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分錢即是賺一分錢,但若省錯了地方,代價可能遠超收益。——本杰明·富蘭克林
當企業為控制成本忽視質量與消費安全時,公眾信任的崩塌往往比想象中來得更快。
作為國內門店數量突破2萬家的茶飲巨頭,蜜雪冰城憑借"低價走量"策略迅速占領市場。
#市監回應蜜雪冰城鮮果片隔夜繼續用#,看到這個話題,我不禁在想“隔夜”這個詞。
根據公開信息,若早9點切配的鮮果片使用至晚10點(間隔13小時)被允許,而晚10點切配存放至次日早9點(間隔11小時)卻被禁止,這種以"隔夜"為標準的判定方式,顯然違背科學邏輯。
"隔夜"標準顯然暴露出監管標準的機械性。食品保鮮本質是微生物學命題。
中國《餐飲服務食品安全操作規范》明確規定,切配好的半成品需根據食材特性確定保存條件及時限。
以蘋果片為例,其多酚氧化酶活性在室溫下4小時即引發明顯褐變,維生素C流失率超30%;而檸檬片因pH值低于4.6,能有效抑制多數致病菌繁殖,理論安全期可達12小時。
若監管僅以是否“隔夜”作為判定標準,既忽視食材特性差異,也違背《GB 31654-2021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中"基于風險評估"的核心原則。
從企業經營視角審視,蜜雪冰城的操作存在顯著風險收益錯配。據行業測算,鮮果原料約占茶飲單杯成本的18%-25%,過期廢棄直接沖擊本就微薄的利潤率。
但相比可能面臨的品牌價值折損,這種成本控制顯得得不償失。參考2018年某連鎖快餐品牌因"過期肉"事件導致市值蒸發120億的案例,食安危機對企業的影響具有持續性與擴散性。
第三方輿情監測顯示,事件曝光后"蜜雪冰城"百度指數單日暴漲487%,負面評價占比達63%,這對依賴口碑傳播的現制茶飲行業堪稱致命打擊。
監管層面的矛盾同樣值得深思。現行《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條明確禁止經營"腐敗變質、油脂酸敗、霉變生蟲"等食品,但具體到鮮切水果的時效管理,各地執行標準參差不齊。
北京、上海等地要求現切水果存放不超過4小時,而部分二三線城市仍沿用"隔夜即廢"的粗放標準。這種標準斷層不僅造成企業合規成本差異,更讓消費者陷入認知混亂。
建議參考日本《食品衛生法》實施指南,建立以溫度、濕度、pH值為核心的多維評估體系,取代簡單的時間劃線。
此事折射的更是整個現制茶飲行業的成長陣痛。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2022年現制茶飲市場規模達1040億元,年均增速超20%,但食安相關投訴同比增加45%。高速擴張下,加盟店占比超80%的蜜雪冰城面臨更嚴峻的品控挑戰。
建議行業建立"中央廚房+全程冷鏈"的鮮果供應鏈,參照瑞幸咖啡的物聯網管理系統,實現從切配到廢棄的全流程數字化追蹤。
對消費者而言,除關注產品價格外,更需培養基礎食安認知。例如觀察果片色澤變化(蘋果褐變程度)、嗅聞異味(微生物代謝產物)、查看門店操作臺溫控設備等。發現異常應及時通過12315平臺舉報,并留存支付憑證作為維權依據。
這場由11小時引發的品牌危機,本質是食品工業化進程與傳統監管模式的碰撞。當茶飲行業走向"萬店時代",唯有建立更精細的科學監管體系、更透明的供應鏈管理、更理性的消費監督機制,才能實現規模與品質的真正平衡。
正如管理學大師德魯克所言:"效率是把事情做對,效能是做對的事情。"對蜜雪冰城和整個行業來說,此刻更需要的是效能層面的革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