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抗戰中流砥柱?國民黨抗戰的六個真相
中國人口數倍與日本,國土打幾十倍。為何抗戰如此艱難?
一、從東北到南京:大半個中國是怎么丟的?
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不戰而退,數十萬國軍一槍不放,任由日軍占領戰略要地。蔣介石忙于“攘外必先安內”,對日軍步步緊逼視若無睹,直到“西安事變”被迫抗日。
南京保衛戰,一場悲劇之戰。南京四面被圍困,沒有退路。高層將領提前逃走,10多萬守軍沒有退路,無人指揮。
二、“花園口”決堤與長沙大火:國軍“抗戰”下的民族之殤
1938年,為阻擋日軍,國民黨竟下令炸開黃河花園口大堤。結果呢?日軍沒擋住,上百萬百姓被淹死,上千萬人家破人亡,豫皖蘇三省44個縣淪為澤國,災情持續9年!
同年,長沙大火更是一場笑話。日軍還沒到,國軍草木皆兵,一把火燒毀千年古城,釀成20世紀全球災難之一。
三、屢戰屢敗的真相:消極防御與戰略無能
抗戰初期,除了臺兒莊勝利,國軍幾乎每戰必敗。淞滬會戰寄希望于“國聯調停”,結果損兵折將;豫湘桂戰役,40萬守軍面對5萬日軍,38天丟全省,湯恩伯率先逃跑;甚至到1944年,日軍已是強弩之末,國軍還是連吃敗仗,丟城146座、空軍基地7個,損失50多萬兵力。
四、外援來了,國軍卻不動:從遠征軍到緬甸戰役的窩囊
1940年,英美援華物資通過滇緬路源源不斷送來,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可惜10萬精銳作戰5個月,損兵折將,國際交通線被日軍切斷。1944年,羅斯福催促蔣介石出兵緬甸,蔣竟以“沒10億美元貸款”為由拖延,直到被威脅斷援才勉強出兵。
五、對比鮮明:敵后根據地的崛起與國軍的萎靡
1943年,太平洋戰爭轉折,日軍走下坡路。中共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在敵后根據地卻迎來反攻高潮,以原始裝備解放大片國土,人口超1億。而國軍呢?面對日軍豫湘桂大進攻,40萬守軍一觸即潰,軍官忙著轉移家產,幾百日軍就能嚇跑上萬國軍。蔣介石自己都哀嘆:“這是抗戰史上最悲痛的一頁?!?/p>
六、“神劇”粉飾下的真相:國軍抗戰有多“窩囊”?
幾百萬國軍丟了大半個中國,首都南京淪陷,花園口決堤淹死百萬百姓,長沙一把火燒成廢墟……
有人說“國軍裝備不行”,裝備是借口,指揮無能、腐敗無能才是國軍屢敗的根源。
國民黨抗戰有英雄,致敬!但整體表現不堪回首,絕非“中流砥柱”。只有直面真相,才能不負3500萬犧牲同胞的鮮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