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高等教育,在本科生階段講究的是嚴進寬出,經過高考的洗禮,大家憑借分數入學,公平的方式進入高校,氣候有人繼續努力,有人躺平快樂,但是除了極少數實在啥都不學的同學,基本上都能拿到學歷證和學位證。
到了研究生階段講究的事嚴進嚴出,通過了研究生考試初試和復試,然后有導師用才能上研,要經過嚴格的培養,別說三年畢業,很多人可能都延畢到了五年六年,都未必能夠順利的博士畢業。
所以很多博士都會面臨比較巨大的科研壓力,為了畢業能拼命努力,甚至還有不少人最后放棄了讀博而直接去選擇了就業。
復旦大學一名中文系博三學生宛某(2022級中文博士)的突然失聯,再次讓我們看到了博士生面臨的壓力。他在3月14日凌晨三點的獨自離開學校,甚至沒有攜帶手機,15日15時,官方通報,在他消失的河道上游發現了他的遺體,調查顯示其為溺亡。這也給我們留下無盡謎團!
他的同學們,在3月14日課題組組會上發現他沒有按照往常一樣參加。本來大家還以為他只是臨時有事耽誤了,不過按照這種組會情況,肯定是需要打電話聯系,結果發現宛某的各種聯系方式,包括手機、iPad和電腦均處于無法接通的狀態。
然后同學們立刻前往宛某的宿舍查看,發現宛某的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手機、iPad和電腦都沒有動,沒有攜帶手機出門,在現在的社會太奇怪了。
大家害怕他出事,趕緊去查看監控,果然學校的監控錄像拍攝到。宛某在凌晨三點左右,一個人出了校門,他穿著平時的衣服,背著一個小包,看起來并沒有任何異常。
在帽子叔叔的介入后,調取了學校周邊的監控錄像,直到3月15日15時,才在某條河流的上游發現了宛某的遺體。
宛某為何會在深夜選擇這樣的方式離開?所有人心中肯定有這樣的疑問。但是宛某已經離世,恐怕沒有人能回答上來了。但是學術的壓力肯定是有的。據宛某的課題組好友透露,宛某最近因為論文寫作遇到了瓶頸,壓力頗大,整個人顯得有些郁郁寡歡。但是才研三,如果一個點卡住就輕生有點奇怪,而且從聊天記錄上看,老師對這個學生還是頗為器重的。
溺水身亡,復旦博三研究生,深夜未帶手機出門,知情人提到論文
筆者認為文科博士的科研壓力甚至比某些理工科還要大一點,中文系是考研非常卷的專業,宛某能考上博士,能力是很強的,宛某真的會因為論文壓力而選擇輕生么?有可能,因為文科的c刊比sci難發很多,如果再遇到導師問題,經濟問題,抗壓能力差的話容易想不開。
所以才會有同學猜測,宛某可能是因為長時間處于高壓狀態下,心理承受不住了。他們認為博士生的生活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輕松,
筆者還是勸慰那些在努力學習的大學生們一聲,無論是不是復旦、上交、清華、北大,就算是普通的大學生,也是人中龍鳳,也有愛自己的父親母親,千萬不要逼自己,世界是美好的,還需要你們去探索和享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