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技術成為315關注的焦點,從投訴平臺上,近幾年已有諸多車主對智駕夸大宣傳不滿,他們在實際使用中的表現,與他們企業的宣傳存在重大差異,由此形成了企業宣傳的時候說是自動駕駛,而一旦出事故就是輔助駕駛的現象。
國內一些企業在媒體宣傳上,往往將自家的自動駕駛/輔助駕駛稱為L2級,或是L2+++++自動駕駛,普遍不會在書面上說自家的自動駕駛是L3級別,原因就是在L3級別以上的自動駕駛,一旦出現交通事故,自動駕駛企業就得承擔部分或全部責任。
一方面相關企業在媒體公開宣傳上不會說自家的自動駕駛達到L3級別以上,但是另一方面總是以各種視頻宣傳的方式暗示車主使用他們的自動駕駛技術可以上車就等著自動駕駛送車主回家,借此凸顯自家技術的優勢。
一些車主就因此被企業誤導,以為他們購買的汽車具有完全自動駕駛技術,然而實際使用中,卻屢屢出現事故,有車主表示在使用中車輛突然變道導致事故,有車主表示正常行駛時汽車突然猛烈加速嚇著車主,讓諸多車主心有余悸,部分車主從此將智駕當成擺設。
更讓車主擔憂的是,部分智駕技術的安全堪憂,黑客可以輕松入侵這些智駕系統,英國曾統計數據指出隨著智能技術引入汽車行業,汽車偷竊案例激增50%以上,黑客偷竊這類汽車只要數秒時間就能操縱汽車。
尤為值得注意的是智能汽車搭載的功能越多,漏洞就會越多,黑客就更為容易入侵智能汽車,進而可以輕松遠程操縱汽車,如此黑客可以通過操縱汽車進而嚴重威脅車主的生命安全。
智能駕駛受到如此推崇,在于電動汽車的興起,電動汽車將之作為電車的重要技術向消費者推介,進而帶動電動汽車的發展,從而為他們擊敗燃油車提供有力的支持,在過去數年這確實成為電動汽車的重要賣點。
燃油車難以發展智駕技術,在于燃油車無法提供足夠的電力支持,燃油車的動力系統也無法快速響應智駕技術的要求,這都是導致燃油車推廣智駕技術存在不小的困難,由此電動汽車竭盡全力推動智駕技術。
不過從美國市場來看,智駕技術的推廣也面臨不小的困難,據悉美國一家電動汽車企業的消費者僅有三成用戶選購了智駕技術,使用智駕技術的消費者比例偏低,意味著智駕技術并非電動汽車的殺手锏。
導致消費者對智駕技術接受度低的原因之一就是費用,這家美國汽車企業在中國熱銷的車型售價大約22萬左右,而智駕技術的購買費用竟然高達6萬多元,接近車價的四分之一,昂貴的價格導致消費者不愿購買智駕。
另一個原因,則是企業方面對智駕技術的過度宣傳,很明顯當下的智駕技術遠未達到他們宣稱的安全水平,這就是他們為何在宣傳上說是自動駕駛,而出事故之后就說是輔助駕駛的原因,由此來撇清責任,當然更可怕的是黑客可以輕易入侵智駕謀害車主的性命。
315揭露智駕的弊端,必將對智駕技術產生影響,讓業界更慎重地發展智駕技術,畢竟汽車和智駕涉及到生命安全,如此情況下安全必須放在第一位,而在汽車發展百年時間都一向是將安全放在第一位的,這應該引發業界的反思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