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315晚會,越來越有廟會戲臺的感覺。
1991年,央視首屆315晚會開幕,晚會當時采用現場報料形式,十幾部熱線電話全程火爆,定格成國人維權意識啟蒙的經典畫面
24年后的今天,現場接線的原始模式,已經無法適配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投訴洪流,否則即便架設十萬臺熱線也難以承載。
因此,如今的315晚會,早就事先調查摸底、制作成片,是編排精準的錄播節目,屏幕前的你、我、他,還有那些企業的老板和PR,所有人都在等待,那只注定墜落的315之錘,砸到哪個倒霉蛋頭上。
觀察四分之一個世紀的315晚會,終是梳理出四大規律。
315規律一:經過20余年的捶打,被抽中曝光的企業家們,心早已不慌,無他,整改臺詞與鞠躬角度都已備好。
比如,被今年315晚會曝光后,啄木鳥機械重復的“高度重視用戶的投訴與反饋,將對報道情況進行徹查”模板,就是典型的AI邏輯:央視監督是需修復的系統BUG,公眾情緒是待處理的異常數據。
再有,一旦由線上售賣商品被曝光質量問題,電商平臺會連夜上線“品質溯源”專題頁,動作遵循標準化流程:切割涉事產品、展示技術手段、重建信息透明承諾,順便再拿一波GMV。
而消費者呢,則是在滿減券與品牌道歉信中,逐漸遺忘身上的傷疤因何而來,直到下一年鎂光燈,再次照亮另一批帶菌棉條與包冰蝦仁。
315規律二:監管部門的工具箱里也有殺毒軟件。
一旦晚會曝光,幾分鐘就會迅速彈出:連夜查封、調查取證、罰款公示。正義說著那句“雖遲必到”,來了。
315規律三:資本市場的道德彈性,是遠超公眾想象的。
這次晚會曝光的啄木鳥平臺,獲得了雷軍旗下小米集團和姚勁波旗下58同城的投資。
但這次曝光,會波及兩家股東的股價么?雷軍的熱搜依舊上,啄木鳥沖擊港交所的上市步伐不會停。
商業魔術師們深諳現代社會的認知失調:資本市場愿意為企業的“帶菌增長”支付溢價,只要作惡成本能被利潤對沖,分析師自會將其解讀為模式創新。
如此計算,不能定義為簡單的善惡抉擇,而是嵌入了一種灰色生存策略。股東權益最大化的鐵律,倒逼企業管理層不斷試探合規邊界。
監管體系設計再嚴密,終究要給商業創新留出縫隙,而縫隙往往成為系統性風險的泄洪口。
315規律四:晚會對曝光企業的殺傷力,是有級差的。
小微企業在曝光風暴中,或許難逃傾覆命運,而背靠資本巨擘的商業體,僅需承受這幾天的陣痛。
君不見,投資啄木鳥的58同城,2021年也被央視315曝光過,可它不僅在資本市場分外活躍,還孵化出了啄木鳥這個準“獨角獸”。
如此,無他,無非是公眾情緒的耐藥性年復一年地增強。消費者對冰衣占比七成的海鮮包裝逐漸脫敏,母嬰群體默許紙尿褲摻入三成再生纖維,整個市場在沉默中,為行業標準重新標定刻度,商業道德底線便獲得了持續下探的空間。
或許,該給315晚會頒發一個“最佳循環經濟貢獻獎”。被曝光企業年復一年提供整改范本,監管持續獲得存在感,觀眾在歲歲年年的憤怒中宣泄情緒,我們這些自媒體呢,靠評論又混了一口飯吃。
這場幾分虛幻的曝光游戲里,唯一真實的,應該是啄木鳥平臺58.5%的復合年增長率、借貸寶、人人信平臺近6000%的年化利率、云企智能科技每日竊取的百億條隱私。
鎂光燈年復一年掃過商業叢林的暗角,315晚會的存在本身已成矛盾集合體,它是公眾情緒需要的減壓閥,也是對黑產企業的彈窗警告,但終究成不了商業文明的殺毒劑。
作者簡介
當你關注財經和時事熱點時,我愿與你分享背后的故事和觀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