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寫文章時候提到一個東西,在現在農村依然在用的,叫做扇車。那時候就發現它在西安時候就出現了,而且一直沿用到現在。小小震驚了一下,現在來講講關于它的故事。
在城市生活的朋友,可能沒看過它真實的樣子。但是小時候還是很羨慕人家有一臺風扇車的,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小時候家里比較窮,收割完的水稻。曬干之后,要等人家的有空了,才能借給你用。
后來建了樓房,也買了一個小巧的風扇車,用的電風扇來吹的。不是以前這種手動搖的款式,現在收割時候,依然使用這樣的設備。去找配圖時候,發現各地的風扇車風格不同的。
上面這種是山西那邊的,當然,不管樣式怎么變化,邏輯還是一樣。一個是出稻谷,一個是出空殼的。還有一種清代在平遙古城的臥式扇車,也是第一次見到。
真的是長見識了,它最早出現在西漢時候,大概在公元前一世紀時候。在各種古代相關農書里面,也都有記載。
比如《武經總要前集》敞開式的,王禎的《農書》也有描述。算是比較原始的風扇車了,也節省了很多材料。
宋應星《天工開物》里面也有描述閉合式的,和之前風扇的主要變化就是更人性化了。前面出風口是彎曲向下的,不是往前吹,前面還可以過人。第一張圖那種,就是小時候用的,前面很遠距離都是不能過人的,很癢。
以前我感覺我們現在生活用的東西,都是非常現代的。但是幾年前,去博物館看了一些古代生活用品,發現,和電相關的東西之外,絕大部分用品,其實古代都在用了。
那時候就感覺非常嚇人,原來一直誤會古人了。他們一點也“不古”,反而我們現在一直享受著前人的創造發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