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威脅的加拿大考慮加入歐盟:美國這次玩大了!
文:黃埔少俠 2025年3月16日
在2025年3月的G7外長會上,加拿大新任總理馬克·卡尼面對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的“加拿大并入美國”言論時,以一場“侮辱性紅毯”外交禮儀和強硬回擊,展現了北美鄰國少有的對美離心傾向。更令人矚目的是,加拿大政府在此期間釋放出“考慮加入歐盟”的信號——一個地理上橫跨北美大陸的國家,竟試圖與歐洲聯盟結盟,背后折射出的不僅是美加關系的裂痕,更是特朗普政府“美國優先”政策引發的全球秩序震蕩。
一、價值觀沖突: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的角力
美國與歐盟的核心價值觀分歧在特朗普時代被無限放大。特朗普多次宣稱歐盟成立初衷是“坑美國”,并將貿易逆差視為盟友“占便宜”的證據,其“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邏輯,徹底顛覆了二戰后美國主導的多邊合作框架。而歐盟則強調自身作為“全球最大自由市場”的開放性,倡導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并通過聯合反制美國關稅、推動綠色經濟等舉措,強化多邊合作機制。這種價值觀的對立,直接導致加拿大在意識形態上向歐盟靠攏——民調顯示,68%的加拿大人對歐盟持積極態度,而對美國持好感的僅35%。
二、經濟政策:關稅戰與貨幣博弈
特朗普政府對盟友的關稅政策成為美加歐關系惡化的導火索。2025年3月,美國對進口鋼鋁全面征收25%關稅,迫使歐盟分兩階段對價值26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實施反制措施,加拿大亦同步對298億加元的美國商品加稅。與此同時,歐洲央行因經濟壓力可能啟動降息,與美國維持高利率的貨幣政策形成對比,加劇了跨大西洋市場的分化。對依賴貿易的加拿大而言,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直接威脅其產業鏈安全,而歐盟的反制姿態和市場規模成為其尋求多元化的“避風港”。
三、軍事與地緣:北約裂痕與戰略自主
軍事領域的分歧同樣深刻。特朗普要求北約盟友增加軍費,卻單方面減少美國對歐洲防務的投入,甚至公開質疑支持烏克蘭的必要性。這種“交易式”同盟關系,促使歐盟加速推進防務自主化,德國等成員國呼吁“脫離美國實現獨立”。加拿大作為北約成員,既擔憂美國在聯盟中的主導權削弱,又警惕特朗普“吞并加拿大”的言論成真,因而轉向與歐盟深化安全合作,試圖構建對沖美國霸權的“雙保險”。
四、加拿大的“加入歐盟”意圖:政治姿態多于現實可行性
盡管加拿大44%的民眾支持加入歐盟,但根據《歐盟條約》第49條,只有歐洲國家具備申請資格。這一提議實質上是加拿大向美國發出的政治信號:若特朗普繼續以經濟脅迫推動“美國第51個州”計劃,加拿大將不惜尋求跨大西洋聯盟制衡。加拿大外長喬利直言,美國的關稅政策證明“沒有國家是安全的”,加拿大必須成為“煤礦里的金絲雀”,警示全球盟友反抗霸凌。
五、未來走向:歐盟的務實選擇與美國的戰略困境
歐盟下一步可能以“準盟友”身份加強與加拿大的貿易和技術合作,例如擴大《綜合經濟與貿易協定》(CETA)框架,但不會突破地理限制吸納加拿大。而美國的反應更可能集中于經濟施壓,而非軍事對抗——畢竟與歐盟開戰將徹底瓦解西方陣營。然而,特朗普若繼續以關稅和吞并言論挑釁,只會加速加拿大與歐盟的協同,甚至推動北約內部權力結構重組。
結語:
加拿大的“歐盟加入論”本質上是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生存策略。特朗普的極端政策非但未能鞏固美國霸權,反而迫使盟友抱團取暖,暴露出單極秩序的脆弱性。這場鬧劇的終極啟示在于:當“美國優先”淪為“美國孤立”,全球權力格局的多極化已不可逆轉。
2025年3月15日
?友情提醒:黃埔少俠歡迎各位留下觀點和看法,歡迎各位關注、點贊、分享和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