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年央視315晚會喊出“借貸寶”時,幾家歡喜幾家愁。
《讀懂數字財經》通過豆包AI盤點了過去20年315晚會中的金融相關內容,不難發現——過度“金融模式創新”,就是加速走上315晚會和銀手銬。
過去20年,金融行業曾7次登上央視315,其中6次與所謂的“金融模式創新”相關。
金融模式創新這個詞或許不準確,因為這些已經被315晚會打上標簽的“商業模式”已經被蓋棺定論了。
但是,登上315晚會之前,在這些平臺或者公司自己看來,它們大抵就是金融模式的創新。
問題在于:今天的金融模式還有什么可創新的呢?它已經是無數次創新過后的成熟產物。
金融本就是一個有門檻的行業。
越是復雜的金融模式,對于金融消費者越危險,無論是信息透明還是消保維權都困難重重,而復雜的金融模式本身就是靠“模式創新”實現的。
回顧一下金融行業最亂的那幾年,不就是互聯網金融最猛烈發展的那幾年嗎?各種金融模式創新如雨后春筍,當年的驚天巨案e租寶不也是打著金融創新的幌子,行非法集資之實。
模式創新風險巨大,但各類金融模式創新卻依然層出不窮,無他:太容易賺錢。
今年登上315的借貸寶和人人信,不就是很好的印證。
如果僅僅是十幾元到幾十元的打借條、打欠條業務,借貸寶不可能被315晚會曝光,核心這個業務不賺錢,最終只能搞搞“模式創新”,把職業放貸人群體搞進來。
金融尤其是助貸與消金,經營的本就是一個特殊的客群。
315前夕,一位持牌消金的從業者感慨:集團這么多年,從未見到過如此量級的客訴。
這個行業與金融消費者的矛盾難以調和。正如我們在《高危!315晚會將展示金融消費中隱藏的新型消費騙局》一文中所說:
“各個平臺的貸款產品主要是現金貸,對于用戶來說,沒有區別;各家的獲客能力或許有強弱,但主要獲客來源是幾個互聯網平臺及線下,沒有區別;各家的風控或許是有強弱,但想要短時間起量都要有一個前提條件——“松松風控,增加風險”,也沒有區別。”
這三個“沒有區別”一定程度也保護了這個行業:過去的“金融模式創新”如714高炮、變相放貸已經在整治中消失于主流平臺,現在行業最大的問題就是利率與催收,在這之外頂多就是一點會員權益和雙融擔。
作為問題的對沖,這個行業也有了自身價值,就是我們再過去文章中強調的:1、為銀行服務,也綁定了銀行;2、讓完全處于金融監管之外的民間高利貸在市場競爭中逐漸消弭;如果要是有“3”,那就是不做過多的模式創新,不給監管部門出難題。
一句話總結,如果金融要創新,那么應當更注重技術創新,而不是容易侵害消費者權益問題的模式創新。
所有不基于底層技術革命的模式創新,都是加速走向315晚會和銀手銬。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