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全球各地屢屢發生醫生罷工事件。醫生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群體,罷工訴求都是什么?我們總結了2024年至今發生在全球的部分醫護人員罷工事件
要求加薪8%未果,德國醫護人員罷工
僅保留急救和緊急治療服務
3月6日,德國多地醫院、急救中心和養老院陷入停擺。工會ver.di發起全國警告性罷工,約2萬名醫護人員及護理工作者參與,導致常規手術延期,僅保留急救和緊急治療服務。工會要求提高薪資、改善工作條件,勞資談判僵局持續。
工會官員西爾維亞·布勒表示,大多數德國居民都了解醫院和護理機構、精神病房以及緊急服務部門員工每天為社會所做出的努力。威爾第工會要求加薪8%,至少350歐元(約合人民幣2698元),并希望增加獎金和額外三天假期。然而,雇主們拒絕了這些要求。
罷工規模:200多家機構受影響
據ver.di工會代表Richard Rother透露,全國超200家醫療機構響應罷工。其中,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約4000名員工停工,涉及50余家機構;黑森州18家醫院、1500名員工參與集會和停工。柏林夏里特醫院和Vivantes醫療集團也出現大規模抗議。
醫院發言人強調,腫瘤手術、器官移植、兒科手術、中風及心臟病急救等“生命攸關的醫療服務”不受罷工影響,但常規手術需重新安排。
工會訴求:加薪8%、縮短工時、帶薪休假
此次罷工源于公共部門勞資談判破裂。工會提出三大核心要求:
薪資提升:加薪8%或每月至少增加350歐元;
高危崗位補貼:提高高強度工作津貼;
減少工時與帶薪休假:將急救部門每周最長工時從48小時減至42小時,并新增3天帶薪假期。
醫療領域專項訴求包括:落實輪班制帶薪休息、助產士職位等級調整等。第三輪勞資談判定于本周在波茨坦舉行。
雇主回應:成本過高,談判陷入僵局
雇主方批評工會要求“不切實際”。德國地方雇主協會(VKA)負責人Niklas Benrath表示,工會方案將使地方財政年增150億歐元成本,漲幅達11%,且額外假期將導致公共服務縮減。
罷工背后:公共部門薪資爭議持續
此次罷工是德國公共部門年內第三次大規模行動。前兩輪談判未達成協議,醫護人員長期面臨高強度工作與薪資停滯的雙重壓力。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醫療系統負荷攀升,勞資矛盾或進一步激化。
韓國政府就化解醫生“辭職潮”風波
提出讓步條件
已持續一年多的韓國醫生“辭職潮”迎來轉機。
新華社北京3月8日報道,韓國實習和住院醫生因反對醫學院擴招計劃而引發的“辭職潮”風波已持續超過一年。韓國政府7日提出,可有條件撤回2026學年醫學院擴招計劃,以期化解醫療改革僵局。
韓國分管社會事務的副總理兼教育部長官李周浩3月7日在一場記者會上說,如果所有罷課和休假的醫學院學生能在3月底前返回校園,韓國政府將撤銷2026學年醫學院擴招計劃,將招生人數恢復為擴招前的3058人。
這一方案由韓國各大醫學院院長和多所大學校長聯合提出,得到教育部采納。
韓國政府估算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月,全國共有約1.83萬名醫學生處于休假狀態。李周浩表示,如果醫學生未能按時返校,韓國政府將不會撤回擴招計劃。
2024年2月,韓國政府發布醫學院擴招計劃,決定自2025學年開始的5年內,將高校醫學院招生規模每年增加約2000人,以解決醫生短缺問題。
韓國醫療界強烈反對這一擴招計劃,稱此舉將引發過度醫療等問題。上萬名實習醫生和住院醫生陸續遞交辭呈、罷診離崗,造成醫療機構運行秩序混亂。去年11月,韓國政府、執政黨和醫療界組建協商機制,商討化解醫生“辭職潮”的可行方案,但該機制僅運行約半個月就因各方分歧難以彌合而停擺。
日本國立醫院醫護人員舉行全國罷工
要求改善薪資待遇
當地時間2月28日,日本全國119所國立醫院的約1.7萬名醫護人員舉行全國性罷工。這是自2022年以來醫護人員首次大規模集體行動。這場由全日本國立醫療勞動組織全醫労(労日語發音,可讀作lao)發起的罷工以東京醫療中心等地為據點。罷工采取“分散抗議”形式,每家醫院僅2人參與,確保不影響醫院的正常診療。
此次勞資糾紛源于2024年度'春斗'(日本每年春季全醫労組織以提高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等經濟要求為主要目標,與企業經營者進行的集體談判斗爭活動)談判破裂。全醫労提出全職員工月薪增加4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920元)、兼職人員時薪提升250日元(約合人民幣12元)的要求,但日本國立醫院機構以經營赤字為由拒絕。數據顯示,日本醫療行業平均年薪較全國水平低約150萬日元,人員流失率持續攀升。
罷工現場,30名護士代表表示:“社會普遍漲薪背景下,維系生命的醫療工作反而被輕視。”全醫労副委員長松本良子指出,若薪資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國立醫院或將陷入停止運營的嚴峻危機之中。全醫労計劃本月重啟談判,若未獲滿意答復或再次發起罷工。
美國俄勒岡州爆發5000名醫護大罷工,無限期
史上最大規模醫療罷工
1月10日,美國俄勒岡州包括醫生和護士在內的5000名前線醫療工作者冒著大雨走上街頭罷工,沒有限期!
此次罷工被州內健康工會稱為俄勒岡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醫療保健罷工,也是州內首次涉及醫生的罷工。
此次罷工的大部分參與者是護士。然而,令人關注的是,波特蘭一醫院的幾十名醫生及六家婦女健康診所的醫生也加入了罷工,使其成為州內首次涉及醫生的罷工。據俄勒岡護士協會表示,此次罷工起因于長達一年的談判未能就人員配備、薪酬和福利等問題達成協議。
工會指出,普遍的人員短缺已對患者護理造成了不良影響,并要求減少工作負擔、提高薪資并改善福利待遇。普羅維登斯方面則表示,已提出加薪方案,并“全力致力于達成協議”。
俄勒岡州的多名州議員表達了對罷工醫療保健工作人員的支持。美國參議員羅恩·懷登(Ron Wyden)表示:“今天罷工的辛勤護士、醫生和工作人員應當享有一個像他們一樣的健康護理英雄應得的工作環境。”
普羅維登斯方面則表示,將繼續進行談判,并希望盡早解決此次爭議。
85%醫護人員罷工,120萬服務停擺!
2024年11月20日,意大利醫療系統舉行大罷工。據行業工會介紹,約有85%的意大利醫生、醫療保健管理人員、護士及其他衛生醫療工作者參與此次罷工。
當天,意大利衛生援助服務、醫學檢查、外科手術、專科就診等共120萬項醫療服務被迫取消,但急診有所保障。
具體而言,罷工主要導火索是以下幾個原因:
勞動合同問題:特別是在私立醫院中,存在的合同條款不合理,以及分配給醫療系統的資源嚴重不足。
稅收政策變化:部分原本享有免稅優惠的工資項目現在需要繳稅。
法律法規未落實:關于醫療和衛生行為非刑事化的法律尚未得到實施。
薪酬福利不足:護士等崗位的特殊津貼增長緩慢且發放不及時,且未能惠及助產士等其他重要崗位。
2023年底,意大利的醫護人員曾組織了一次全體大罷工。在羅馬的SS. Apostoli廣場,他們拉起了寫有“尊重”“沒有我們,你只能用Google問病”的橫幅,呼吁大家關注他們的訴求。這次罷工得到了廣泛支持,有85%的工會成員參與進來。
意大利醫療大罷工的背后反映了醫療系統長期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包括資金不足、人手短缺、工作條件惡劣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醫護人員的職業滿意度,還對醫療服務的質量產生了負面影響。
與此同時,許多醫護人員選擇到其他國家工作,進一步加劇了意大利醫療系統的人手短缺問題。根據意大利醫療機構就業情況調查數據顯示。在最近三年內,已有1.1萬名醫生離開公立醫院。公立醫院的醫生數量正在減少,同時,可用床位和重癥監護病房的數量也在相應減少。最早到明年,退休的醫療人員可能會使許多公共醫院面臨正常運行的風險。
英國初級醫生將加薪22%,
史上最長醫療罷工結束
2024年7月29日,英國政府和英國醫學協會工會(BMA)就英格蘭初級醫生薪酬問題達成一致,提議初級醫生的薪資在兩年內平均增長22%。
2024年9月17日,英國初級醫生終于宣布接受了政府提出的兩年內加薪22%的提議,就此結束了長期爭端。醫師工會英國醫學協會成員以66%的贊成票支持接受最新加薪協議,有近46,000人參加了在線投票。
這項協議結束了長達18個月的勞資糾紛,在此期間初級醫生們組織了11次罷工行動。
英國醫學會(BMA)表示,該方案預計在未來兩年內將薪資總體提高22%,同時將簡化醫生報告加班時間的程序。
初級醫生委員會的聯席主席強調,此次經歷證明,只要政府愿意合作,就能有效解決薪酬問題,理應避免未來的罷工。過去兩年,由于高通脹和生活成本危機,醫生們對加薪的需求日益迫切。
衛生部指出,未解決的薪酬問題已對經濟、患者福祉及國家整體健康造成了深遠影響,造成超過150萬次預約取消。據預計,新的薪資調整將從11月開始實施,新入職NHS的醫生基礎年薪將從約32400英鎊(約合人民幣30.4萬)增至36600英鎊(約合人民幣34.3萬)。
醫客說
各國史上大規模醫療罷工潮頻發!
【責編】醫客君
【文章來源】華醫網
【圖片來源】網絡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版權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聯系微信:xxxfff0518 我們會在24小時內刪除,感謝您對醫客的支持!
【投稿郵箱】yike@touchealth.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