
李誦的高祖父、唐玄宗李隆基,他在寶應元年四月初五才去世,此時李誦一歲多;李誦的曾祖父、唐肅宗李亨,他在寶應元年四月初五也還活著,但得了重病,13天后即四月十八日也去世了;李誦的祖父、唐代宗李豫,他在寶應元年時36歲;李誦的父親、唐德宗李適,他在寶應元年時20歲。
五龍同朝的時期發生在公元761年正月十二日至公元762年四月初五,大致持續了15個月左右的時間。
【五龍之三:李誦的祖父唐代宗李豫】
(二)稀有的前提條件
古代封建帝王出現“五龍同朝”的情況之所以非常罕見,是因為要滿足很多苛刻的條件。
唐朝中期“安史之亂”后,皇帝的日子并不好過。自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李亨開始,他們怕藩鎮造反、怕宦官篡權、怕權貴謀害、怕農民起義。
唐朝中期人口的平均壽命大約55歲左右,按說皇帝們錦衣玉食、御醫照顧,但他們的平均壽命能像民間那樣有55歲就算不錯了。
【五龍之四:李誦的曾祖父唐肅宗李亨】
而且,過去(比如主動退位的唐玄宗李隆基)的皇帝能健在,意味著既有不幸也有僥幸。按照封建王朝的皇位繼承規則,絕大多數都是在前一任皇帝去世,才會把皇位騰出來。
唐玄宗能夠活下來成為太上皇,既有受子脅迫、失去皇位的不幸,也有威信尚存、還能保命的僥幸。否則,根本出現不了“五龍同朝”的盛況。
【五龍之五:李誦的高祖父唐玄宗李隆基】
另外,出現五龍同朝,自然還要有國運加持,這個也很重要,至少自唐玄宗開始的五世之內,李唐江山不能改姓旁落。
我們后世看當然不難,不要說五世,即使唐順宗后面還有十世呢。但如果看看歷史上那么多二世、三世而亡的朝代或者王國,就知道國運有多少重要和難得。
【李誦的高祖父唐玄宗李隆基,曾經開創過開元盛世】
(三)皇帝們日子并不好過
五龍同朝的時期即公元761年正月十二日至公元762年四月初五,大致持續了15個月的時間。
能夠無憂無慮的,也許只有唐順宗李誦,因為從出生到此時才一歲多,沒有思考能力,所以無憂無慮之外,大唐帝國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4位皇帝,日子都不算好過。
【安史之亂,讓李誦的高祖父成為太上皇、曾祖父李亨成為皇帝】
僅公元762年這一年就發生了三件大事,即公元762年四月初五,過去的皇帝、此時的太上皇、李誦的高祖父李隆基去世,時年77歲;公元762年四月十八日,現在的皇帝、李誦的曾祖父李亨(即唐肅宗)去世,時年52歲。
這一年,五龍就去了兩龍。第三件大事當然是李誦的祖父、此時36歲的李豫(即唐代宗)繼皇帝位,次年即公元763年改元廣德。
【坦率地說,五龍同朝并沒有讓唐朝實現真正的中興輝煌】
李豫此時的皇位非常危險:史朝義等叛軍勢力仍然強大、吐蕃軍隊也開進中原謀求李唐天下。
如果看看史書就知道李豫那一年的日子過得多難受,因為第二年即公元763年,長安又被敵寇攻破,這次的敵寇是趁火打劫的吐蕃,李豫也像他的祖父和父親那樣,離開長安逃命去了。
還是這一年,李誦的父親李適(即唐德宗),并沒有馬上被李豫立為皇太子,甚至連經常抱一抱李誦的機會都沒有:李適被李豫委任為天下兵馬大元帥,開始四處平定叛亂。
【就五龍同朝中年紀最小的李誦來說,當了26年太子、半年皇帝】
(四)最接近的歷史復制
“五龍同朝”有兩個關鍵點:有太上皇而且太上皇的壽命還很長。按照這個關鍵標準,能夠最接近的五龍同朝的,恐怕只有清朝的乾隆皇帝了。
乾隆是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用了60年的年號,大家習慣稱他為乾隆皇帝。乾隆皇帝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出生于1711年9月,去世于1799年2月,活了88歲。
【清代乾隆皇帝晚年畫像】
乾隆24歲即1735年10月繼承皇位,1796年2月乾隆禪位于自己的第15個兒子颙琰,也就是嘉慶皇帝。
從1796年2月禪讓儀式完畢,盡管仍然掌握實權的乾隆,名義上是太上皇,不過他只見過自己的祖父即康熙皇帝。
這一點清朝的乾隆皇帝不如唐朝的唐順宗李誦,李誦可是見過自己高祖父李隆基的,不過那時的李誦還不滿兩歲,見過也肯定也記不住。
【嘉慶皇帝繼位后仍然戰戰兢兢,直到乾隆皇帝駕崩才如釋重負】
乾隆皇帝見過自己的玄孫,這一點比唐順宗李誦厲害。
乾隆的第一位玄孫是生于1784年的載錫,那時乾隆73歲。載錫是乾隆見過的第一個“載”字輩,載錫的父親是“奕”字輩,叫愛新覺羅·奕純。但乾隆并沒有見過“溥”字輩,這一輩屬于五世孫即“來孫”。
【道光皇帝旻寧,他的祖父乾隆皇帝駕崩時,旻寧已經17歲了】
高壽的乾隆已經創造了另一個封建帝王家族的奇跡:五世同堂——不過,距離再現唐代的五龍同朝,還有一步之遙,除非乾隆皇帝再努把力,比如活到90歲以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