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臺回復 品牌 免費送你《135本品牌營銷必讀書》
作者 | 王暉 來源 | 首席品牌觀察
暗藏玄機的家電維修收費、吸干血汗錢的隱形放貸人、泡了藥水的保水蝦仁、不堪其擾的騷擾電話……今年的央視315晚會,把各行各業的“科技與狠活”扒了個精光。
? 圖源:小紅書@Love-KobeBryant24
有人說315晚會是品牌公關部的“渡劫日”,倒不如說是廣大消費者的“塌房日”。
看到日常吃的、喝的、用的進入黑名單,沒有一個人能笑得出來。尤其是對于吃貨來說,回想一下土坑酸菜、梅菜扣肉里的“糟心肉”、食材過期的奶茶飲品,絕對惡心得三天吃不下飯,減肥效果杠杠的。
或許是過往的食品安全問題實在太炸裂,或許是考慮到了大眾的心理接受度,今年央視315晚會曝光的“保水蝦仁”似乎沒那么炸裂了。
但是,依然有人把2025年的315晚會稱為“史上最猛一屆”,因為人們發現,當你已經練成了“鐵胃”,沒有“鐵臀”,依然躲不過黑心商家。
已經有不少課代表幫大家總結了,這里就不再一一回顧了。我今天重點要說的,也是真正炸裂的,就是“貼身用品殘次料被翻新售賣”的問題。
當女性用的衛生巾、嬰兒用的紙尿褲是從垃圾堆里生產出來的,給人的震撼程度簡直超過曾經的土坑酸菜。
? 圖源:央視財經
根據央視記者暗訪調查,眾多知名品牌的工業生產垃圾,并沒有按照國家規定進行“切碎”處理,反而被翻新再利用了。
其中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個黑心企業。
根據負責人劉總介紹,所有上市公司都有他的“內部關系”,通過帶班班長,正規企業里原本應該銷毀的不合格產品,會以260元到1400元一噸的價格被他收購。
對于收購的工業垃圾,“希希紙制品”會再進行分揀。
首先,形狀完整、沒有明顯污漬和破損的“二等品”,他會以七八千元一噸的價格倒賣到市場,從中謀取暴利。
從生產車間可以看到,“梁山希希紙制品”的工人全程徒手挑選、分揀、包裝,衛生環境堪憂。
? 圖源:央視財經
而這些從垃圾里撿出的“二等品”,不會經過任何消毒滅菌程序,再包裝后會以“三無產品”的形式賣給消費者,從電商平臺到實體店,都有售賣。
其次,對于挑選完“二等品”剩下的垃圾,“梁山希希紙制品”則會進行再加工。這些污穢不堪的垃圾會被打碎后重新分離為木漿、吸水高分子樹脂等一次性衛生用品的原材料,這同樣嚴重違反了《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的規定。
但劉總表示,這些回收料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經過3000元一噸的價格售出后,這些回收料會成為成人紙尿褲的生產原料。
? 圖源:央視財經
在觸目驚心的畫面中,許多知名母嬰品牌如自由點、Babycare、全棉時代、蘇菲、米菲赫然在列,一次次痛擊廣大消費者。
在這些公關回應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些品牌無一不強調自己和“梁山希希紙制品”沒有合作關系。
? 圖源:全棉時代官微
但這并不能推卸企業在監管中的失責,畢竟,將工業垃圾倒賣到市場的源頭,就是這些企業的工作人員。
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如果日常從正規渠道購買衛生巾、紙尿褲,或許可能幸免于“翻新衛生巾事件”,但依賴一次性內褲的人們,就沒有那么好運了。
由于方便衛生、不用洗等“懶人賣點”,一次性內褲市場近幾年蓬勃興起,備受歡迎,不少經常出差、旅游的人們,都把一次性內褲當成了救星。
但今年315晚會曝光的內幕,簡直讓懶人們天塌了,因為所謂一次性內褲,完全沒有任何衛生可言。
而且,由于一次性內褲最早是為月子期、生理期女性設計的,廣大女性表示,這波又是沖我們來的?
在商丘市夢陽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記者看到的場景是這樣的:
工人們在徒手制作一次性內褲、生產布料雜亂堆放、布料旁還有垃圾等雜物。號稱“衛生”、“無菌”的一次性內褲,就是在這樣的衛生環境下生產的,多銷往洗浴中心、澡堂、美容院等場所。
? 圖源:央視財經
可能有人會說,這只是生產過程的其中一個環節,自己買的一次性內褲都是經過“環氧乙烷”滅菌處理的。但央視記者會告訴你,圖樣圖森破,這只是商家自己吹噓的賣點,而為了控制成本,“大部分客戶都不殺菌消毒”。
面對記者提問“殺菌消毒的占比有多少?”有的廠家回答是“基本沒有”,有的廠家表示“占三分之一”,足見,我們平常買到的一次性內褲,真正殺菌的概率微乎其微。
此外,一次性內褲“材質造假”問題也令人堪憂。
那些包裝上聲稱是“棉”或“純棉”的產品,可能采用的只是滌綸材質,由于滌相對低端,這些一次性內褲經過消毒處理幾乎不可能。
? 圖源:央視財經
更離譜的是,涉事的一次性內褲品牌并不是三無產品,一些知名品牌如貝姿妍、初醫生、浪莎等都榜上有名。
而忽悠不明真相的消費者,一些商家會把“面子”做的很足,貼上滅菌標簽、偽造滅菌檢測報告、拍攝滅菌視頻等等,讓你不實地考察,根本識別不出來他們的騙人把戲。
每年看完315晚會,內心都有一個聲音在吶喊:到底還有什么是真的?
今年又有不少人在呼吁,能不能不只是年年315,而是月月315、天天315。因為,想要我們小命的不良商販實在太多了。
其實,“總有刁民想害朕”只是一種錯覺。都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加上社交媒體的裂變傳播,“無商不奸”的認知就形成了。
而整個衛生巾行業的信任崩塌就源于此。
有人將2024年稱為“衛生巾塌房元年”,從衛生巾長度的偷工減料,到引發皮膚過敏、出現蟲卵、貨不對板等質量問題,在網友聲勢浩大的聲討中,幾乎所有衛生巾品牌全軍覆沒,讓人膽戰心驚。
? 圖源:@新聞晨報
此次被爆出的“翻新衛生巾事件”,無疑讓岌岌可危的行業信譽又雪上加霜。
但輿論的監督,某種程度上也在倒逼這些品牌進行產品升級改進。比如曾成為眾矢之的的ABC衛生巾,其創始人鄧景衡就公開道歉,承諾“未來產品零負差”。
如果所有衛生巾品牌都踐行這個標準,也屬于整個行業的一個小小進步。
互聯網時代,所有消費者和自媒體其實都是品牌監督者,天天315已經成為現實。
至于一年一度的央視315晚會,它就像一個權威符號,起到的是震懾和告誡的作用。它旗幟鮮明地讓所有經營者知道,在行業灰色地帶投機取巧,遲早會成為“公敵”。
當然,聰明的品牌早已明白:危機公關不是臨時抱佛腳,而是日復一日用品質和誠意攢下的“免死金牌”。
畢竟,消費者可能原諒一次失誤,但絕不會容忍把道歉當飯吃的戲精。
*編排 | 三木 審核 | 三木
品牌最新資訊,盡在【首席品牌觀察】↓↓↓
行業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