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也遇到過莫名其妙的電話,雖然小心提防,可仍有不少人上當。盡管各方大力加強反詐意識,但人在國外身單影只,留學生更容易陷入殺豬盤。
新型詐騙手段層出不窮,比如留學期間免不了在網上買買買,如果被盯上,很多同學都是被花式恐嚇,然后頭腦不清醒地就把錢交出去了...
案例一
小心“真假警察”!
小F接到號稱DHL官方的電話,說:“您好,這里是DHL國際快遞通知提醒,您有一份xx包裹出現了xx問題”。隨后客服會以“海關扣留”等借口說包裹“涉嫌洗錢或違法行為等”問題,需轉接“警察局”處理,警告小F涉嫌違法,不配合有可能遣送回國,嚴重的話需要坐牢。
很多孤立無援的留學生這時就慌了,借著慌亂勁,壞人通常要求受害者下載skype軟件進行視頻,甚至要求24小時開視頻監控,并且向身邊所有人(包括父母)保密。時機成熟后,騙子會以取保候審為由,不斷讓你轉賬保證金,直到榨干你的錢包。
案例二
小心“真假鏈接”!
騙子冒充快遞公司的員工,告訴留學生H包裹無法送達,然后要求收件人支付額外的費用或提供個人信息以重新安排交付。
多數騙子會提供一個看似真實的官網鏈接,步步引誘收件人輸入個人信息,套出銀行賬戶和甚至密碼。
一旦這些信息被騙子獲取,他們就可以用于盜取受害者的資金或進行其他形式的欺詐活動,個別案例損失高達百萬。
案例三
小心“真假票代”!
留學生小X通過某網絡平臺結識了一名“票代”,其稱可以通過較低價格購買到演唱會門票/機票等。迫切求票的小X根據對方提示在虛假購物網站上下單后,又以操作有誤訂單被凍為由要求其支付解凍費,最終被騙1.3萬元RMB。
類似的案例很多,留學生網購一定要擦亮眼睛,留心所謂“稅務機構”或“海關機構”以各種借口(如高額退稅的郵件,寄件檢查鏈接等)引誘你從其他渠道點開鏈接;或是冒充代購的詐騙分子利用“特殊渠道”、“超低價”等說辭誘騙你至虛假購物平臺或線上私人交易的方式,一定要清醒一點!拒絕一切套取個人信息、銀行卡號、誘導交易的行為!
如何遠離可惡的騙子
記住這幾點,留學生活安全下車
個人信息“三不做”
不輕易提供人臉、指紋等生物信息;
不點擊陌生鏈接、不掃描不明二維碼;
不泄露學工號、銀行卡、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
轉賬匯款“雙重確認”
收到涉及資金的請求時,務必通過電話、當面或官方渠道二次核實,警惕“緊急”“保密”話術。
設備與網絡防護
安裝正版殺毒軟件,定期更新系統補丁;
校內科研數據存儲須使用學校加密平臺,禁用公共WiFi傳輸機密文件;
郵箱綁定手機令牌,開啟登錄異常提醒。
持續關注Kaplan系列防詐騙知識科普
讓你從【衣食住行】全方位
成為防騙機靈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