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那是一個充滿熱情與奮斗的年代,中國的每一個角落都洋溢著建設新中國的澎湃激情。在北京昌平區,一項宏偉的水利工程——十三陵水庫,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應運而生,并成為了一段不朽的傳奇。而為了紀念這一偉大工程的勝利完工,中國發行了一套珍貴的特種郵票,將那段光輝歲月永遠鐫刻在了方寸之間。
十三陵水庫的誕生
1958年6月30日,隨著最后一塊石頭的堆砌完成,十三陵水庫工程宣告全面竣工。這座水庫位于北京昌平區溫榆河的支流東沙河上,因其地處明代十三陵的境內而得名。水庫的建設不僅為當地提供了重要的水利保障,更成為了新中國水利建設史上的一個標志性成就。
十三陵水庫的攔洪大壩橫鎖在蟒山和漢包山之間,其雄偉的面貌令人嘆為觀止。壩頂鋪設了柏油馬路,路燈在夜晚照亮了這條通往未來的道路。而11.5公里長的環湖公路更是全線修通,為水庫的周邊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準備修建的湖心亭所在的小孤山,也被加高以應對未來的水位變化。
然而,這座水庫的修建并非易事。從1958年1月21日開工起,來自全國各地的40萬人涌向了這片工地,他們中有工人、農民、解放軍官兵、機關干部、學校師生、文藝工作者和街道居民。在160個晝夜的艱苦奮戰中,他們克服了嚴寒、風沙和炎熱,終于在洪水到來之前完成了這一壯舉。
特26 十三陵水庫 蓋銷上品四方聯
郵票上的不朽記憶
為了銘記這一歷史性的時刻,中國郵電部于1958年10月25日發行了一套名為《十三陵水庫》的特種郵票,共兩枚。這套郵票不僅展現了十三陵水庫的壯麗景色,更將那段熱火朝天的勞動場景永遠定格在了歷史的畫卷中。
第一枚郵票(特26-1)以十三陵水庫工地為背景,畫面生動地再現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前景是一個正在用鐵锨挖土的勞動者形象,他滿身泥土,臉上卻洋溢著堅毅與自豪。中景是一臺正在工作的挖掘機,巨大的機械臂在空中揮舞,仿佛在訴說著人類改造自然的偉大力量。背景則是正在施工的主體工程攔洪大壩,它如同一條巨龍般橫臥在山谷之間,彰顯著人類智慧的結晶。
第二枚郵票(特26-2)則描繪了十三陵水庫的全景。在群山的環抱中,水庫如同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大地之上。攔洪大壩長627米,高29米,雄偉壯觀。發電站的高壓輸電線鐵塔聳入云天,將電能輸送到千家萬戶。而大壩上鑲嵌的毛澤東同志題寫的“十三陵水庫”五個大字,更是熠熠生輝,成為了水庫的標志性符號。
這兩枚郵票不僅是對十三陵水庫這一偉大工程的致敬,更是對那段光輝歲月的深情回憶。它們見證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奮斗的精神風貌,也展現了新中國在水利建設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郵票背后的故事
郵票雖小,但背后的故事卻十分豐富。在十三陵水庫的建設過程中,不僅有無數的勞動者揮灑汗水,更有許多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國際友人的關心和支持。
毛澤東和其他中央領導同志都以一種普通勞動者的身份來到了工地,與廣大勞動者一起并肩作戰。他們的身影也出現在了郵票的設計中,雖然只是作為背景或象征性的元素,但足以體現出黨和國家對這一工程的重視和關懷。
此外,在十三陵水庫的建設期間,許多國際友人也紛紛來到工地參加義務勞動。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但在這個共同的工地上,他們忘卻了國界和差異,用雙手共同書寫著友誼與合作的篇章。這些國際友人的身影也出現在了郵票的史料中,成為了中外交流與合作的見證。
結語
如今,當我們再次凝視這套《十三陵水庫》特種郵票時,不僅會被其精美的設計和生動的畫面所吸引,更會被那段光輝歲月所感動。郵票上的每一個細節都仿佛在訴說著那個時代的激情與夢想,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團結一心、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
同時,這套郵票也提醒我們,無論時代如何變遷,我們都應該銘記那段歷史,珍惜那些為我們今天幸福生活付出努力和犧牲的人們。讓我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繼續書寫新時代的輝煌篇章!
鴻郵拍賣 意大利 2005探險家 皮埃爾·薩沃尼昂·德·布拉柴 非洲地圖郵票 成交價9.9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