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華夏大地上便流傳著一個傳統(tǒng)——為祖宗“加戲”。這一傳統(tǒng)如同老樹盤根,深深扎進(jìn)了歷史的土壤,歷經(jīng)千年而不衰。
司馬遷的《史記》記載的西周始祖后稷出生的故事,充滿喜劇色彩:帝嚳的正妃姜原野外散步,偶遇神秘大腳印,好奇一踩,竟懷上了后稷。后稷的后代們?nèi)硕∨d旺,姬氏一族由此誕生,并在西周時期達(dá)到了巔峰。于是,周朝定天子七廟,后稷被封為太祖,這一舉措為后世皇帝們樹立了榜樣,使得“天子七廟”的傳統(tǒng)在古代中國蔚然成風(fēng)。
在歷史長河中,總有人敢于打破常規(guī),南北朝時期的侯漢開國皇帝侯景(502年—552年)便是其中一位。侯景,是懷朔鎮(zhèn)(今內(nèi)蒙古包頭市)的一名普通百姓。他的一生如同漂泊的浮萍,歷經(jīng)風(fēng)雨,多次改換門庭。北魏末年從爾朱榮到東魏的高歡,高歡去世后,侯景因不滿高歡之子高澄的統(tǒng)治,投靠了西魏的宇文泰,卻并未受到信任,于是侯景就投靠南梁梁武帝,但他并未安分守己,反而因發(fā)動叛亂,導(dǎo)致八十六歲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6月12日 )被活活餓死。侯景的反復(fù)無常和多次更換主子的行為,使他獲得了“三姓家奴”的稱號,這一稱號與三國時期的呂布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公元550年大寶元年,侯景自稱宇宙大將軍。公元551年大寶二年十一月,侯景自立為帝,國號大漢,改元太始,定都建康(今南京市)。對于這位宇宙大將軍新帝來說,一場別開生面的“尋根”大戲正悄然拉開序幕。
王偉,侯景的首席謀士,手持一份精心準(zhǔn)備的祖先名單,滿臉嚴(yán)肅地走到侯景面前。他小心翼翼地展開名單,那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侯家歷代祖宗的“輝煌事跡”。以漢司徒侯霸為始祖,晉征士侯瑾為七世祖。侯景接過名單后,卻并未露出大臣們期待的肅穆神情。相反,他的臉上浮現(xiàn)出一抹玩味的笑容,仿佛在看一場滑稽的鬧劇。
“哦?這些,都是我侯家的列祖列宗?哈哈,看來我侯家真是人才輩出,連我自己都差點兒認(rèn)不出來了。”侯景的話語中帶著幾分調(diào)侃和自嘲,讓大殿內(nèi)的氣氛瞬間變得輕松起來。他坦誠地面對自己的出身和祖先問題,沒有為了炫耀或提升自己的地位而亂認(rèn)祖宗。
有臣子提醒道:“陛下的祖父名是乙羽周。”侯景笑道:“好的,如果真要立廟祭祀的話,我寧愿在建康為我那可愛的老爹建一座廟,而不是去供奉那些我從未見過的‘老祖宗’。”侯景的這番話再次引爆了全場,臣子們笑得前仰后合,連龍椅上的侯景也忍不住露出了笑容。
這場“尋根”大戲在侯景的幽默與群臣的歡笑中圓滿落幕。而侯景的這番話不僅讓臣子們看到了他幽默的一面,更讓后世的人們記住了這位宇宙大將軍新帝的與眾不同。
唐代史學(xué)家李延壽編著的《南史·侯景傳》明確記載了這一幕:“王偉請立七廟,景曰:‘何謂七廟?’偉曰:‘天子祭七世祖考,故置七廟。’并請七世諱名,敕太常具祭祀之禮。景曰:‘前世吾不復(fù)憶,唯阿爺名摽,且在朔州,伊那得來噉是。’眾聞咸笑之。景黨有知景祖名乙羽周者,自外皆王偉制其名位,追尊父標(biāo)為元皇帝。”
本文是《亂認(rèn)祖宗的帝王們》系列文章的第五篇。在這一篇中,我們聚焦于侯漢開國皇帝、宇宙大將軍侯景。盡管他最終結(jié)局凄涼,政權(quán)如流星般一閃即逝,僅存一年便被他人所終結(jié),自己也命喪黃泉,但他留下的關(guān)于拒認(rèn)祖宗的“笑談”,卻引人深思。
歷史的長河中,總是充滿了各種戲劇性的轉(zhuǎn)折。有的皇帝堅決認(rèn)祖歸宗,以彰顯自己的正統(tǒng)血脈;有的則堅決拒絕,試圖擺脫過去的束縛。那么,在這紛繁復(fù)雜的歷史畫卷中,是否還存在著那些內(nèi)心掙扎、想認(rèn)祖宗卻又猶豫不決的皇帝呢?他們的身份是什么?他們的故事又是如何的呢?敬請期待《亂認(rèn)祖宗的帝王們》系列文章的下一篇,我們將為您揭開這些歷史的神秘面紗,一同探尋那些或輝煌或黯淡的帝王故事,品味歷史的深邃與趣味。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