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歐陽書院:歷史與文化的交匯之地
文/王世輝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我走進了歐陽書院,感覺腳步展開的旅程,既是一次時空的穿越,又是一次心靈的朝圣。
書院是中國古代特有的教育組織和學術研究機構,多為著名學者創建或主持。回望歷史長河,關于書院,有“四大”和“十大”兩種高度概括提挈的說法?!八拇髸骸奔粗笐旄畷?、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和嵩陽書院,“十大書院”則是在“四大書院”之外,又補充加入了石鼓書院、東林書院、鵝湖書院、東坡書院、麗澤書院和茅山書院。我所走進的歐陽書院,既不在“四大”之列,亦不在“十大”之列,雖然名號不怎么龐巨,但它依然是我心目中一處純凈澄明而神圣有光的存在,且由于距我生活和工作的地點較近,便讓我愈發感受到一份親切,仿佛隨時都可企及,與它面對面做或淺或深的交流。
歐陽書院坐落在河南滑縣古縣城,現在的城關街道。其前身為北宋慶歷二年(1042)歐陽修任滑州通判時所建的畫舫齋,明萬歷三十一年(1603),王廷諫任滑縣知縣時,在原畫舫齋舊址上重新建成歐陽書院,并在書院內重建了“畫舫齋”和“秋聲樓”——據說,歐陽修的散文名篇《秋聲賦》即是在秋聲樓寫就的。
說到了歐陽修與滑縣,有必要宕開筆墨,敘一敘他與這片土地的故事淵源,乃至事跡與建樹。
歐陽修曾先后兩次到滑縣(北宋時為滑州)任職,與滑縣結下了不解之緣。第一次是康定元年(1040)六月,時年他34歲,任滑州武成軍節度判官廳公事(簡稱節度判官或節判),次年二月,他奉母前來上任,六月又受命回朝復任館閣???。第二次是從滑州離任一年后的慶歷二年(1042)九月,時年他36歲,任滑州通判,次年三月召還京師。這次出任滑州,是他自請外放的,是他自己“做工作”的結果。兩次任職時間都不長,但他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豐富的歷史遺跡和豐厚的文化遺產。
在滑縣,歐陽修兩次尋訪五代時期后梁名將王彥章的事跡,重修供奉王彥章遺像的鐵槍寺,完好地保存了古跡,感動于王彥章的忠貞英勇和以身死國,飽蘸激情寫下了散文名篇《王太師畫像記》,并在撰寫《新五代史》時專門為其立傳,補充糾正了《舊五代史》的疏漏和紕謬。
在滑縣,歐陽修修建了畫舫齋。這座建筑從外看宛如一艘游船,從屋里向外看,恰似置身于舟中,所以他將其命名為“畫舫齋”。建成后,由書法大家蔡襄題寫匾額,他自己則揮毫創作了千古名篇《畫航齋記》。
在滑縣,歐陽修修建了歸雁亭。此亭原為一座廢舊殘破、搖搖欲墮的荒臺古亭,歐陽修率眾重新修葺,并賦予其詩意的名字。之后,他先后寫下《歸雁亭》和《滑州歸雁亭》,并寫信與朋友們唱和此事。離任十數年后,新任知州梅摯又重加整修,并把歐陽修關于歸雁亭的舊作及后來二人的唱和之作刻石立碑,使這里成為一處人文名勝。
在滑縣,歐陽修釀冰堂美酒。取“冰清玉潔”之意,他曾將官署命名為“冰堂”,而其所釀之美酒,也隨之命名為“冰堂春酒”。此酒清冽甘醇,又因歐陽修多以其為禮贈人,與政壇、文壇名人相互唱和,遂成一代名酒。據記載,當時的名人如宰相韓琦,龍圖閣大學士梅摯,大詩人梅堯臣、蘇軾、黃庭堅等,都對冰堂春酒稱譽有加。黃庭堅曾在《清平樂·飲宴》一詞中題詠:“冰堂酒好,只恨銀杯小?!蹦纤侮懹卧凇独蠈W庵筆記》中更將此酒推向極致:“承平時,滑州冰堂春酒為天下第一。”明朝張岱在奇書《夜航船》中則將此酒與曹操的縹醪、魏征的翠濤、蘇軾的羅浮春、陸游的玉清堂等酒并列為歷史名酒。
在滑縣,歐陽修獻良策撲蝗。慶歷二年(1042)秋,滑州旱蝗成災,此時恰逢歐陽修來滑州任通判。到任之初,巡視治下乃是慣例,歐陽修亦循例到各屬縣視察災情??疾斓倪^程中,他清楚地看到了朝廷政策的弊端所在,于是積極上言朝廷,建議以物質獎勵誘導百姓撲蝗,并曾以此事為題,作《答朱寀撲蝗詩》。
歐陽修從滑州離任48年、去世19年之后的元祐六年(1091),其孫歐陽憲被任命為滑州韋城縣主簿,使歐陽修與這片土地的情誼得以延續。歐陽憲上任前,時年56歲的蘇軾一連寫了《送歐陽主簿赴官韋城四首》和《美哉一首送韋城主簿歐陽君》等詩為其送行,其中一首詩寫道“使君已復冰堂酒,更勸重新畫舫齋”,既表達出對歐陽修的懷念,又對歐陽憲去滑州赴任寄托殷殷期望。
費了這么多筆墨,用了這么大篇幅,來敘寫歐陽修與滑縣的故事,看似有游離主題之嫌,其實不然,這恰好印證了他的生命對這片土地的投射與映照,漫漶而成一種涂抹不掉的情愫,這種情愫,自然也遍及了歐陽書院的每一個角落,暈染了每一塊磚瓦。
甫一走進歐陽書院,我的身心便仿佛陷入了濃郁書香氣息的包圍,眼前浮現著一幅幅歐陽修當年在這里讀書講學的畫面。這畫面是動態的,是古樸的,是典雅的,在夜色的籠罩下,又是安寧靜謐的。我不由得放慢了腳步,一點一點地,無比真切地,去感受那份歷史的厚重與文化的積淀。
古色古香,錯落有致,這是書院內的建筑在我腦海里迅速形成的印象。滿目是青磚黛瓦,滿目是雕梁畫棟,很輪廓,也很細節,無一處不在彰顯著修建者的匠心,無一處不在透露著修建者的智慧。詩意的氛圍使我沉浸,更使我沉陷,深深地。我已抽拔不出自己的一顆靈魂。沿著小徑信步徜徉,觸撫著郁郁蔥蔥的樹木,領受著旖旎的微風,諦聽著葉子沙沙作響的樂音,我已被過往的故事引入了歲月的低語——那是一份娓娓的講述??纯瓷砼?,月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在地上,淺淺地平鋪,形成明亮的光影,又增添了幾分怡情悅性的意境。
信步徜徉著,我踱入了一間書房。這里曾是歐陽修讀書寫作的地方。書房內,燭光搖曳地跳蕩,照亮了點綴在墻壁上的古人字畫,也照亮了我內心的小宇宙。沉迷之際,我不由得伸出手,去輕輕撫摸書架上那些泛黃的線裝古書,仿佛有一種精神沿著指尖向每一根神經傳感,細微的過程直達每根神經的末梢。捧起一本古籍,細細品讀其中的詞句,透過那古老的語法,我的幻覺滋生出來,依稀聽到了長袍寬帶的歐陽修那穿越時空的讀書聲,抑揚頓挫間,盡是一位封建時代的士大夫對真知的渴求與對真理的探尋。
出了書房,我信步走到了書院的后花園。此時,月色更加純粹,如水,靜靜地漂浮著陣陣花香。耳邊傳來陣陣細碎的蟲鳴,點醒著安寧的夜晚。又是一幅難描的醉人圖畫。
穿過一條小巷弄,我已置身于歐陽書院文化園。小巷弄窄而短,沒用幾步便完成了穿行,倏忽間,心頭生出一個比喻——它就像宋詞中的一闋小令,干凈利落地把歐陽書院與歐陽書院文化園緊密地聯結在一起,使二者成為各自獨立又密不可分的有機整體。文化園是書院的延伸與拓展,是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完美結合,同樣是一個好所在,令人流連忘返。
文化園內,燈火輝煌,游人如織,相較之下,要比書院熱鬧許多。燈光秀正在一場接一場地上演,各式各樣的燈籠掛滿枝頭,掛出一派盛大的琳瑯景象,將整個園區裝點得如夢似幻。這里的建筑,都是依據史書記載而人為復活的古跡,落霞亭、歸雁亭、南雁亭、煙波軒、藕香榭、白馬靈津……一處處具體而微;這里的景觀,也都是依據史書記載而人為復活的勝景,龍井煙迷、畫舫澄波、天臺表勝、廊橋憑風、龍門夜雨、金堤浮翠……一處處詩情畫意。
游覽文化園的過程中,我觀看了一些展覽和演出。這些展覽和演出,不僅展示了歐陽書院的歷史與文化,而且融入了現代科技和藝術元素,進一步煥發了傳統文化的嶄新生機與嶄新活力。我的神魂被吸引著,仿佛穿越到了過去那個充滿詩意與浪漫的年代。
就要離開了,站在文化園的出口處,深情地回望著,總結著游覽的觀感和認知,形成一段如下的文字——
歐陽書院文化園是以歐陽書院為核心,集儒學文化、唐風建筑、園林景觀于一身的園林式文化旅游休閑景區,書院文化區、山水園林區、會展中心區、休閑商業區和中心廣場區五大功能分區,充分展示了中華優秀文化的豐富內涵和深厚底蘊。在這里,可感受國韻儒風,可欣賞園林美景,亦可體驗民俗風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