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號當天,中國對美農產品加征關稅正式生效,這是針對美國特朗普政府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所采取的反制措施。根據公告顯示,中方對進口自美國的玉米、雞肉、小麥等農產品加征15%的關稅,對大豆、豬肉、牛肉以及乳制品等加征10%的關稅。考慮到中國現如今是美國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市場之一,因此中方這次所展開的反制措施等同于是直接打在了美國的七寸要害之處,讓特朗普政府自食其果。對于中美此次的貿易摩擦,外界認為這將是一場比以往規模更大的世界級貿易戰,很有可能會給全球經濟的復蘇帶來難以想象的沖擊。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中方的反制措施只是一個被動的反擊,這次貿易戰的罪魁禍首正是美方自己。
從2018年開始,美國就持續對華開展一系列的打壓遏制行動,持續在關稅、技術限制以及市場準入等問題上對華動手。特朗普的目的也非常簡單,那就是想通過自身的經濟和政治優勢,逼迫中國向美國低頭服軟,從而幫助美國在經貿合作中占據更多的主動權和優勢地位。然而,美國的算盤徹底落空了,貿易戰不僅未能讓美國達成預期目標,反而使其損失慘重,這也間接導致特朗普在2020年大選中輸給拜登,失去了連任的機會。而在4年后,特朗普卷土重來,試圖延續自己未竟的貿易戰計劃,依然妄圖通過加征關稅等不公平的手段來讓“美國再次偉大”,只不過他這次的打算同樣以失敗告終。
外界之所以會認為中方的這次反制措施打到了美國的七寸之處,除了前面提到的中國是美國農產品的主要出口市場外,還有一個關鍵原因那就是票倉問題。作為共和黨所推選出來的總統,其支持者中有很大一部分群體都是美國農民階級,包括農場主以及相關產業的人群。如果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導致美國農產品滯銷,無異于直接得罪了自己的鐵桿票倉,除非特朗普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一個可以完美替代中國的出口市場,否則來自美國農業群體的壓力足以讓白宮和共和黨焦頭爛額。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特朗普也主動說了一句軟話,承認美國的經濟很難回到過去的巔峰時期。并且,他還特意強調,關稅甚至有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衰退的情況。
既然知道關稅可能會對美國經濟產生不利的影響,特朗普為什么還要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呢?答案是他想豪賭一次,賭美國可以迫使中國低頭服軟,賭美國可以在這場貿易戰中“大獲全勝”。但結果外界也看到了,中方針對美國農產品進行反制措施,這其實也是在向美國以及國際社會傳遞一個明確信號,即中國不畏懼任何挑釁和威脅,自身強大的實力可以對特朗普政府所推行的“美國優先”政策展開一次強硬的回擊。面對中方的反制,美方態度開始轉變。有消息人士透露,特朗普可能在4月訪華,屆時他將與中方最高層進行會晤,雙方極可能達成新的貿易協議。顯然,隨著中國對美加征關稅的正式生效,美國國內開始感受到壓力,這也讓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重新調整其策略。
美方此時釋放特朗普可能訪華的消息,或出于以下考量:第一,主動對華釋放善意信號,尋求中美緊張關系的緩和;第二,不管是出于國內經濟現實的制約,還是受到國際輿論的壓力,特朗普都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的單邊主義政策,以免落得一個被全球貿易體系孤立的局面;第三,當前中美實力差距正在不斷縮小,繼續選擇以強硬姿態對中國施壓,可能不僅無法實現“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目標,反而會直接沖擊特朗普政府的政治基本盤,給民主黨一個發難的機會。因此,特朗普需要以更加理智且科學的方式來妥善處理中美關系。目前,全球都在關注特朗普可能的訪華之行,一方面是它的出現可以給中美經貿合作創造一個非常好的平臺機會,讓中美兩國作為核心引擎推動全球經濟的重振。另一方面是中美關系如果可以實現全面的恢復,這將會給全球局勢動蕩的局勢注入一針穩定劑,更好地推動國際關系新秩序的建立與完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