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56歲,照顧二婚老伴8年,聽到他對兒子說的話,我果斷離開
我叫李秀芬,今年56歲,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
父母都是工廠的職工,雖然家境不富裕,但從小我就被教育要勤勞、善良、懂得感恩。
我是家里的長女,下面還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
小時候,父母忙于工作,我早早地承擔起了照顧弟妹的責任。
這種成長環境讓我養成了獨立、堅韌的性格,但也讓我對家庭的溫暖有著深深的渴望。
我的第一段婚姻并不幸福。前夫是個脾氣暴躁的人,常常因為一點小事就大發雷霆,甚至動手打人。
為了孩子,我忍了十幾年,直到兒子考上大學,我才鼓起勇氣離婚。
離婚后,我一個人生活了幾年,直到遇見了老張。
老張比我大五歲,是個退休的中學教師,溫文爾雅,談吐得體。
我們是通過朋友介紹認識的,相處了一段時間后,覺得彼此都很合適,便決定再婚。
婚后,我搬進了老張的家,開始了新的生活。
老張有個兒子,叫張浩,已經成家立業,平時很少回來。
我和老張的生活還算平靜,他身體不太好,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我每天照顧他的飲食起居,盡心盡力。
雖然有時候覺得累,但我覺得這就是婚姻的責任,既然選擇了在一起,就要互相扶持。
日子一天天過去,老張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去年冬天,他因為一次突發腦梗住院,情況一度非常危急。
那段時間,我幾乎寸步不離地守在病床前,白天照顧他,晚上就睡在醫院的陪護椅上。
張浩偶爾會來看看,但每次都是匆匆來匆匆走,似乎對父親的病情并不怎么上心。
老張出院后,身體大不如前,行動不便,需要人全天照顧。
我辭掉了原本的兼職工作,專心在家照顧他。
每天給他做飯、喂藥、按摩,陪他做康復訓練。
雖然辛苦,但我從未抱怨過。
我覺得,既然選擇了這段婚姻,就要承擔起責任。
事情的轉折發生在一個普通的下午。
那天,老張的兒子張浩突然回來了,說是要和他爸談點事。
我本來沒多想,就去廚房準備晚飯。
過了一會兒,我聽到客廳里傳來他們的對話聲,起初聲音不大,但后來漸漸提高了。
“爸,你這身體越來越差了,以后怎么辦?總不能一直讓李阿姨照顧你吧?”張浩的聲音里帶著一絲不耐煩。
老張嘆了口氣,說:“你李阿姨對我挺好的,這些年多虧了她。”
張浩冷笑了一聲:“好?她不就是圖你的退休金和房子嗎?你別太天真了。等她把你照顧走了,這些東西不就都是她的了?”
聽到這里,我的心猛地一沉,手里的碗差點掉在地上。
我沒想到,張浩竟然會這么想我。
更讓我心寒的是,老張并沒有反駁他,只是沉默了一會兒,低聲說:“我知道,但她現在對我確實不錯,我也沒辦法。”
那一刻,我感覺自己的心像被刀割了一樣。
八年的付出,八年的陪伴,原來在他們眼里,我只是一個圖謀家產的外人。
我站在廚房里,腦子里一片空白。
過了一會兒,我深吸了一口氣,走到客廳,平靜地對老張說:“老張,我有點事想和你談談。”
老張似乎察覺到了什么,臉色有些尷尬。
張浩則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坐在沙發上玩手機。
我看著老張,一字一句地說:“剛才你們的對話,我都聽到了。既然你們覺得我是圖你的錢和房子,那我也沒必要再留在這里了。我們離婚吧。”
老張愣住了,張浩也抬起頭,有些驚訝地看著我。
老張結結巴巴地說:“秀芬,你別誤會,浩子他……他只是隨口說說。”
我搖了搖頭,苦笑道:“隨口說說?老張,八年來,我盡心盡力照顧你,從來沒有抱怨過一句。可你們父子倆卻這樣看我,我真的心寒了。我不想再繼續這種生活了。”
說完,我轉身回到房間,開始收拾自己的東西。
老張跟進來,試圖挽留我,但我已經下定決心。
我知道,這段婚姻已經沒有了信任的基礎,繼續下去只會讓我更加痛苦。
離開老張家后,我回到了自己以前的小房子。
雖然生活簡單,但我覺得心里輕松了許多。
兒子知道這件事后,特意從外地回來看我,勸我不要難過,說我還年輕,可以重新開始。
我笑了笑,對他說:“媽沒事,這些年我學會了照顧別人,現在也該學會照顧自己了。”
婚姻不僅僅是兩個人的結合,更是兩個家庭的融合。
如果其中一方始終把你當成外人,那這段關系注定是脆弱的。
無論年齡多大,我們都要學會愛自己,尊重自己,不要為了別人而委屈自己。
你是否經歷過類似的情況?
你是否覺得子女應該承擔更多?
你是否曾經因為過度付出而感到疲憊?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分享你的看法和經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