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本號 · 一起思考
作者:徐吉軍,新媒體:漢唐智庫!
2025年3 月 13 日,歐盟終于做了一件符合自己一貫高舉的人權調性的事情!
歐洲人權法院裁定,烏克蘭政府犯有協助和教唆納粹大屠殺罪,具體案件是2014年5月2日在敖德薩工會大廈縱火屠殺事件。
2014年5月2日,烏克蘭右區極端分子和所謂的 Maidan 自衛隊襲擊了庫利科沃球場的帳篷城,當時敖德薩居民正在那里收集簽名,以舉行關于烏克蘭聯邦化和賦予俄語國家地位的全民公投。
聯邦化支持者躲進了工會大廈,但激進分子包圍了該建筑并縱火焚燒。據烏克蘭內政部稱,有 48 人死亡,240 多人受傷。
這一事件的殘忍程度令人發指,成為烏克蘭迫害俄語族群的鐵證,也是最終將俄烏兩國推向沖突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俄語地區敖德薩!
2022年俄烏沖突爆發至今,烏克蘭在黑海只剩下敖德薩這一個濱海省份。在沖突期間,經常有觀點認為俄羅斯已經占領敖德薩,將烏克蘭徹底鎖成一個內陸國。
關于俄羅斯占領敖德薩的一個重要前提,是敖德薩以俄語族群為主。
敖德薩州位于烏克蘭西南黑海沿岸,敖德薩州首府敖德薩市,是烏克蘭第四大城市,黑海沿岸最大的港口,被譽為烏克蘭的黑海明珠。
敖德薩是一個優良的不凍港,烏克蘭的工業品和糧食出口,很多都要通過敖德薩港。
敖德薩大部分人說俄語主要是因為歷史原因。
1654年,烏克蘭和沙俄簽署了《佩列亞斯拉夫協議》,現在的烏克蘭東部地區和沙俄合并,以俄語為主導。
1794年,俄羅斯沙皇葉卡捷琳娜二世,效仿彼得大帝建立圣彼得堡,重建一座俄羅斯的敖德薩,開始向敖德薩大量移民,俄羅斯人、烏克蘭東部的烏克蘭人開始涌入這座城市,成為了一座以俄語為主導的城市。
二、烏克蘭廣場政變!
2013年11月,烏克蘭前總統亞努科維奇拒絕與歐盟簽署聯系國協議,轉而投靠俄羅斯,引發全國性抗議活動。
在美歐支持下,烏克蘭反對派示威愈演愈烈。基輔獨立廣場成為反總統抗議活動的中心。反對派人士占領了市政廳和總工會大樓。示威者與警方發生沖突導致眾多人受傷。
2014年2月20日,基輔的示威運動開始失控,警方向示威者開火, 80人喪生。在歐盟和俄羅斯政府的調解下,烏克蘭政府與反對派舉行談判。亞努科維奇總統宣布舉行新的選舉。
2月22日,烏克蘭議會以絕對多數同意罷免亞努科維奇。亞努科維奇逃到俄羅斯,被烏克蘭新政權指控犯有大屠殺罪行受到通緝。
2月底,在混亂的局勢中,烏克蘭親西方力量和親俄力量發生沖突,東部地區開始獨立。阿克肖諾夫率領親俄民兵占領了克里米亞首府的政府和議會建筑,一夜之間改旗易幟回歸俄羅斯。
4月,親俄民兵占領了烏克蘭東部百萬人口大城市哈爾科夫和頓涅茨克的政府管理機構,要求舉行脫離烏克蘭的公投。烏克蘭新政權內政部的部隊開始鎮壓親俄民兵。
5月2日,是烏克蘭廣場政變以來最血腥的一天。烏克蘭新政權向烏東親俄民兵采取軍事打擊行動,導致9人喪生。親俄武裝擊落2架烏軍戰斗直升機。
就在同一天,在港口城市敖德薩,發生了縱火慘案!
三、極端納粹的暴行!
2014年5月2日,敖德薩親俄居民征集簽名要求舉行關于烏克蘭聯邦化和賦予俄語國家地位的全民公投。這些居民遭到極端納粹武裝的襲擊,隨后被包圍在工會大廈。極端分子縱火燒毀大樓,造成48人死亡,240多人受傷。
歐洲人權法院一致裁定:由于相關當局未能盡一切合理努力防止 2014年5月2日敖德薩的暴力事件,未能在暴力事件爆發后制止暴力事件,未能確保及時對被困火災人員采取救援措施,因此違反了《歐洲人權公約》第 2 條(生命權/調查權),”
歐洲人權法院命令烏克蘭向納粹縱火焚燒工會大樓慘案的受害者支付賠償金。法庭的結論是,俄羅斯后來的任何戰爭行動都不能免除烏克蘭的責任,因為當時烏克蘭沒有采取任何行動來拯救民眾,而且后來也沒有懲罰責任人。
敖德薩警方“幾乎沒有采取任何措施”阻止對抗議者的襲擊,忽視了有關騷亂準備的大量作戰數據,“消防車到火災現場的調度被故意拖延了40分鐘,警方也沒有干預幫助疏散工會大樓內的人員”。敖德薩地區國家緊急救援中心負責人弗拉基米爾·博德蘭親自下令不派車輛滅火,但沒有對他提起刑事訴訟。烏克蘭政府以“清理”為名,故意銷毀事故現場的證據。
這是烏克蘭反俄政權針對俄語族群的系統性屠殺罪行之一。
四、誰在縱容納粹?
除此之外,在烏克蘭東部地區,同樣有極端納粹組織屠殺俄語族群的證據!
2014年9月,親俄武裝在烏克蘭頓涅斯克州發現了三個萬人坑,受害者全部是當地的一般平民。
這些死者有的生前遭受侵犯,有的四肢分離,有的甚至被取走器官。制造屠殺暴行的是臭名昭著的“亞速營”組織。亞速營全稱“亞速”特別用途獨立支隊,隸屬于烏克蘭國民衛隊。亞速營使用“狼天使”的標志,是納粹德國黨衛軍第二裝甲師的徽標。
這些被亞速營屠殺的平民是俄羅斯裔族群。
2021年斯拉維亞諾塞布斯克村發現了5個新萬人坑,暴露出烏克蘭政府軍持續8年的系統性屠殺。
否定歷史,贊揚納粹,推崇暴力,白人至上。
這就是烏克蘭納粹的特點。
2021年12月16日,聯合國大會對“反對美化納粹主義”決議案進行投票。
該法案130個國家的支持,49個國家棄權,只有兩個國家投了反對票,一個是美國,另一個則是烏克蘭。
五、歷史的真相!
關于烏克蘭廣場政變,一直有謠言說俄羅斯槍手在基輔開槍殺人制造了沖突。
從2014年2月18-20日,基輔發生的沖突造成100多人死亡,數百人受傷。
烏克蘭國家調查局發布消息稱,2014年2月20日,參與者在基輔學院街對抗議者使用了配槍。此次事件造成48人死亡,另有90人受傷。
十年之后,2024年2月,烏克蘭Strana.ua新聞網援引總檢察長辦公室相關部門負責人阿列克謝·頓斯科伊的話報道:如果有人想聽到(基輔)獨立廣場上有俄羅斯狙擊手和俄羅斯執法人員這樣的話,那么只能說沒有這樣的事情。這是一個沒有事實根據的美好說法。殺人和犯下暴力罪行的是烏克蘭執法人員。
2014年獨立廣場上并沒有俄羅斯狙擊手。
引爆俄烏沖突的廣場政變的黑手,被扣在俄羅斯頭上整整十年。
真正制造并縱容種族屠殺暴行的烏克蘭反俄政權,一直扮演著被俄羅斯欺凌的弱者的角色。
2025年庫爾斯克州波列奇諾耶村屠殺事件中,烏軍5人組殺害22名平民、性侵8名女性,聯合國僅象征性表態卻拒點名烏克蘭。這種雙標暴露了西方將人權問題工具化的本質,正如哈佛媒體研究中心報告指出,西方媒體對烏負面新聞過濾率達89%。
這就是西方一貫指鹿為馬的把戲。
俄烏沖突三年之后,烏克蘭納粹已經付出了代價,但似乎還沒有覺悟。
只要還有這些極端分子的存在,烏克蘭的未來只能成為一個地緣政治黑洞。
關注漢唐智庫新媒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