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者期待一個更透明、更誠信、更優質的消費環境。每一年的“3·15”晚會都是一場消費維權盛宴,更是一面照見商業文明的鏡子,備受關注。
如今商品前所未有的豐富,消費前所未有的便利。直播電商蓬勃發展,國貨品牌強勢崛起,數字支付帶來了便捷生活。消費已不再是簡單的商品交易,它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但是在消費主義浪潮中也存在著很多消費陷阱。
母嬰品牌殘次料竟然被翻新成衛生巾售賣,一次性內褲無滅菌,維修出現“無病亂修、小病大修、亂收費”坑騙消費者,機器人打騷擾電話一天能打10萬個……
節目播出時,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執法人員已經會同地方相關部門,進入曝光的這幾家企業,清查行動正在緊張地進行中。
以下是《賣家》整理的晚會部分點名案例:
不殺菌的一次性內褲
點名公司:
商丘醫笙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商丘市夢陽服飾有限公司
健芝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
醫笙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其實,不滅菌的很多,一般沒有滅菌的,什么材質都一樣。”
這兩年,一次性內褲成為市場熱銷產品。消費者熱衷購買一次性內褲的理由很簡單——“出差旅行新選擇”“EO滅菌,不用洗直接穿”“抑菌率高達99%”……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記者以采購商的身份,聯系上商丘市夢陽服飾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帶領記者通過昏暗狹窄的樓梯進入公司。
只見廠區臟亂不堪,灰塵隨處可見,垃圾隨意堆放,破舊的編織袋里裝滿即將銷往市場的一次性內褲。
這些一次性內褲不僅外包裝刺鼻,打開包裝袋后氣味更是難聞。令人驚訝的是,生產車間與雜物堆放區僅一簾之隔,原材料隨意堆放,布料旁堆著垃圾雜物。雜物旁邊,工人們徒手制作一次性內褲。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從產品衛生、生產環境、原材料、生產流程,到包裝、運輸等環節,都制定了詳盡規范。
但在這家工廠,并沒有相關標準。工作人員透露,不要看他們衛生條件堪憂,他們的一次性內褲的銷量還是不錯的,“一年生產幾百萬條,最終銷往美容院、澡堂,還有高檔一點的洗浴中心”。
除了衛生條件,他們對于一次性內褲的材質,也是“說一套,做一套”。
比如,產品包裝上標注的面料材質是“棉”,實際卻是“滌”,在一些型號的一次性內褲上,企業直接寫上“純棉”。工作人員表示,“純棉”只是一種產品名稱,并不是指的材質。
材質造假還不算,產品重點宣傳的所謂的“滅菌處理”,更是子虛烏有。
“滅菌需要花錢。”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只能在產品包裝盒上寫“環氧乙烷消毒”,其實基本沒做過。
記者在商丘市虞城縣接連走訪了十多家生產廠家,才發現,上述公司的行為,在虞城縣屢見不鮮——“但凡材質是滌綸的一次性內褲,統統都不需要進行殺菌消毒,這在縣城從事這個行業的企業里是公開的秘密。”
那么,虞城縣專業生產一次性內褲的廠家,會不會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合格的產品呢?
為此,記者來到了健芝初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采購商身份走進了廠房。只見工人們正忙著給一次性內褲裝袋,包裝袋上印著“EO滅菌后變為黃橙色”的字樣,但還沒封口的袋子,怎么就已經呈現出滅菌后的“黃橙色”了呢?
在車間里,工人正用噴槍往內褲上噴一種特別的液體——“槍水”。
他們看哪兒有臟的,用噴槍噴一下,就能去除污漬。氣味不好聞,也不能直接用手去觸摸。但這也不影響產品銷售。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生產過“初醫生”一次性內衣、“貝姿妍”一次性內褲,為了控制成本,部分產品不進行殺菌消毒。
“初醫生、貝姿妍這么大的商家也是,只滅爆款,滅菌標顏色是提前印好的。”
據了解,健芝初醫療器械公司不僅偽造包裝上的滅菌標簽,還會提供整套滅菌的檢測報告給客戶,并強調這些都可以在實體店銷售,電商直播間展示時使用。
就這樣,在滅菌化學指示卡、檢測報告、滅菌視頻的包裝下,不殺菌的一次性內衣、一次性內褲被包裝一新,公然銷售。
在當地另一家醫笙寧醫療科技有限公司里,這里的工作人員也告訴記者,他們生產的“歐詩羅蘭”一次性內褲年產值高達幾千萬元,但基本不殺菌消毒。
翻新衛生巾、紙尿褲
點名企業:
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
收購價260-1400元一噸,在市場上倒手就能賣到7000-8000元一噸,這家紙制品公司的利潤之高令人咂舌。
實際上,梁山希希紙制品有限公司(簡稱“希希紙制品”)并不生產紙制品,做的全是廢品回收的生意,紙尿褲和衛生巾生產廠家不要的殘次品、下腳料等生產垃圾在這里搖身一變,便可再次成為新的衛生用品流入市場。
在希希紙制品的倉庫里,堆放著成噸采購回來的紙尿褲、衛生巾的生產垃圾,旁邊還有很多衛生巾、紙尿褲散落在地上,臟亂不堪。幾百平方米的倉庫一大半空間被這些生產垃圾占用,據記者粗略估算,現場至少有上百噸貨。
負責人劉總告訴記者,這堆生產垃圾中,相對完好的嬰兒紙尿褲和衛生巾的殘次品,在業內稱之為“二等品”,也就是被淘汰處理,但形狀完整且沒有明顯污漬和破損的不合格產品。
經過再包裝,這種收購價260-1400元一噸的工業垃圾,能夠在市場上賣出7000-8000元的高價。而所謂的再次包裝,實際上只是在倉庫的一張方桌上進行,由于這些拉拉褲是被壓縮打包后運來的,工人會將拉拉褲使勁在桌子上敲打,來恢復其蓬松狀態,敲打后的拉拉褲被裝進模具,塞進新的包裝袋中進行封口。
整個過程中,工人們徒手操作,沒有任何衛生消毒措施,記者也沒有在倉庫看到任何與衛生消毒相關的設備,只看到裝滿“二等品”的編織袋被隨意扔在角落。
而劉總能做成這種生意,關鍵在于打通了企業內部的關系,品牌公司要求不合格的產品每一片都得切碎,但給工人幾千元,他就能把原本應該切碎的不合格衛生巾、紙尿褲,不經過切碎的工序,私下偷偷賣給希希紙制品公司。
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遇見前來采購的客戶,并且根據客戶的描述在電商平臺上,找到了兩家網店,它們打著“廠家直銷”的名義,銷售著從生產垃圾中挑出的這些自由點安睡褲,網店的銷量分別達到2.1萬件和5.7萬件。
這意味著,通過這些銷售商家,劉總從工業垃圾里挑選出的不合格衛生巾、紙尿褲,在網絡上以“三無”產品的形式再次流進了市場。
而那些挑選“二等品”剩下的垃圾,劉總也有生財的辦法。
記者看到在希希紙制品一個正在生產的車間里,堆滿了各種衛生巾、紙尿褲的生產垃圾,兩名工人踩在上面,將腳下的垃圾不斷堆放到傳送帶上,這些垃圾骯臟不堪,中間還夾雜著煙盒、口罩,但被打碎后,會重新分離成為木漿、吸水高分子樹脂等幾種一次性衛生用品的原材料。
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一次性用品嚴禁使用這種回收原材料。但劉總告訴記者,這些回收料在市場上很受客戶歡迎,木漿里也有吸水高分子樹脂,但是很少。客戶用木漿做成人紙尿褲,里面就省去放吸水高分子樹脂了。這種棉(木漿)1噸賣3000多元。
在劉總的工廠里,一年要處理1萬多噸衛生巾紙尿褲的生產垃圾,其中一部分作為“二等品”被挑出來流入市場直接銷售,剩下的部分被投入機器生產成回收料,再次流入一次性衛生用品的生產企業。
眼下,為了滿足更多客戶的需求,劉總準備繼續擴大自己的生產規模。
家電維修漫天要價
“飆演技”想辦法“提高收費”
點名企業:
重慶啄木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啄木鳥家庭維修,除了感情不能修,啥都修,修,不僅能修還能洗。”
但實際上,啄木鳥家庭維修讓人大跌眼鏡,其維修竟然是“無病亂修、小病大修、亂收費”,奔著坑騙消費者而去。
啄木鳥維修號稱“國內最大”的家電維修平臺,實際上它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工作人員表示:“做家電維修門檻很低,培訓幾天就能上崗。”培訓的內容讓人瞠目結舌,因為維修技術不重要,重要的是“心理素質”和“飆演技”,新員工上門維修就是鍛煉良好的心理素質。
維修的核心任務不是解決問題,而是想辦法“提高收費”。如果客戶嫌貴,還可以上演一出“雙簧戲”,好讓客戶心甘情愿掏錢。
比如一臺洗衣機更換電機,接單的維修人員黃師傅從網上花91元買了個塑料電機,卻向客戶收取了659元。客戶信任黃師傅,全程沒有監督。黃師傅還傳授經驗:“這個電機質量好差,像這種不看的客戶,直接把它裝上就行了。質量差不差客戶也不看,我只是質保三個月或半年,半年內不出問題,之后客戶找我都沒用。”
他甚至還把換下來的金屬電機帶走賣廢品。電機賣廢品又賣了60元。這一單,黃師傅賺了500多元,啄木鳥平臺能從中分走了大部分利潤。
這樣坑騙消費者的情況很多,每次上門維修他們都上演新套路。比如客戶的問題是水龍頭沒開,洗衣機無法進水,維修師傅就說進水閥有問題,收100多元的“維修費”;客戶燃氣灶沒電了,客戶買了個電池,但是不知道得摳掉電池帽才能用。維修師傅就說換個點火器。點火器的成本大概是20元,然后他摳掉電池帽,就收費250多元。
維修師傅說多收客戶的錢自己也于心不忍,都是被平臺逼的,平臺的利潤分配機制逼得他們不得不這么做。
因為維修平臺掌握著客源,維修師傅們如果不漫天要價,根本掙不到錢,甚至可能丟掉工作。維修人員經常會因為報價過低受到公司上級的批評,公司會要求維修人員在服務過程中盡可能提高收費。實際上這筆錢,維修平臺要分走大部分。
消費者花高價買來的不是安心,而是更多的隱患。當信任被一次次“維修”、消耗后,剩下的或許只有失望和憤怒。
“圈一下,拿到130萬條個人信息”
點名企業:
云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綠信科技有限公司
企騰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啟科科技有限公司
“畫一個圈,130萬條曾經在這附近預留過信息的人的數據全部都在我面前,就這么離譜。”
近幾年,互聯網平臺上出現了很多“精準獲客”的商業廣告。簡單說,就是只要購買他們的軟件,商家就可以在各大互聯網平臺上,拿到海量目標消費者的數據。
記者按照推銷廣告的地址,來到云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他們銷售的“云客引流”獲客軟件上,消費者常用的短視頻、綜合信息、導航、購物等App一應俱全。
公司負責人朱經理表示,這款軟件在各大網絡平臺也取得了認證,數據接口都是正規的。
將商家想要的關鍵詞設為標簽,軟件就會自動在選擇的短視頻平臺上掃描評論區。一旦發現與設定標簽詞相關的評論,這款軟件就會在短視頻平臺和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強行抓取這個用戶的電話、微信賬號等聯系方式。
不僅如此,使用這款獲客軟件,還能監控和偷取同行的直播帶貨數據。“比如你的同行正在直播,我上他的直播間,和用戶互動,進行截流和引流。”
這邊在監視,同時在軟件里,收集到的用戶信息會以列表的形式單獨顯示出來。
在綠信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的李經理用一款叫“點點蟻”的獲客軟件,不到1分鐘就輕松抓取了6個客戶信息,不僅有聯系電話,還顯示有微信號碼。
上述兩家公司只是互聯網 “獲客”產業的一角。
據了解,企騰網絡技術有限公司的獲客軟件名“火眼云”,他們獲得的很多個人數據信息,已經賣給了很多企業,公司業務開展得相當不錯。
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也宣稱,他們掌握著大量被精準標注的個人信息資料。“只需要在地圖上圈一下,系統就會自動列出當前地區的個人信息,以及所屬各行業的具體數量。”
“我想看金牛區附近所有商圈信息,畫一個圈,130萬條曾經在這附近預留過信息的人的數據全部都在我面前,就這么離譜。”
據了解,市場上現在最厲害的“獲客”公司,還能使用手機的三網通信大數據進行獲客。啟科科技有限公司的一位何經理說,三網大數據就是指三家電信運營商的數據。他們可以通過三網抓取指定的400呼入電話的用戶信息,以及瀏覽過某些網站或是App的用戶個人信息。
這家公司是如何通過400電話和網站抓取訪客手機號碼的呢?
一位冉經理在電腦上一番操作,打開了一個“精準通客戶管理平臺”,顯示的是某電信運營商后臺的實時數據。
點擊左側的需求欄,記者看到除了地區、性別兩個標簽以外,還有年齡、人生階段、職業、經濟能力、興趣愛好等其他幾個標簽。這些一級標簽下,還會出現二級標簽,例如中小學、大學生、已婚、未婚、婚戀交友、已婚備孕等。
就這樣,通過這款軟件,海量用戶都被這成百上千的數字標簽打上記號,偷偷被竊取,成為待售的商品。
一天打10萬個騷擾電話
點名企業:
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優音通信有限公司
沃創云科技有限公司
合眾易聯科技有限公司
淘金你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很多人都接到過讓人煩的營銷騷擾電話。這些電話來自于外呼公司,他們通過AI智能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其背后隱藏著一條灰色產業鏈。
使用AI智能機器人撥打營銷電話,已成外呼行業的主流。機器人不僅不知疲倦,可以24小時不間斷撥打電話,還能通過真人錄音模擬人聲,讓接聽者難辨真偽。
一家名為智優擎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靠 “黑科技”的運作方式,宣稱已服務過5000多家企業,是外呼智能機器人技術的“第一梯隊”。
企業的負責人展示外呼系統時表示,每句話都設有觸發關鍵詞,一旦接聽者說出相關語句,機器人就會根據預設的話術進行回復。通過幾個回合的對話,系統能快速判斷接聽者是否為“意向客戶”。他的公司一個月要簽大幾十家公司。
一臺外呼智能機器人一年的使用成本僅為一萬元左右,每天卻能撥打上千個電話,效率遠超人工客服。
另一家優音通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口氣不小,表示:今天打10萬個電話,10萬電話一次打100個,一次打200個,差不多這樣去打。
這樣的行為,是對消費者隱私的肆意侵犯。《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三條明確規定,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權利人明確同意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電話、短信、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傳單等方式侵擾他人的私人生活安寧。
記者了解到,外呼公司普遍采用虛擬運營商的“小號”進行電話營銷。這些“小號”沒有實體手機卡,也不需要實名認證,因此很難被追蹤。外呼公司還使用 “打顯”技術,通過特殊軟件隱藏真實號碼,根據被叫號碼的屬地自動匹配當地號碼,騙取消費者的信任。
甚至一些虛擬運營商的“小號”有實體卡,同樣可以在電銷中實現“打顯”功能。
外呼公司經常遭遇消費者投訴,但他們不擔心,還說:“我們跟運營商關系比較好,不是很大的投訴都能內部處理掉。”即使被封號,他們也能隨時更換線路或號卡,對業務運營幾乎沒有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