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趙曉曉
編輯丨關雎
圖源丨Midjourney
沃爾瑪被商務部約談了。
起因是白宮決定將對華加征關稅從10%提升至20%后,沃爾瑪要求部分中國供應商在每輪關稅調整中降價10%,主要針對廚具和服裝的供應商,這是沃爾瑪在中國采購的主要品類。這就相當于將全部新增關稅成本轉嫁至中國供應商。
沃爾瑪旗下主要有3大業務部門,即沃爾瑪美國、沃爾瑪國際和山姆。降價這件事只針對沃爾瑪美國的業務,它在中國的業務不受影響。
這次降價遭到中國生產商的強烈反對。10%的降價幅度,幾乎觸及了所有供應商的生死線。沃爾瑪的頭部供應商凈利率普遍不到5%,中小供應商則更低,大多在2%以內。
一位寧波廚具制造商說,一年出口額不到2000萬美金,沃爾瑪訂單占比40%,凈利潤率在1.5%左右。
這樣震動供應鏈圈的降價,沃爾瑪在2015年也搞過一次,當時為了跟亞馬遜競爭,沃爾瑪要求中國供應商降價15%。根據2019年供應商調查,82%的中國供應商表示面臨“每年至少一次強制性降價要求”,幅度在5%左右。
據了解,沃爾瑪在中國有約1.5萬家供應商,這次降價表面看受影響的是廚具和服裝類供應商,實際波及的是整條產業鏈。
01沃爾瑪的議價籌碼
1945年,第一家沃爾瑪開在美國阿肯色州的本頓維爾,此后幾十年,沃爾瑪靠極致低價成為美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零售商。
第一家沃爾瑪圖源:沃爾瑪博物館
2001年,沃爾瑪收購了香港的外貿代理商,把全球采購中心總部落在了深圳,以此為基地再向外延伸20個采購點。5年后,沃爾瑪在全球有6000多家供應商,中國供應商就占到了80%。根據中國政府網一組數據,2006年,沃爾瑪在華采購出口額為90億美元。
美國《紐約時報》當時做過測算,如果把沃爾瑪當成一個國家,它將成為中國第6大商品輸出國和第8大貿易伙伴。
現在沃爾瑪全球采購的商品中,約有超過60%來自中國。根據公開數據,2023年沃爾瑪中國采購額超300億美元,連續幾年成為沃爾瑪最大的商品進口國。
沃爾瑪低價策略的形成在于其高效的供應鏈管理。它是第一個擁有私人通信衛星的企業,1987年投資4億美元發射了一顆商業衛星,用來管理全球供應商、門店以及物流系統。
依靠這顆商業衛星,沃爾瑪高管們能同時和1萬多家商店視頻通話,能在這個系統里看到全部的商品信息,然后“貨比三家”,差不多每年進行一輪價格調整。
低價的另一個支撐點是物流配送,分散配送的創新模式能讓每家沃爾瑪商店24小時內收到貨,配送成本只占銷售額的2%,當時美國零售商多是大型倉庫的配送模式,成本占比平均在10%。
喬布斯曾說過,如果全球的IT企業只剩下三家,那一定是微軟、Intel和戴爾,如果只剩下兩家,那就是戴爾和沃爾瑪,從側面肯定了沃爾瑪信息技術的強大。
據美國零售聯合會統計,2024年,按銷售額計算,沃爾瑪仍是排名第一的零售商,這個位置沃爾瑪連續坐了三年。這種足夠穩定的銷售規模,能讓沃爾瑪一直把議價權握在手里。
0210%,一個不合理的降價數字
“中國供應商最賺錢的時候是在2016年之前,2019年開始斷崖式下滑。”一位山姆供應商說。
2008年以前,沃爾瑪供應商的毛利率在30%左右,凈利率在15%,2015年凈利率還能維持在 10% 左右。“當時一個條碼進了沃爾瑪,就能輕松一年。”上述山姆供應商說。
2018年,中美貿易戰加征關稅,部分商品稅率達25%,供應商凈利率被壓縮至5%左右,中小供應商的利潤率在 2%左右,甚至更低。2021年一組調研數據顯示,73%的小供應商凈利率低于1%,部分甚至虧損接單以維持合作關系。
今年年初,在特朗普宣布加稅前,有供應商說已經降價一輪了。沃爾瑪要求降價 10%后,已經有供應商硬著頭皮接下來,“我們已經降了6個點了,工廠一年1億營收,利潤就500萬。”
上述寧波廚具制造商說,按當前的降價幅度算,每賣一組調料研磨器倒貼0.5美元,部分產品倒貼的更多。
服裝和紡織類面臨更高的關稅。特朗普1.0時代,紡織品被加征25%關稅,服裝被加征7.5%關稅。今年連續兩輪加征10%關稅后,紡織品的加征關稅升至45%,服裝升至27.5%。疊加原有關稅,一件來自中國的女裝產品,關稅已經飆到了50%左右。
到目前為止,很少有中國供應商同意沃爾瑪的降價要求。頭部供應商還在跟沃爾瑪僵持,相對中小供應商,他們有更多的議價權。不降價的供應商還有一種可能,沃爾瑪前期進了半年的貨,現在有時間拖延。
此前,面對沃爾瑪小幅度的降價要求,中國供應商們通過數字化改革、優化產業鏈、縮減人員等來維持利潤和成本的平衡。但今天,這個利潤已經快被壓縮沒了。10%的降價要求,對頭部供應商來說也幾乎等同于虧損。
上述山姆供應商說,中小供應商會更難,他們對沃爾瑪的依賴度更高,訂單量超過 70%。一位美國家居行業創業者說,2022年左右,沃爾瑪有一批約140億美金的滯貨,這批貨后來都退到了中國供應商這邊,一大批中小工廠倒閉。
關稅影響下,降價的不止沃爾瑪。據一位工廠負責人透露,不止沃爾瑪,身邊做美國貨的工廠也都收到了降價通知,很多訂單都暫停了。
創業邦之前在即刻上看到一條關于沃爾瑪的信息,發布在2023年——沃爾瑪一直堅持的原則是:不向會員要利潤,不向供應商要利潤,而是向自己要利潤。
創業邦向一位零售投資人求證,該投資人回復,“壓力大的時候,該上的手段肯定還是要上的。”
03雙方都沒有太好的選擇
沃爾瑪在全球有1萬多家店,美國占一半以上,2024年營收6810億美元,在全球大賣場營收都在下滑之際,沃爾瑪增長了5.1%,并連續十一年蟬聯全球營收規模最大的公司。
這背后有中國供應商的貢獻。沃爾瑪超60%來自中國的采購,從2006年算起,這個采購比例幾乎穩定了20多年。
1.5萬家中國供應商也得到了一些好處。在早期,沃爾瑪帶給中國供應鏈的變革是規模化、標準化、高效率、高產能,以及產品質量的持續升級,供應商能獲得更多的銷售渠道、利潤空間、出口跳板機會和品牌背書。
今天,大多供應商可能不會因為這次降價而退出沃爾瑪的供應商名錄,除了上述的幾個因素外,還有高昂的退出成本與替代客戶的稀缺性。
前者意味著前期投入收不回來,且可能承擔庫存積壓風險。后者從營收上看,沃爾瑪單筆訂單規模可達中小供應商年營收的80%左右,而國內商超或跨境電商訂單量不足20%。如果轉向亞馬遜、Costco等平臺,還要再交15%-20%傭金,實際凈利率可能更低。
“如果硬降價,那就只能降規格。”上述山姆供應商說。這似乎是中國供應商應對降價的最直接的回懟,也是短期最有效的方法。
沃爾瑪也不會有好的替代方案。從沃爾瑪采購分配上來看,食品類主要從美國本土、印度和墨西哥等進口,從中國市場進口微波爐等日用商品和服裝類。
根據沃爾瑪官網信息,食品占據了他們近六成的銷售額。但據美國巴倫周刊報道,食品這一品類利潤率只有3%,遠比不上服裝等日用百貨。
沃爾瑪采購總監曾承認,“如果中國供應商集體停止供貨,美國超市貨架將在45天內出現30%的空置率。”
中國有全球最成熟的制造體系,這決定了中國產品的全球競爭力,幾乎沒有國家能替代中國成為沃爾瑪下一個進口額最大的國家。東南亞具備人工成本優勢,但不具備效率、供應鏈優勢,吃不下那么多量,產品質量也沒有保證。
中國供應商同樣不會選擇把東南亞作為最后的拯救方案,不少供應商從鄰國買一圈下來發現成本還增加了,有些產品組裝完,質量沒能通過沃爾瑪的測試。而去東南亞建廠,則是一個更長期的規劃。
對中國供應商來說,未來能看到的機會是,美國沃爾瑪的銷售額在持續增長,去年第三季度增長了5.3%,超過分析師的預期。沃爾瑪還打算翻新當地八百多家門店,來吸引更多消費者。
原因是,美國持續的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及就業市場的放緩,越來越多的美國消費者開始尋找價格更低的商品,包括中產家庭。去年11月,沃爾瑪CEO在財報電話會上說,三季度新增客戶中,有75%是年收入超過10萬美元的高收入家庭。
關稅和貿易沖突讓零售業充滿了不確定性,這是一場雙方實力的博弈。長期來看,中國供應鏈在技術升級與市場多元化都取得突破后,可能才能真正擺脫“低價依賴癥”。
目前沃爾瑪被約談還沒有更確定的答案。有行業人認為,盡量1%都不讓,不斷后退不能成為面對美國市場不確定性的一種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