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研究生考試的第一階段已經落下帷幕了,如今的研究生考試和幾年前相比較來看,可謂是差距甚大。碩士研究生分為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型碩士,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學碩”和“專碩”。
而學碩的含金量是有目共睹的,不僅體現在三年的學習周期上,也體現在更廣泛的發展選擇上,學碩既可以繼續深造,也可以直接就業,而專碩的培養周期較短,課程安排也有所差異,因此并不適合深造。
在幾年前,學碩的含金量更高是不爭的事實,那個時候考研競爭也沒有現在這么激烈,專碩的招生名額遠低于學碩,可如今時過境遷,專碩的招生規模持續擴大,占碩士研究生招生總數的比例突破了65%,很顯然專碩的地位已經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學生更青睞學碩,為何在專碩含金量更高的情況下,學生們還要選擇“專碩”呢?原因很現實!
明明學碩的含金量更高,為何學生還要選擇“專碩”?原因很現實!
其實從2025年研考招生的諸多變化就能看出,研究生教育領域的變革已經開始了,多所高校調整招生計劃,加大專業碩士招生力度,而學術型碩士則維持原有規模,高校招生計劃的改變,一方面是順應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是順應了考生的需要。
考生之所以選擇“專碩”,其實也是從現實角度去考慮的,首先,專碩和學碩在考試難度上就有明顯的差異:專業碩士考試采用英語二、綜合聯考等形式,考試內容更貼近實際應用;而學術型碩士多采用英語一、數學一,試題難度較大,著重考察學術研究能力。這雖然是從發展需求角度出發的,但卻給了學生選擇的空間。
當考研競爭越來越激烈之后,不少基礎知識相對薄弱的考生為了提高自己的學歷,也會考慮到自身因素選擇專碩,因為英語一和數學一的難度比較大,以個別財經類專業為例,學碩考數學三,而專碩則考察英語二和396聯考,相對比之下,難度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如果說考試難度上的差異只是考生選擇“專碩”的第一步,那么課程設置的差異,則是多數喜歡長遠規劃的考生,選擇專碩的第二個原因。
專業碩士的課程設置,在教學內容上更注重實踐技能培養,增加了案例教學、企業實習等環節,學制普遍為2年左右,而學碩的學制是3年,在學歷貶值的當下,這縮短了1年的學制,對于以提升學歷為目標的考生來說,恰恰是專碩的優勢。
不過專碩也有一些“弊端”,至少對于家境普通的學生來說是“弊端”,那就是學費普遍比較高,像會計學專業專碩的學費在2萬左右,工商管理類專業個別學校甚至能突破10萬,而學碩的學費基本在8000元左右。
專碩更加受考生歡迎,但也存在著一定的“弊端”
因此結合以上幾個角度來分析,專碩比較適合這類考生:以提升學歷為目的考研、且畢業后的目標很明確,就是想提升學歷后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同時考生的經濟條件也比較理想,能承擔專碩學費。
現如今,企業在招聘人才時,更看重應聘者的專業實踐能力,而專碩的的培養模式顯然更符合市場需求,如果說早幾年前還有企業更看重學碩的高含金量,那么現在企業在面試時,基本上不會對學碩和專碩區別對待了。
除此之外,跨專業考研的興起,也是讓越來越多的考生選擇專碩的重要原因之一,專業碩士的入學門檻相對較低,更適合跨專業報考,而學碩入學考試則要求學生的基礎知識扎實,跨專業報考難度更大。
研究生跨考比例的增加,催動了專碩的認可度提升,但也側面反映出了一個問題:許多學生對自己高考選擇的專業并不滿意,因此只能選擇跨專業報考研究生的方式來改變自己的境遇。
雖然從客觀角度來看,專碩和學碩之間的含金量差異是無法忽視的,但從考生個人角度來說,無論選擇哪種類型的碩士教育,關鍵是要符合個人發展規劃和職業目標。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